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人均GDP预测:美国8.04万美元,印度0.26万,中国和日本呢</p> <p class="ql-block">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p><p class="ql-block">从GDP体量而言,我国已经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GDP已经达到了18万亿美元,比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5国之和还要高4700亿美元。从人均GDP来看,我国虽然还比较低,但是也已经连续2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达到了1.27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其实GDP总量和人均GDP是正相关的,GDP总量越大人均GDP自然就越高。反之人均GDP的快速提升也就意味着GDP总量的快速扩大。</p><p class="ql-block">那么今年各国的人均GDP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对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数据进行了预测,我们从中来看一下各国的人均GDP情况。</p><p class="ql-block">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全球第三人口大国。可怕的是以美国高达3.33亿的人口,人均GDP还排名世界前列,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2022年美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65万美元,是日本、韩国这种发达国家的2倍多。</p> <p class="ql-block">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美国GDP将同比增长1.6%,达到26.85万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38万亿美元,而今年美国的人口预计会达到3.34亿人,计算下来美国人均GDP为8.04万美元。</p><p class="ql-block">印度2022年反超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是除了我国以外唯一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而且2023年印度人口将超过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p> <p class="ql-block">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冲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2022年我国GDP达到了18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1.27万美元。</p><p class="ql-block">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我国GDP将增长5.2%,达到19.37万亿美元。而从2022年开始我国人口已经负增长了,预计今年我国人口将下降至14.11亿人。计算下来今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37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背恩忘义的国家:埋着中国“十万英雄”,现把烈士坟墓夷为了平地</p> <p class="ql-block">在东南亚有一个国家,二战期间,中国曾派远征军进入该国对日作战,并将该国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解救出来,使民众免于生灵涂炭。</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因此战死6万多人,因人数众多,只得埋骨于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当年在该国许多地方,都设有中国远征军烈士的公墓陵园,成为中国军人帮助当地人民抗日的证明与纪念。</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可是,在日本投降之后,随着这个国家的独立,许多中国远征军的烈士墓园,或在该国政府主导下,或在该国政府默认下,被纷纷推平,墓园的土地被另作他用。</p><p class="ql-block">这种做法,不仅让该国经受过日军铁蹄践踏的百姓深为不满,更让得知这一情况的中国人民心寒。</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西南部邻国,缅甸。</p><p class="ql-block">日军企图切断中国抗日物资国际供应线</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虽然我国军民发起了强烈的抵抗,但是因为国弱民贫,军事装备落后,仍然让日军很快侵占了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大部分地区,大半山河落入敌寇之手。</p><p class="ql-block">也正是在这种危难关头,全国上下,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掀起了更为激烈的反抗,扼制住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攻势。</p><p class="ql-block">1938年的时候,日本陆军的总兵力是34个师,原本以为只需要一半的兵力就可以实现对中国领土的全面占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日本陆军</p><p class="ql-block">可是,令日本侵略者没想到的是,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意志竟然如此强烈,以至于日军每攻下一个地方,都不得不投入远超于我方的军力,而且还要承担巨大伤亡。</p><p class="ql-block">随着在中国境内的战线越拉越长,原本的侵华日军规模显然已无力支撑,日军不得不持续向中国增兵,总共34个陆军师中的32个师,被投入到中国战场。</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整个日本的陆军兵力,几乎都牵制在中国的战场上。</p><p class="ql-block">即便投入这么大的军力,再加上日本军费总支出的70%以上的庞大开支,日军在中国战场,仅仅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便再也无法继续推进,被迫处于守势。</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只能重新审视他们原定的策略。</p><p class="ql-block">想快速全面吞并中国,已经成了泡影,于是,他们便想在已经侵占的中国土地上强化防卫与治理,妄图通过政治与文化渗透,对占领区进行殖民地化。</p><p class="ql-block">可是,中国军民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一方面,在正面战场上,我们的军队不断转守为攻,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在日军占领区内,抗日民众自发组建游击队,对日伪军队进行打击,消灭其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中国战场上出现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日本军政府的预料,让他们十分头痛。