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湖南东部边界的正中跨出一步,就到了江西萍乡市的湘东区地面,由于它地处萍乡西境,所以曾被唤作萍西区,区政府驻地湘东镇,在古代曾有个湘东驿。湘东,落座于江西省,听起来像是句玩笑话,细想想,必有其分拆并合的历史机缘。</p> <p class="ql-block"> 从湘东往西进入湖南省,就到了湘东地区。概念上,大湘东地区涵盖长沙市,不过其属地中只有浏阳和江西沾着边;还包括湘潭市,却与江西浑身不搭界。这两地在近现代很是出了几个名人,但似乎没人把自己作为湘东子弟挂在嘴上。倒是株洲市,它有四个市县伴着罗霄山脉与江西接壤,是大湘东里的小湘东,正儿八经的湘东。</p> <p class="ql-block"> 我到的湘东地区,首站是醴陵。一直以来我都在疑惑,醴陵是谁的陵,到了这里方才确认,这个陵指的就是大土山。“县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醴,速成的酒,一宿而已,略有甜味,用来形容甜美的泉水正合适。我乘坐摩的在坡路寻找,问了好多人,终于找到因以名县的醴泉。看着它,想起“思如泉涌”这个成语,又想起了醴陵侯江淹,他年近花甲时文思微退,遭人开坏名声,被贴上个“江郎才尽”的标签,影响所至,现代人都熟识这个成语,猜想他不思进取,才到青壮年就颓废了,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享有梁武帝为他穿素服的哀荣。</p> <p class="ql-block">醴泉涌瑞。</p> <p class="ql-block"> 醴陵城南有仙山公园,它和仙岳山相连但不是一档子事。公园是座山,一座很不普通的山。山上有烈士陵园,左权将军的纪念碑矗立其间,故乡人为他骄傲。醴陵是个将军县,黄埔军校前六期中湖南人占十分之三,湖南人中,醴陵县的人最多。陈明仁、程潜、耿彪、宋时轮,都是醴陵人。杨得志是渌口人,以前属于醴陵,现在属于株洲县。他们军事风格相似,就是一个稳字,很符合曾国藩“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的经验总结。山上有李畋(音田)殿,殿左有李畋墓,他是醴陵古时的名人,花炮的祖师爷。惜红坊引着人们来到红拂墓,她和杨素、李靖、虬髯公、李世民等人互动的传说,传得就像真的一样,曹雪芹也借林黛玉的口,说她“美人具眼识穷途”。公园山脚下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渌江书院。朱熹、王阳明在此讲过学,左宗棠在关键考试中七次得了第一,被巡抚推荐当过书院山长,也就是校长。左权、李立三、宋时轮、陈明仁在此当过学生。书院和宋名臣祠以及旧靖兴寺紧挨着。</p> <p class="ql-block">左权将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李畋殿。</p> <p class="ql-block">花炮祖师墓。</p> <p class="ql-block">惜红坊。</p> <p class="ql-block">红拂墓。红拂原名张出尘,浙江湖州人。</p> <p class="ql-block">书院的环境优美。仙山公园所在的山又名西山,渌水原指清澈的水,渌江是醴陵的母亲河,下游注入湘江的地方叫渌口。</p> <p class="ql-block">书院在江岸路边立的牌坊。“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之说,书院应该尽力不少吧。</p> <p class="ql-block">书院院门前的古樟树。樟树树干龟裂纹路像是大有文章,故名樟。古樟树边诗碑的诗《过靖兴寺》是王阳明写的,他被谪贬到贵州途中受邀来此讲过学。</p> <p class="ql-block">李靖平抚岭桂地区时驻扎于醴陵,红拂随军在侧,不幸染病而亡。李靖建靖兴寺,募僧守护不远处的红拂墓。寺在渌江书院的左前方,书院鼎盛时学生宿舍不够,寺搬到山上新址去了,旧址成了宿舍,留下这一间供着他们的神位。</p> <p class="ql-block"> 醴陵城东南方有渌江桥,也是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时建,木结构,经历了无数次水灾火灾兵灾,终于在1924年修了个石结构的。桥中间有支桥通向状元洲,洲长五百米,像绿舟卧在水中央。洲的北面尽头有状元阁,醴陵历史上没有出过状元,而唐代的卢肇是江西的第一个状元,据说在洲上闷头读过书。桥过江的一端有醴陵门,近城边一端的不远处有陈明仁故居。