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说正谈(081)·关于中国现代诗

北方笑生

<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关于诗歌的几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10 经典过时论 (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在一个群里,我贴出了两首经典现代诗,一首是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晚的江上/刘大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巢的鸟儿,</p><p class="ql-block">尽管是倦了,</p><p class="ql-block">还驮着斜阳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翅一翻,</p><p class="ql-block">把斜阳掉在江上;</p><p class="ql-block">头白的芦苇,</p><p class="ql-block">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首是徐志摩的《快乐的雪花》,并对这两首诗作了简短的赏析点评,有一个群友发言了,说,这些经典已经过时,现在流行什么体什么式,云云,并以自已在一个县级市获奖的作品作为证据证明。我看了,品味了一下,脑海里浮现出了“时装、流行歌曲”两个词——这样的作品哪能和百年经典相提并论啊,只是一时晃一晃人们的眼睛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有一种论调,是“经典过时论”。这些人常常弄些花里胡哨,弄个什么体,弄个什么名称,想引领潮流,引领风骚,说到底是名利思想作怪,诸如赵丽华之类。一些诗歌创作者飘得很,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空中楼阁。究其原因,是浮躁在作祟。这些人不愿学习消化汲取,不愿认真对待我国诗歌两三千年留下的珍品。从他们嘴里,《诗经》《离骚》过时,唐诗宋词过时,甚至连五四以来大浪淘沙留下的广传流传的优秀的现代诗也谓之“过时”,唯独自己的作品不过时——殊不知他自己的作品还差得太远太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棵大树的枝叶茂盛,离不开根和干枝提供营养;一条大河流向遥远 ,离不开源头的不断供给。现代诗创作应从中国传统优秀作品中吸取营养,这个源头包括古诗和百年新诗中的优秀篇章。可能有人说《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都不是现代诗,不好学习。其实这是方法问题。可以说古代的每一首诗都可以对应一首现代诗。我们将古典诗歌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出来,舒展开来,每首古典诗歌便对应一首现代诗歌,这便是我们诗歌的深厚源泉。古代诗歌对于现代诗有无限营养,每一个诗歌创作者都应该虔诚地去汲取——学习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技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