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开学季,研修再助力——商丘小学数学乡村首席教师网络研修(五)

无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开学季,研修再助力。2023年9月7日19:30,河南省商丘市小学数学乡村首席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在虞城县小侯乡谢楼小学曹永霞校长的甜美声音中拉开帷幕,53位小学数学乡村首席教师如约而至腾讯会议直播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的研修主题是新课标学习分享,旨在落实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新学期核心素养落地和教学教研的高效开展再助一把力。</p> 课标学习分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来自示范区高铁站田老家小学的杨元春老师分享《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通过新课标有关数与代数领域的语句摘录,发现并提出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会反哺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杨老师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借助具体课例阐述分享了“数与代数”领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理清数概念之间的关系。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数与代数”时,教师需要理清整数、小数和分数这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将前面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感悟数运算之间的联系。新课标指出:“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要理解算理,可以借助直观的方法。在具体活动中,通过直观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在经历互学、感悟的过程后,从直观走向抽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到达理解算理、感悟算理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互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往往因其枯燥和困难而不被学生喜欢,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学一些不感兴趣的或者是不够有趣的东西,心理上势必会很抗拒。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跟不上,一次一次被打击,使他对数学产生抗拒心理和恐惧心理。新课标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书中一些习题联系实际进行改编,通过创新题型,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杨老师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从一开始的无意识运用,到后来的有意识运用,以及最后的熟练运用在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梁园区观堂镇中心小学的冯珍珍老师。冯老师以五年级数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老师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老师最后说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虞城县大杨集镇谢店小学的吴亚娟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说经过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收获很大。通过对比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发现数感这个核心词贯穿始终,由此可见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首先明确了何谓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的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字表达的简洁和精确,增强好夺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感是一种关于数的直觉。任何感觉的形成都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数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感的建立,学生还要经历自主操作,才能实现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弓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内化为数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学阶段,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今后要努力挖掘教材, 研究教学方法,把课标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p> 与会老师认真学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位老师立足核心素养,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所学所悟,参与研修的首席教师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下所学所思所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让研修的老师们更加明白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读懂了课标就是明确了育人的方向,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成长,面向未来!</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学思践悟”,参与研修的首席教师们将把三位老师的分享和经验,应用于教学中,实践检验再创新,研思并行,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践行新课标的路途上,相信所有老师可以抱团成长,以研赋能,笃行致远,走出一番新天地,为乡村教师发展领航,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