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琴台美术馆|美学趣味汇集在此,回旋而流

莲花开了

初秋,清晨7:18,到达琴台地铁站。离琴台美术馆9点开馆时间尚早。<div><br>就近“过早”,标配热干面+蛋酒,细嚼慢咽品美食。</div><div><br>从熟悉的小路,进入琴台风景区,直奔荷花而去。荷塘里,密密麻麻的绿,簇拥着粉红的荷,好像是千军万马的小兵,呵护着荷公主。</div><div><br>幸好,荷塘边的帐篷仍在。春节时,没能预约上琴台美术馆门票。我与儿子及同学,散步至此处,喝咖啡,闲聊天,拍特写,画面恍若昨日。<br></div> 荷塘里碧绿,由小雨点似的叶芽,渐变成睡莲一般碗口大的圆叶,开出从未见过的紫色小花儿。一朵、二朵、三朵,稀稀落落开在湖面上,点缀了湖面。她的弱小,衬托起荷叶的阔大;她的素净,衬托起荷花的清丽。<div><br></div><div>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凤眼蓝。放大细看花蕊,叫凤眼蓝很形象。别名凤眼莲、浮水莲、水葫芦,是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植物。</div><div><br>遇见一个拿单反相机的黑衣女人,正在专注地拍摄荷花。来琴台这么多次,今天发“琴台赏荷”视频到朋友圈时,才发现自己置身于“月湖风景区莲花湿地”。</div><div><br>早晨八点的太阳,晒出我一身汗。跟随荷花的引领,走向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凭着感觉走向武汉琴台美术馆。</div><div><br>沿着湖边行进,离琴台美术馆约200米的一段路,有些偏僻,格外幽静。晨光正好穿过树枝树叶,斜射过来。</div> 秋日下的琴台美术馆,与梅子山隔月湖相望。不见一人,呈现纯粹的建筑美。八点多,洒水机开启,阵阵雾气,升升降降,让圆润的建筑增添了些许仙气。<div><br>9点开馆,我提前了四十分钟到达,后背都是汗。坐在树荫下发呆,小憩。一个保安和一个保洁员聊天,一个挎着背包的男子走过。<br><br>还差十分钟开馆时,一个绿衣女拎着一个大红皮包,老远和我打招呼,亲热地让人以为我们认识。她让我去拍地标建筑“蛋”。</div><div><br>受了启发,奔向那椭圆型的“蛋”。角度选对了,远近不同的“蛋”,正面反面的“蛋”,各有其美。最后发现,“蛋”里有个美丽的眼睛,眼睛里是美丽的我!哈哈,这个发现,让我窃笑。</div><div><br>回到入口处,遇见一位少妇为一岁多的孩子拍照,我也蹭了一张。主动提出,为她们母子合影,欣然合作。<br></div> 第一个入馆,在服务台取资料,顺便咨询。 整座美术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有古代展厅、现代展厅、当代展厅、特殊展厅等4个展厅。<div><br>正在展出的是<font color="#ff8a00"><b>“洄——第八届繁星计划.青年艺术家研究展”</b></font>。<br>为什么选择“洄”字作为主题呢?</div><div><br>武汉美术馆陈勇劲说:<b>基于武汉这座以“江水”著称的城市,洄流即回旋的水流,而艺术在回旋的过程中,产生无尽的能量。</b></div><div><br><font color="#167efb"><b>旋转,旋转,那不断扩张的螺旋</b></font>——叶芝</div><div><br>策展人杜曦云,在《洄: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和可能性》中有一段话:<b>当代艺术界的当下状况,仿佛流水之“洄”。多种价值取向和美学趣味汇集在同一场域,回旋而流。洄洄、洄溯、洄洑、洄沍、洄纠、洄旋、洄汩、洄湍……每一种描述似乎都符合现状,不一而足。</b></div><div><br>无限循环的我,逆流而上。这个瞬间,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div> 逛展时,我和湖边的黑衣女、入口处的绿衣女二次相遇。”我帮你拍照“五个字,将三个年龄相近、素不相识的女人拉近了。很快达成”先拍外景“的共识,三个女人一台戏,开演。<div><br>九点半,估计室外温度已达34度。强光之下,一群人站了几分钟便闪进去了。<br><br>琴台美术馆,是国内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民用建筑,也是世界上首个地景式复杂双曲面清水混凝土建筑。</div><div><br>我们仨,在晶莹透亮的”太阳帽“前,搔首弄姿,各种摆拍。拿单反相机的姐姐,看见手机拍出的大片效果,又赞又羡。于是,那单反相机顿时沦落为摆拍的道具。<br><br>太阳的炽热,再三严厉地发出高温警告。绕行大半圈后,我先闪入馆内,冲向咖啡厅,要了一杯救命的“桂花乌龙茶”(10元)。小口慢品,惦记着那两个姐姐。</div><div><br>出了咖啡厅,便与绿衣姐姐重逢了。加好友,建小群,拍视频,匆忙作别。</div> 一个人看展,安静,冷静,感性而不失理性。第一张打动我的作品,是满屏的麦克风,森林一般,如树如刺,自动匹配了作品名为《人人都是麦克风》。<div><br></div> 看展人在画中,你发现了吗? 《后窗》大家来找茬,两图有六处不同。你找到了吗? 《失乐园01》作者:张子飘 《小镇花神》作者郑嘉燕解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道光,这道光,让心灵的净土开出了花。 走廊处,暗藏大厅,三个美女,各自安放。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br>  <br>孩子手中的画笔,也是麦克风,画出了他们眼中的景,表达了他们想说的话,传递出他们心中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