一、至亲家人<div><br><div> 目 录:1“画”说我家.寇林.父亲.2母亲.二叔.祖父.祖母.3欢声笑语过大年.4居家隔离封控记.5浅析家训.6我的父亲.7写给儿子. </div></div> <p> “画”说我家</p><p><br></p><p>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之久,有影像记载的历史却还不到二百年。先辈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历史,只能从文字、图画、遗址、文物中领略。</p><p> 随着1822年第一张照片的问世,1842年摄影术传入中国,我们才开始看到影像记载的历史。由于技术设备的不成熟,摄影还只是少数业者的专利。我参加工作的1970年代,家用相机还很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胶卷相机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p><p> 1990年代,商用数码相机问世,2000年之后,就以经济、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步取代了胶卷相机,使摄影得到了迅速普及。数了数父辈和我自己收藏的胶卷照片有千余张,这些珍贵画面真实记载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我和我家。经过翻拍梳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画”说我家。</p><p><br></p><p> 寇林</p><p><br></p> <p> 初到我家</p> <p> 1979年10月30日,寇林的出生,最开心的当属祖父。父亲是长子,我是长孙,生男、生女对我们来说差别不大,对祖父来说可比天大。天遂人愿,老人家心满意得地抱上了重孙。</p> <p> 寇林与苏培,在分局一托</p> <p> 谁家的“小姑娘”,这么可爱!</p><p> ----小姑建利的“杰作”</p> <p> 洛河滩之秋</p> <p> 童年玩伴</p> <p> 攀登者</p> <p> 小号手</p> <p> 组织部的小‘家属’</p> <p> 与大圣合个影</p> <p> 少林寺里看打拳</p> <p> 洛阳铁一小毕业合影</p> <p> 洛阳铁一中高三(一)班毕业合影</p> <p> 父亲</p> <p> 1970年5月,父亲兄妹四人合影</p> <p> 看见三个第三代格外开心</p> 龙门伊水 <p> 西苑公园漫步</p> <p> 起跑</p> <p> 争先恐后</p> <p> 冲向终点</p> <p> 赛后留影</p> <p> 妙不可言</p> <p> 高海拔</p> <p> 1986年,父亲带祖母去宁夏石嘴山二叔家。这段探亲之旅开心极了,留下两段佳话。</p><p> 据建哲回忆,父亲和祖母一进家门,二婶忙倒上热茶,并转身将父亲水壶的剩水倒进了厕所。不想一股浓浓的酒味弥漫开来,原来水壶里装的是酒不是水。父亲忙说没事、没事,反正到家了,不愁没酒喝。</p><p> 结束愉快的旅程回到洛阳家中,父亲喝着接风酒,又给我们说讲起他带着老太太从石嘴山乘火车经北京站转车,他前边上候车室卫生间,一边的人嚷嚷着老太太咋也进来了?父亲扭头说祖母你咋跟来了,祖母答到不是你让我老跟着你吗?一家人听后笑的前仰后合。</p> <p> 父亲退休后,在老家二楼阳台种了十几盆盆栽葡萄。日常浇水是他的,剪枝等技术活须请花工师傅上手,每次忙完少不了小酌两杯,自然会产生些费用。母亲给他算了算账,说他这几盆葡萄是金葡萄、银葡萄,但这些都不影响父亲的兴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