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探索改革创新新思路——高中思政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培训

不是小狮子

<h3>  秋风化雨,莲蓬满塘,迎着丰收的季节,为帮助广大一线高中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迎接2024年新高考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南宁市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南宁市新时代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南宁市、县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及南宁市高中思想政治的高一、高二年级骨干教师在南宁进行普通高中新教材实施学科培训。<br></h3> <h3>  培训的开始由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员农春好老师作开班致词,希望老师们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能认真学习,对新教材新课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积极应对新高考的挑战。<br></h3> <h3>教研员农春好老师作开班致词</h3> <h3>  上午,夏瑛教授分别从生涯教育和选课走班实施策略进行了专题讲座。首先,夏老师用多个小故事和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深入浅出地帮助我们去理解“生涯规划”的含义和重要性等,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实际,富有趣味。接着,夏老师以浙江某高中为例,列举了在分科走班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状,以及录取的问题,专业和院校填报的一些技巧等。这些都为学员们提供很重要的前沿理论参考和借鉴。<br></h3> <h3>夏瑛教授在做讲座</h3> <h3>学员互动</h3> <h3>  下午,杨联柱老师开展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施策略》专题讲座,杨老师从“读课标、懂教材、巧设计”等几个方面解读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等,同时杨老师还结合具体课程设计案例进行讲解,比如《逻辑与思维》《法律与生活》实用的教学设计片段,强调读懂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的重要性,为如何创造性形成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h3> <h3>杨老师进行讲座</h3> <h3>  面对新教材和新挑战,学员们更加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深钻细研新教材,更扎实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落地,才能在不断地钻研和前行中体会那份源自教育的责任与价值!<br></h3> <h3>  学员培训心得与感悟:<br>我们在解读课标和教材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考虑如何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才能更好地实施。(覃玉琼)<br>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线,新课标下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杨联柱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一是读懂课标,更新理念,真正理解教书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育人应以思想为引领,成就学生自我,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二是精通教材,注重整合,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注重知识的有机联系,实现融会贯通,如必修一教材理论建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龙去脉的历史主线”为主,渗透“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和“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的领导”两条主线。三是熟悉学生,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关键能力。无情境无命题,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巧设教学情境,变枯燥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突破重难点知识。(邓丽娟)<br>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深入社会实际,加强政治学习,只有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广外附校:成汉勇)<br>以课堂为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实现知识的生成,落实核心素养。<br>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情为基准点,以学生的实践为着力点,打造“接地气”,有思想的思想政治课堂。以活动为线。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教师巧设学习活动,以活动推动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的贯通,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拉)<br>教师只有在把握清楚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才能选择合适教学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张祖礼)<br>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杨老师用他丰富的研学经历,对比了中西课堂在“学生中心”理念与实践的区别,鼓励教师要多看、多思、多行,丰富大脑,开阔眼界。用两节公开课例,说明了如何变教学内容为学习内容、变学习内容为活动内容具体办法,为驾驭课堂、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提供新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杨老师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能力。(谭雅文)<br>懂学生,知学情,走进学生的心里是一位成功教师的重要因素。通过杨老师的讲授,本人更加懂得,爱每一个学生的,是我一生学习的动力与目的。不同的成长环境铸造了不同的学生的性格,通过每次的教学与家访活动,我更加懂得了学生的特殊的心路历程,做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针对性。(韦永昌) <br>知、信、行——谈新课标下高中思政的课堂实施培训收获颇多,对教育教学的课堂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思维导图展示、创设情景任务、易错回顾等课堂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另外,我们从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莫祖梅)</h3> <h3>文字编辑:廖秀荣 谭丹 吴珊珊<br>图片采集:陈心如<br>版面设计:廖秀荣<br>校对:陈心如<br>审稿人:陈心如<br><br>附:各小组成员名单:<br>第一小组:廖秀荣 农春好 邱敏敏 张坚 陆艺菱 韦柳顺 刘倩梅 卢晓棉 莫祖梅 钟承智 黄清勤<br>第二小组:陈彩霞 李翠萍 谭丹 唐锋祥 黄志献 何春柳 李桂兰 黎东麒 石琴香 张扬<br>第三小组:陈心如 方荣兰 毛姣翠 覃晓虹 容融 覃慧 蓝秀增 侯秋喜 谭宝琦 甘淑君 <br>第四小组:覃玉琼 方拉 谭雅文 吴珊珊 邓丽君 韦永昌 成汉勇 陆凤兰 甘秋丽 刘芬莲 张祖礼</h3>

学生

课堂

老师

教学

新教材

教师

学习

培训

南宁市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