醴陵与德化、景德镇并为中国三大瓷都,有些个景点跟瓷器有关,可惜我兴趣不高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渌江桥,醴陵门。</p> <p class="ql-block">渌江桥上有支桥通向状元洲。</p> <p class="ql-block">状元洲上状元阁。</p> <p class="ql-block">陈明仁字子良,黄埔一期,在松山、龙陵和日军打过硬仗,在四平和林某人切磋过战法。</p> <p class="ql-block"> 醴陵的南面是攸县。三国演义里黄忠曾与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我发觉这里的公交无站牌,更无从知道公交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但当地人都知道。我请教之后,也站在医院广告牌或美容广告牌旁候车。交通路是热闹地段,金行金店的密度让我惊异。我试着做合理化解释:攸县产煤,储量虽不大,但足以供应周边几个县,赚了些钱;攸县的司机在深圳开出租车的多,挣到了辛苦钱。攸县的景点都有点远且情况不明,于是舍弃不去,只去了灵龟寺。我沿着平坦路面进了寺,被美景吸引着往下走,才发现寺门建在灵龟峰顶,大雄宝殿座落在峰腰,洣水则在峰脚下流淌,对岸是一片滩地。这里山奇、水秀、洲平、林幽、寺深,还有一幅对联县人尽知: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洲不摇。攸县因攸水而得名,攸水出于江西武功山,流至境内汇入洣水,最终加入湘江。人们在攸水上建了拦河坝,形成的水域取名酒仙湖。曾有游客总结说,不出特产的地方出豆腐干,我细想,好像有点道理。近有文章介绍说,攸县的香干最好吃,我尝过,好像很有道理。香干的好坏在于水,攸水在上游汇入了山洞流出的天然矿泉水和阴河水,另加上柏市的温泉水,水质不一般,做出来的香干也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灵龟寺寺门。</p> <p class="ql-block"> 攸县的南面是茶陵县。茶陵,炎帝陵之名。汉唐置县,唐代治所在今址,汉代治所在县东五十里。南宋时从茶陵划出酃(音灵)县,炎帝陵随之划入酃县。1994年,酃县改名炎陵县。</p><p class="ql-block"> 茶陵县有座云阳山,山里有好多遗迹跟茶祖有关。摩的把我送到东北向入口牌坊处,入口不远是紫云寺,据说唐代就有了。寺内无人,寺前公路也无人。资料里说入山需要三至四小时,没有景区图的情况下,不敢造次入山。我沿公路绕回到东边路口,发觉也没有公交,要想松下问童子也办不到,顿时兴味索然,只得止步放弃了。离此路口不远有茶祖文化园。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用云阳山找到的茶清毒。神农氏塑像主体高七十二尺,底座高三十六尺,加起来一百零八尺,正好和“茶”字蕴含的数字相符(草字头是二十,下面人和木组成八十八)。</p><p class="ql-block"> 茶陵的南宋古城墙厚重坚实,既可防洪灾又可抗兵灾,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的城砖见证了无数劫难,城墙内建立过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古城墙原长三千米,六个城门,四十多年前,呼啦一下子扒去一千八,只剩两个门。幸好,镇水的铁犀牛还在。</p> <p class="ql-block">紫云寺。</p> <p class="ql-block">此路口往前可到云阳山新大门。</p> <p class="ql-block">千年国饮,始于茶陵。</p> <p class="ql-block">茶陵南宋古城墙迎湘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徐霞客也来过。</p> <p class="ql-block">洣水边的铁犀牛和城墙一样古老,茶陵因为有它而叫犀城。亭子和底座是近年来做的。</p> <p class="ql-block"> 茶陵的南面是炎陵县。我出了汽车站,找了家旅店,顺便打听一下怎样去炎帝陵。店主说只有过路车到炎帝陵,车站位置难以对外地人说清楚,因为没有站牌。店主开自家车把我送到一个三岔路口,说是要等车来,看我上了车才走。不久来了两个候车人,一番交谈,把我委托给其中一人,他在炎帝陵前一站下车,让他下车时再为我交代驾驶员一声。正说着,路过一辆自家车,店主拦停,一番交谈后对我说,亲戚家的车正要去炎帝陵后面的村庄,可以免费送我去景点。