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坚强不屈、奋斗不息、昂扬向上的发展史。一个姓氏,就是一部凝重的历史,能穿越茫茫的时空,揭开历史的记忆。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 家族史是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构成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古代,由于朝代的更迭、灾荒的肆虐、乱世的袭扰、外敌的入侵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中国境内发生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从秦汉到宋元,如永嘉之乱(晋室南渡)、安史之乱(衣冠南渡)、靖康之耻(宋室南渡)等各朝代大的社会动荡及战争导致的迁徙,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使大量中原汉人迁徙到南方,带来先进的文化、技术和语言,中原汉人的大量迁入带动了南方文化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变成了经济腹地,也吸引着各大族群的迁徙,而我们通过了解一些广为流传的传说与史实,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岭南百家姓”的历史,迁徙的原因,以及迁徙带来的利与弊。苏东坡大学士在雷州《伏波庙记》中载有“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者多家于此。”那些勇敢勤劳的古代先民为躲避战乱和饥荒年,为开垦荒地,背井离乡,扎根异地,顽强生存,让子孙得以繁衍壮大,让文化得以传播发扬,让民族得以自强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广义而言,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岭南文化是由本根文化、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以极大的兼容性海纳百川,融合接纳吴楚越、苗瑶等文化,形成了“多元共存,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形态。大量的历史文物近代相继出土,证实了岭南在秦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岭北来峰在此,九州南尽水浮天。岭南倚山临海,地势开阳。自古以来,岭南人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经千年汇融升华,形成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自成一派,在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务实、开放、兼容、创新之风至今赓续不断。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岭南十大姓氏迁徙史志•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3省2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属交州。先秦时期,古人中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岭南地区分属南越、西瓯、骆越三大部族。南越演化为今天广东地区的汉族、壮族、瑶族、畲族等,而西瓯、骆越演化为今天广西、海南、西南地区的壮族、瑶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畲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水族等的少数民族。自东汉时期,中原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中原及关陇等地人口大批南迁,广东人口大增。广东因地处封开古广信之东而得名,唐朝时曾设岭南东道,两宋为广南东路,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但当时今广东省域分属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明朝建立后广东才正式建省。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置广东行中书省,广东正式建省。把广东设置十府,上六府、下四府。上六府:广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韶州府、肇庆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和罗定一州。统称广东十府一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东行省改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公元1381年廉州升为廉州府后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辖十个府直至明末。经过两千多年移民、开发,孕育了灿烂而独特的“岭南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研究宗族文化,认识过去与现在,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爱家的热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高曕远瞩,继往开来!岭南自古就有先民在此生息。为了更好地纪念祖先及教化后人、凝聚宗族的无形力量。千百年来,中原迁徙士族的后人在广袤的岭南大地建设了一座座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气韵灵动、高敞华丽而秀美的岭南宗祠,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历程与优良传统是家族的圣殿、宗族的象征。威严神圣地接受无数后辈的虔诚祭拜、文化传承、族规制约、生生不息,香火不绝。宗祠作为家族、族权的象征。在儒家礼制思想及道德伦理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宗祠既是一个修身齐家、道德教化的场所,又是藏风、纳气、得水的福地。风水观念是古人在对理想环境的追求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用于指导环境规划的总体思想。座落选址就是寻找蕴藏生气的地方,表现出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结合《周易》,总体体现出的是观物取象、自强不息、变通日新、保合太和、厚德载物的精神,是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人民对宗祠的环境与方位的选择。选址即要藏风得水、观砂点穴、背阴向阳,通过宗祠建筑环境分析,重视社会心理影响,运用直观简单的分析方法,量整体、重关系、营造理想的小环境与小气候,承载族人对家族昌盛,子孙富贵,名人辈出的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认识中国传统社会,了解中国家族文化,就必须认识中国的宗族制度。深入考实当地家谱与宗祠及风俗文化,这样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的理解与领会到相对真实的历史,也要详实查考当地家谱与了解当地风俗文化,这样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的理解与领会到相对真实的历史。真正的历史是要你从蛛丝马迹中去发现,去拼凑才能得来的,而不是在了解了单一的传说或者史实后就轻易的下定结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作为每一部族谱必有的部分,源流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带给我们大量的上古姓氏源流及各姓氏开基祖荜路蓝缕的迁徙传奇,但这又未尝不可作为我们认识那段文明的一个依据之一。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每个朝代迁徙的过程与原因都有其特定的经历。从传说和史实之间来考察的原因是史实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会受当时的政治方向影响严重,而传说大多是民间流传,有可能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会有些错误,只有记载详详当当的家谱资料就更为详实。而从传说和史实及族谱相结合的角度,能拼凑出一些相对完整的事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岭南百家姓迁徙史”的这段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此,笔者将与连山归藏陈教授编写一部关于岭南姓氏文化研究丛书,陈教授负责编写《岭南宗祠》一书,笔者负责编写《岭南十大姓氏迁徙史志》一书。我们将以各地开基祖的村庄,对当地宗祠考察及查阅本支系族谱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考实,着重点理清各支系在发展蕃衍中的主流与支流脉胳,从迁徙的路线渊源作一个系统的论述,我们在编纂过程中,确定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史料真实性;二是系统性;三是可读性。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有待读者及各姓氏支系族长不吝赐教,是为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者:张可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癸卯年•孟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岭南宗祠的特点是具有左右对称的规整构图,层层深入及升高的空间层次,庄严的大门和广场,华丽的装饰、装修与吉祥教化为主题。充满着岭南情韵内涵,工匠们用三雕(砖、木、石)三塑(灰、泥、嵌瓷)及彩画等工艺装饰梁架、柱、门窗、檐、台等处。雕刻着的龙、狮、虎、鹿、鱼、燕、鹊、蝙蝠、松树、仙鹤等等,象征着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思索与梦想。儒家礼制始终都是岭南宗祠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中轴对称、方正庄重、规则协调是平面布局的主流。平面类型丰富,建筑尺寸多升高,前低后高,以整体的环境设计来达到降温效果。岭南村落常以宗祠中心的居多,住宅常因祖堂而定。从属房屋,多左右平衡配置,突出中心。在开间尺寸上、间数上和进深上加以强化,前面的池塘与后面的山丘林木加以陪衬,建筑整体得以增强。</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