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6日我参加了山东省线上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研讨会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对我有诸多的启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文化的魅力,原来数学文化课也可以这样上,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带来《数学文化赋能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报告,徐老师从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数学文化教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了说明。通过徐老师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观摩学习今天的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山东师范大学的傅海伦老师针对《数学文化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做了专题报告,数学是一种文化,不是代数、几何、算术等孤立知识点的简单堆砌,数学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数学教学中仅仅将各个知识点反复练习、强化,无视数学思想和本质对学生思维的开展,是对数学文化本质揭示缺乏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生活中用最少的材料创造出最大的空间,蜜蜂筑巢时,为何选择的形状是正六边形?先探究什么样的形状能密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再探究周长相等下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p> <p class="ql-block"> 随后,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俊勇老师对张晓杰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以自然为师,提“三会”素养。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是由青岛市香江路第二小学的刘贝贝老师、汉河小学高妮老师进行课例展示《草原上的蒙古包》和《围篱笆的学问》,青岛市教科院的刘仍轩老师进行专家点评,老师们借助一系列的数学文化、趣味活动为载体,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同时学校致力搭建数学文化传播平台,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现思维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烟台市芝罘区葡萄山小学孙晓艳老师展示的《丰富的剪纸》和海阳市实验小学的孙小涵老师展示的《圆的魅力》也是丰富多彩,让人眼前一新。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郁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会与理解,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提供了展示数学才能的个性舞台。这些付出和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格子乘法》吕老师这节课有意识的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问题环境,使学生在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了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神奇的GPS》 把GPS定位的原理与用数对确定位置相结合,不仅轻松突破本课重难点,而且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空间观念。介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趣的数学诗》本节课由赵老师利用古诗导入新课,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中学习新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好的丰富了数学文化的类型。</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我校数学老师们认真观摩学习并记录。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只强调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也忽略了数学中的教育基因。当我们开始关注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享受数学、乐学数学。</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学研讨会的学习,我们对于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数学理解和观点,通过探索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数学并学好数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