从景点出来我才知道,过路车的终点是船形;到了旅店才发现,柜台旁放着一块牌子“炎陵县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点”;查了资料才了解,炎陵县客家人居多,难怪我听不懂他们的交谈。</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位于县城西南,在十六公里外的丁字路口就远远地立下了牌坊。《路史》说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现在的陵寝就位于一长溜矮山的尽头,一个名叫鹿原坡的地方。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功绩与日月同光: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教民耕种,种植五谷;日中为市,首辟市场;做弓箭,做耒耜,做陶器;尝百草,发明医学;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建屋造房;他还是茶祖和酿酒之祖,以黄精酿出“黄酒”。我忽然想到,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有四项源头在炎帝。</p> <p class="ql-block">炎帝陵阙门,规格太大,只能拍到一角。五谷图腾柱在阙门后两两相对。</p> <p class="ql-block">道光年间立的咏丰台。</p> <p class="ql-block">龙珠桥栏板上刻着各种乐器,其中有传说是炎帝发明的五弦琴。</p> <p class="ql-block">九鼎九簋列两旁,远处是神农大殿。</p> <p class="ql-block">神农大殿侧影,规制如故宫。祭祀的场面都在殿前展开。</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神农像,左手握耒耜,右手捧谷穗。左侧有鹿,右侧有鹰,传说炎帝婴孩时有鹰为他遮阴,有鹿给他喂奶,是恩养他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午门后,行礼亭前。亭后为寝殿,殿内有神农金身像。</p> <p class="ql-block">墓碑亭和墓冢。“陵寝多松教千秋后裔傲雪凌霜”。</p> <p class="ql-block">历次重大的祭祀都留下一座碑,近处是香港回归时的祭祀碑。</p> <p class="ql-block">“华夏一统”印,算是游览结束收韵的玉振之声。</p> <p class="ql-block"> 炎陵城边有湘山公园,是炎陵唯一的公园。公园里有湘山寺,是炎陵唯一的佛寺。我问路时被误指到山顶,见到了湘山宝塔,此山被称为“神话第一山”,就跟此塔有关。传说此山是洞庭龙太子的身躯,每当月圆之夜都会顺水漂移,带着山上和尚去湘潭看戏,天亮前回来。当地人发现后担心去了不回,坏了风水,就盖了这座塔镇住山。和尚们怀念湘潭看戏的日子,为山取名湘山。湘山寺在山脚,已有千年,没有院墙,殿内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湘山宝塔。“月携塔影天河去,我载琴声鹿原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炎陵湘山寺,与全州、遵义的湘山寺同名。</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罗汉是画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炎陵城内有洣泉书院,炎陵科举时代出的进士举人贡士,大部分在这里读过书。1928年,毛同志在这里办公,部署作战,以接应朱同志陈同志的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书院的左手边新建了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品众多。馆内一个年青导游正在讲解,我插问了一句,炎陵旧名酃县,酃字作何解释?导游随口而出:龙出没的地方。我没好意思再次插问此说的出处,怕影响她的工作,不过我相信这一说法。酃字为地名用字,而去了右耳旁的霝字,有大雨点落下来的意思,还可解作“空”、“灵”、“善”,岂不是可以与龙搭上关系?</p> <p class="ql-block">洣泉书院。</p> <p class="ql-block">红军标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红军标语。</p> <p class="ql-block"> 从炎陵到株洲,不甘心走回头路,于是绕行几个地方,得了些许见识。