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情

朱兴波

<p class="ql-block">文/朱兴波</p><p class="ql-block">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前两天,听着同事在朋友圈分享的经典歌曲《校园的早晨》。虽然离开校园很久很久了,但这首歌曲还是把我拉回到那段难以忘却的同窗往事里。</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跟随父亲在宁夏生活。上完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回到老家,留在二爹教书的一村小学校继续学习,小学毕业考上了复兴中学。</p><p class="ql-block"> 进入复兴中学,我跟朱列、何青松分在了初一班的同一间寝室。我们在复兴中学读书期间,一起下课后跑出教室抢乒乓球台子、一起在操场打闹玩耍、一起在寝室搞恶作剧、一起逃课去大龙山水库春游、一起在学校对面的小坡坎上模仿《少林寺》里的镜头比划起拳脚来……下晚自习后在寝室里相互开玩笑、冲壳子,有的只是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可以说大家关系相处的还算融洽吧。</p><p class="ql-block"> 1986年夏天,我离开老家射洪,来到宁夏开启新的生活,那年考上了宁夏机械技工学校。而我的同窗好友朱列考上了成都纺织工业学校、何青松考上了射洪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虽然天各一方的在异地生活,但没有与初中同学因为毕业了各奔东西而断了联系。因为都留着相互的联系地址,在闲暇之余相互写封信,逢年过节时寄张新年贺卡和明信片,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情感联络方式。</p><p class="ql-block"> 1989年,结束了三年的技校学习和实习生活,特意回了趟老家。分别见到了何青松和朱列,还有另外三位初中同学。这是离开复兴中学后,我与这些同窗好友的再次相聚,那时的我们仍然是风华正茂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那次别过之后,我与这些同学就再也没有谋过面,因为大家陆续有了各自的工作生活。上班之初,尽管没有电话和手机,但彼此还有着稳定的书信往来,后来随着各自的上班、结婚成家、奔波忙碌、地点变动等人生琐事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大约过了三、四年后慢慢没有了相互间的音讯,就这样像风筝似的中断了二十五、六年时间的联系。 </p><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那一天,正在上班的我意外地接到朱列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在射洪城里经营着一家室内墙面装饰店,有一天我二爹去他店里谈电视墙装饰时,他那天不在店里。我二爹在跟店员不经意的聊天中,偶然得知我们之间的同学关系,于是就把我的手机号留下了。此后,我和朱列这几年间恢复了已中断了二十多年的通讯联系。</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长假刚刚结束,在一家人做足出行攻略后,最终决定去成都、重庆游玩。就这样,才促成了时隔34年后,我与两位初中同窗好友的重逢。</p><p class="ql-block"> 2月13日上午,朱列和他媳妇开车来绵阳接我。当他打开车门探出身子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上车后,我们都很激动,一路上聊个不停,彼此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14日晚上,朱列俩口子请我吃饭。在好友相聚分外亲、把酒言欢暖融融的氛围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初中时期那次去县城玩耍的趣事时,朱列提到了何青松可能还在成都工作的一点信息。我便问朱列要了何青松的联系方式,看这次去成都后能不能联系上他。 </p><p class="ql-block"> 15日到成都后,第一时间在微信里竟然联系到了何青松,得知这位老同学现在成都一所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17日晚上,热情的何青松邀请我们一家子,在宾馆附近的大龙燚火锅(花牌坊店)吃饭。</p><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的我们,音容笑貌变化并不是特别大,只是年岁相仿的脸上满写着岁月的风霜,头发变得稀疏且鬓角斑白,皱纹早已爬上了额头,再也找寻不到懵懂少年时的青春痕迹。尽管这些年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方式,但这次在成都的意外见面,让激动的我们更加珍惜,五味杂陈的内心滋生出“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留”的无尽感慨啊!</p><p class="ql-block"> 今年又回家乡,分别与初中时的两位同窗好友相聚在一起,畅怀畅谈、开心喝酒或品茶,饭桌上洋溢着亲切、兴奋、快乐的叙旧氛围,每个人心里都是亮堂堂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难得的同学相聚最易叫人感怀过去,见面后相互聊着各自的父母、爱人、子女等家庭情况,述说着大家这些年来一路走过人生的低谷高潮风雨和尝过生活的苦辣酸甜滋味,一起回忆校园期间的许多人和陈年旧事。感叹曾经的青春激情渐渐隐退,留下的是年少时的青春印记。 </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些都已久远且变得有些模糊,但还是值得我们在寒暄中回忆那段难忘的快乐日子,逐渐去寻找曾经的同窗情和那段抹不去的青葱岁月,只因永远不变的就是同窗友情,且行且珍惜吧。</p> <p class="ql-block">1989年夏天与朱列在金华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天与何青松在成都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