</p><p class="ql-block">一旦中国战场局势发生扭转,则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行为,必将遭遇不可逆转的全面失败。</p><p class="ql-block">日军要想守住在中国所侵占的领土,就不得不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扼制。</p><p class="ql-block">对于日占区内,日本采取的策略是不停地进行扫荡,同时推行坚壁清野的政策,企图压制抗日游击队的生存环境与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对于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军队,日军无法扼制中国军人的抗日救国信念,但是,他们知道,当时身处西南区域的国民政府,要想继续营造与强化对日军的作战优势,离不开来自国外的民生物资与军用物资的支持。</p><p class="ql-block">经过对局势的总体分析之后,日本政府走了另一步棋,就是截断中国的外围物资通道,让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军民,无法获得国外物资,从而造成民生问题,并掐断军事供应。</p><p class="ql-block">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军在已经占领的华北、华东、华南等沿海区域外,又派重兵一举拿下潮汕地区及湛江的雷州半岛,这样一来,整个中国的海岸线,全部被日军所控制。</p><p class="ql-block">但是,就在这同一时期,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为了避免被日军进行物资隔绝,便向西南方向打通了几条航运线,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中线公路等陆地运输线,以及驼峰航线等空中运输线。</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正是这几条通过西南方向陆空航线的打通,确保在全面抗战期间,国内物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从国外购买物资,以及接受海外的物资援助等。</p><p class="ql-block">而物资的充足供应,是中国抗战得以持续下去,并取得最终胜得的基础保障。</p><p class="ql-block">这些交通运输线,自然就是成了日军的喉中之刺,欲去之而后快。</p><p class="ql-block">中国因何向缅甸派出远征军</p><p class="ql-block">1938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除了已经落入他们手中的中国沿海之外,中国西南部所开辟的陆地与空中交通线,日本却有些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如果不切断中国抗日大后方的民生与军事供给,基于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念与决心,必定会持续不断地削弱日军在华的军事力量,从量变走向质变,并最终导致日本失败,是早晚的事。</p><p class="ql-block">而当时,日本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对于中国延伸到境外的西南交通线,利用外交手段来卡死。</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印、越、缅等国,都是英属或法属殖民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同英法方面进行外交磋商。</p><p class="ql-block">不否认,由于此时日本在东亚一带所彰显的强大的扩张野心与军事实力,对东南亚的英法殖民政府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对日本方面的要求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p><p class="ql-block">但是,英法政府也很清楚,如果中国在抗击日本侵占方面落败,他们所殖民的东南亚国家的最终命运,将同东亚国家没有区别。</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中国不能败。一旦中国失败了,英法在东南亚的利益必定会受到日本的伤害。</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p><p class="ql-block">所以,正是在这种外交心理下,英法政府对于从印、越、缅等国通往中国的抗战物资运输线,虽然表面上会向日本做些让步的姿态,但实际上,却依旧在暗中放行。</p><p class="ql-block">这让日本政府对此大为恼火,可是却没有办法,因为,此时,90%以上的陆军都被中国的战场所牵制,他们几乎没有兵力可以调动。</p><p class="ql-block">此外,英法等国都是美国传统的盟国,同气连声,如果动了英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国,就相当于向英法美等欧美强国全面宣战。</p><p class="ql-block">这个风险太大了,日本暂时只能选择忍。</p><p class="ql-block">终于,随着1939年,德国希特勒在欧洲战场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终于迎来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希特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美已处于战争状态,而法国又被德军占领,英国困守孤岛也自顾不暇,此时,是用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抗日物资境外运输线的最佳时机。</p><p class="ql-block">1942年,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向东南亚国家出兵,先后占领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岛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切断中国抗战物资的海上航线。</p><p class="ql-block">接着便是入侵缅甸,而且其重点则是缅甸的首府仰光。</p><p class="ql-block">因为仰光是一个连接海上,并通过滇缅公路可以直达中国境内的跨境运输线的关键节点,拿下了仰光,就等于基本上切断了中国抗日物资通过海上运输,再由仰光向国内中转的通道。</p><p class="ql-block">鉴于这种形势,中国相当于被日本扼住了咽喉,没有物资的供养,不仅会危及抗日大后方的民生,而且让前线抗战的将士失去了衣食与军备弹药的保障,对于好不容易扭转过来的战争有利局面,将造成巨大的反转,中国将再一次面临亡国之忧。</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开进缅甸</p><p class="ql-block">而当时的印缅区域,主要控制在英国手中,但英国在印缅一带的军事力量只是为了应对殖民地的突发事件,根本就不足以与日军抗衡。</p><p class="ql-block">而且,此时的英国每天还在饱受着德国飞机的不停轰炸,自己的国家都处在岌岌可危之中,根本没有能力再同时兼顾欧洲与亚洲两个战场。</p><p class="ql-block">从中国方面来说,仅是境外这条重要的物资运输线被截断,就是致命的,英国没有能力对日军进行抵抗,更不可能靠他们重新夺回被日本侵占的缅甸领土与交通运输线,此时,只能靠自己。</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向缅甸派出远征军的最浅层的原因。</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中国方面还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巨大的威胁,即进入缅甸的日军,通过他们不断增兵的动作来看,就可以判断出其下一步的打算。