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的女儿(二)养军马的艾伯

李班主

<p class="ql-block"> 养军马的艾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 李班主</p><p class="ql-block">图 \ 网 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分区大院儿,还有个特殊的地方,养了三匹军马。两匹战马,浅红色;一匹地方马,黄色。</p> <p class="ql-block">  军马跟老百姓的马不同,都是有户口的。每个月喂马的饲料,都是按户口标准发放。能入编军马序列,也都是严格按标准挑选。院儿里的两匹军马,个头高大,体魄雄健,身材比例协调,体型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养马的老艾,曾经是位骑兵排长。解放初期,部队很多连职、营职干部转业后,都回家当了农民。老艾转业后,能在分区当军工,养军马,按说已经很幸运了。我们都喊老艾叫艾伯伯。这个称呼在院儿里应该算个特例。因为我们称呼院儿里的干部战士,有个不成规矩的规矩:上到司令员、政委,下到通讯排小战士,不管官衔大小,不管年纪大小,只要穿军装,统统叫叔叔。唯有称呼养马的老艾,叫艾伯伯。节奏喊快了,就叫成艾伯了。</p><p class="ql-block"> 艾伯不苟言笑,平时比较严肃,又经常手里拿着一根马鞭,看上去挺威严。所以平时我们跟艾伯说话不多。但是艾伯有一架漂亮的马车,所有的配置和行头,都是专用军品。每次艾伯驾着军绿色的马车出行,绝对是古城一道威武雄壮的风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区在烈士塔山下有一部分地,每年都种点麦子、蚕豆、黄豆和芝麻等作物。往地里送肥料,收获季节拉农作物,都是艾伯驾着马车跑来跑去。有时艾伯还要到分区农场帮助收种。我有一帮年纪稍大点儿的男发小,他们曾坐着艾伯的马车,去农场干过一个多星期的农活。回来的时候,也是坐艾伯的马车回来的。这让我很是羡慕他们。</p> <p class="ql-block">  艾伯养马的马厩,离我家住的平房很近,不到一分钟就跑到了。艾伯有六个孩子。大儿子,叫艾春国,是我小学同班同学。那时候我经常跑去艾伯家,跟他的女儿们一起玩儿。自然少不了要去马厩看看。开始还有点儿害怕,时间一长,跟马们混熟了,就不怕了。摸摸它的前额,拍拍它的长脸,马们很温顺,是不会给出剧烈反应的。第一次看到铡刀,也是艾伯铡草喂马的时候见到的。还突然想到了刘胡兰,她就是在铡刀下牺牲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军马的饲料不单有草料,还有蚕豆、豌豆、麸皮等,很丰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看到马槽里的豆子,还曾起过一点儿小私心,想抓几把豌豆回家炒着吃。终究还是没敢动过一次手。</p><p class="ql-block"> 艾伯养的军马,膘肥体壮。有一天,艾三(艾伯的三女)领着我去看那两匹战马,我看到了它们右边臀位上烙着五角星,还有一些数字,大概是战马的编号吧。据说两匹战马中,还有一匹立过战功。什么时候,什么战役,立过几等功?现在也无法知道了。我在那两颗五星上摸了又摸,对它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每天晚饭过后,艾伯都要在院子里遛马。说是遛马,其实艾伯从不跟马。都是任由三匹马围着院子转圈。院子是个长长的椭圆形,那条长长的椭圆形水泥马路,也就成了三匹马的专用跑道。大人孩子宅在家里,听着马蹄跟水泥路面碰撞出来的,有节奏的“呱哒——呱哒”声,非常悦耳,由远而近,又由近至远。想看遛马了,站在家门口就行了。马们只在马路上或散步,或奔跑,从不骚扰住户。我的发小见过艾伯骑马的样子,很是威武!我应该也见过的,但是时间太久远了,已经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发小还见过另外两位叔叔骑过马。其中一位刘姓叔叔还把军马骑到了古城的南门,马儿跑得很快,刘叔叔人高体胖,看起来很像个大官。</p> <p class="ql-block">  后来军马死了。两匹战马先后埋葬在古城烈士陵园的桃花园里,并建有档案。</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此文,昨天晚上,我托发小向艾三打听军马的事,没想到艾三发了很长一段文字,还发了一张图片。看着这些文字和图片,想着艾伯一生的不易,眼泪情不自禁滚落下来。情感的洪水一旦排山倒海般压过来了,理智的闸门简直就太弱小了。</p> <p class="ql-block">  原来,艾伯是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人。十六岁就出来当兵。自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认识了杨.得.志,杨.得.志就一直叫艾伯“小鬼”。艾伯的工资一直是按军工计算的。那么低的工资,要养活六个孩子和两个大人,实在是艰难。艾伯的老伴王阿姨,靠给战士们洗衣服挣几个钱。尽管日子过得苦,但是艾伯工作起来却从不叫苦。分区所有的平房,都是艾伯一砖一瓦用马车拉回来,盖起来的。后来,杨.得.志到古城军分区检查工作,叫“小鬼”过去了。见了面,询问了家庭情况,随后就敦请分区下文通知,艾伯这才享受到了部队副科级待遇,并且补发了两年工资。不过那已经是艾伯当军工,养军马,三十多年后的1989年7月了。杨.得.志还跟艾伯拍了几张照片。可惜几次搬家,照片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谨以此篇献给艾伯,献给像艾伯那样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地为军工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人。艾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完成此篇,发小提供了重要信息,也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感谢我的“电脑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9日写于汝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