这段行程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去成郴州高椅岭,高温天气情况下,要是暴露在山脊上,可谓自作孽,去不得。</p> <p class="ql-block">炎陵去郴州途中,随处可见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郴州苏仙岭,第十八福地。秦观住在这里时,写过一首词。</p> <p class="ql-block">苏仙岭三绝碑:秦观词,苏轼跋,米芾书。原碑在不远处白鹿洞边。</p> <p class="ql-block">苏仙岭爬坡道1648级,中国女排在此道训练过体能。</p> <p class="ql-block">桔井泉香,一个跟苏仙母子有关的医林典故。</p> <p class="ql-block">苏仙名叫苏耽,西汉惠帝时人,14岁得道成仙。</p> <p class="ql-block">郴州北湖公园有女排群塑。</p> <p class="ql-block">郴州义帝陵。项羽杀了他,刘邦埋了他,从此政治天平倾向刘。</p> <p class="ql-block">广东韶关有长途车可到湖南汝城,经过仁化丹霞山。韶关之名得自韶石,舜经过这里奏韶乐,三十六峰齐舞,其中“两石对峙,大小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p> <p class="ql-block">仁化汝城段长途车走高速,车窗外景色令人想起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p> <p class="ql-block">汝城濂溪书院为纪念周敦颐而建。先生主持县政时曾写下了《太极图说》和《爱莲说》。</p> <p class="ql-block">汝城文塔四百余年。因科举不利,希望与失望纠结,此塔建了又毁,毁了又建。</p> <p class="ql-block">文塔下《乾坤合德碑》。康熙朝桂阳(今汝城)县令唐宾立碑严禁溺女婴,又苦口劝说,并给予适当资助,扭转了当时的恶习。</p> <p class="ql-block">汝城多家祠家庙。</p> <p class="ql-block">左侧绣衣坊,一座专门旌表监察御史范辂(音路)的牌坊,为监察官员立的牌坊很少见,此坊年代又最早,故被称为湖南第一坊。绣衣代指监察御史。</p> <p class="ql-block">汝城的红军第二师师部。</p> <p class="ql-block">南岳山下大庙圣帝殿前的烧香者。</p> <p class="ql-block">衡山祝融峰顶圣帝殿内的膜拜者。</p> <p class="ql-block">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叫槠洲,叫成株洲只有百把年。它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人称“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出火车站往左,有中国服装城、欧洲服装城等成衣市场,好大一片,买卖还不错。站前新开袁记云饺店,每斤饺子20元8角,还打八八折,可见物价之一斑,而在上海,袁记云饺每斤23元8角。坐着公交车B60斜贯城区东西,从火车站到火车西站,正好观街景。这一片位于湘江左岸,比较新。株洲石峰公园位于湘江东岸,周边有不少大厂,多与铁路相关。沿着滨江景观路往回走,可到神农公园,公园里有神农阁,处在奔龙山上,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传说神农在山上寻药,有龙奔出,愿为坐骑,助力神农治疫。</p> <p class="ql-block">株洲电视塔,广场上有牛首人身的炎帝像。</p> <p class="ql-block">铁路西站前的天梭广场,天梭象征高铁速度飞快,也象征株洲的飞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石峰公园的书法步道。</p> <p class="ql-block">奔龙山上神农阁,1992年建。</p> <p class="ql-block"> 株洲市有同名的株洲县,治所不在同城,在南边的渌口镇,如今成了渌口区。火车从南而来经过时,只见好大一片城区,心想株洲站到了,其实还不是。我从湘东地区的醴陵始,到湘东地区的株洲终,中间绕行经过的地方,感觉也与湘东风格相近。湘东,是重视传统,重视家庭,谨守信仰的地方。湘东,是坚持农耕,安贫乐道的地方,是中国柔软而皮实的腹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