</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日军在中国的正面战场,已经只能维持相对平衡守势,过长的战线,令日军在防守之余,根本无法集中兵力,再继续向纵深突破。</p><p class="ql-block">因为,日军从任何一个占领区抽调军队,都会造成防守弱位,就有可能被我方抗日军队趁机突破,所以,日军在中国战场的防守都十分被动,更不用说向中国的抗日大后方继续进攻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一旦日军在缅甸站稳脚跟,他们从西南边境向中国发动进攻,那么,中国的抗日大后方原来所依托的战略纵深优势将不复存在,瞬间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局。</p><p class="ql-block">这点虽是深层的顾虑,却有着更危险、更致命,不容有任何的闪失,否则,中国这几年好不容易扭转的抗战局势,将功亏一篑。</p><p class="ql-block">当然,除了中国方面自身抗战利益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促使中国向缅甸发兵的原因,就是应英方的请求。</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全线溃败的英军</p> <p class="ql-block">如果中国不派兵前往,从英法的立场来看,他们经营的很多年的印缅殖民地,必将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这是英法政府所不愿看到的。</p><p class="ql-block">于是,为自身的抗日需要,也为了英法同盟国的利益考量,中国方面作出了向缅甸出兵抗日的决定,并将这支军队称之为“中国远征军”。</p><p class="ql-block">远征军烈士埋骨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最早开赴缅甸,是在1941年底,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并订立军事同盟之后,当时名义是,支援在缅英军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英军是缅甸抗日的主体,而中国远征军更类似于外援类的军事力量。</p><p class="ql-block">甚至连全面的作战指挥权,都是英国人手中。</p><p class="ql-block">但是,以杜聿明为主导的中国远征军,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此处背井离乡,奔赴他国抗日,并非只是为了应援缅甸的英军。</p><p class="ql-block">而是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责,既要守住滇缅公路,以确保抗战物资运输线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消灭或拖住进入缅甸的日军,以防止他们越过中缅边境线入侵到中国境内。</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到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陆续进入到缅甸境内,远征军的规模共有10个师,总兵力达10万多人。</p><p class="ql-block">这支远征军的部队,可以说是当时国内的抗日精锐,从将领到士兵,个个都敢打敢杀,并都曾经历过与日军的多场血战,有着丰富的对日军作战经验。</p><p class="ql-block">进入缅甸的远征军,因为带着守护境外交通线的使用,首先是针对滇缅公路的保卫战。</p><p class="ql-block">敌我两军的意图都很明显。</p><p class="ql-block">对于尚未被日军占领的滇缅公路上的要塞,远征军需要布防守护;而对于已经处于日军占领下的交通要塞,远征军要想办法尽快拿下。</p><p class="ql-block">而日军进入到缅甸之后,所有的用兵意图也都指出的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军一碰面,马上就进入到正面的大规模对抗阶段,双方互为攻守。</p><p class="ql-block">但是,远征军初始的时候,虽将士们不惜生死、英勇奋战,仍旧处于失利状态。</p><p class="ql-block">因为,领先一步进入缅甸的日军,在总体的兵力与装备上,还是要强过远征军不少,再加上,他们抢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包括直接控制了滇缅公路线上的要塞城池,让远征军在进攻时非常被动。</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当时的同盟约定,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归英国将领史迪威将军所有,而英国方面的战略意图与中国方面多少还是有些不同,在对日作战方面,也不如中国将领更有经验。</p><p class="ql-block">结果,令早期的战局对中国远征军很是不利。</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入缅</p><p class="ql-block">刚进入缅甸不久的中国远征军,在战损较为严重,又突破不力时,曾不得不重新返回到云南休整。</p><p class="ql-block">休整完后,中国远征军进入到缅甸之后,调整了军事策略。</p><p class="ql-block">一是,远征军的实际作战指挥由各个部队在杜聿明的统一协同下,各自发挥自主性,改变了刚开始的英军外援的角色,开始自为主力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二是,整个远征军分兵两路,一路进入印缅边境,自西向东发起战役;另一路则背靠中国边境,自东向西进攻。以此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p><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从1942年3月全部进入缅甸,到1945年3月完成护路保边的使命后退出,整3年时间。</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在这异国他乡的3年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同在国内战场一样,浴血沙场、奋勇杀敌,展现了中国抗日军人的风采,在面对兵力与装备远强过自己的日军,以牺牲6万7千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万5千人。</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远征军的抗战下,缅甸日军不仅没有卡住中国国内抗日的境外运输线,也没能实现从西侧侵入中国的图谋,反而被保家卫国、不畏生死的中国军人死死拖住,并最终在缅甸战场陷入彻底的失败。</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10万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3年时间,共牺牲近7万人,加上非战斗减员,最终回到国内的只有2万多人。</p><p class="ql-block">人们更多会关注国内的抗日战争与抗战英雄,往往却忽视了还有这么一支军队,远赴异国他乡,只为保住我们的抗日运输线,10人却有近8人客死异乡。</p><p class="ql-block">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但令人遗憾的是,埋骨异国的这数万跨境抗日的英雄烈士,绝大多数不仅没有留下姓名,连仅剩的墓碑也在异国被抹去。</p><p class="ql-block">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无论他们的墓地在与不在,墓碑上有无名字,他们都在我们心中,都与成千上万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牺牲的烈士有着一样的名字:中国抗日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