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完全手册

岭南家谱文化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寻根联盟学习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引言</b></p><p class="ql-block"> 一个姓氏,就是一部凝重的历史,回眸百代传奇…穿越茫茫的时空;揭开历史的记忆,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一个姓氏,一个家族;一方水土,一种文化的沉淀;一条黄河,一条长江,一段传说,一种生命的追求。 家族史是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构成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要认识家族的历史就不能不知道姓氏的历史、自己的祖根源头。纵观历史,唯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袭与改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等,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传承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一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情况。编修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立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凝聚血亲,传世珍藏。</p><p class="ql-block"> 编者:张可秋</p><p class="ql-block"> 岁次癸卯年仲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概论</b></p><p class="ql-block">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成周启宇,立族赐姓;仓颉造字,结绳遂止;鲁订麟经,晋垂孤笔。于是国有史、方有志、氏有谱。国有史,则知朝代之更替;方有志,而明一方之风物;家有谱,则晓世系之源流。况木发千枝皆同一本,水分万派实出一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寻根溯本,饮水思源,修谱之义,理无异也。修谱而促家齐,家齐则可修身,修身而利国治,国治则天下太平。无史之国似无本之木,无谱之姓如无源之水,修谱之举,于国于民、于族于家,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 谱牒又称家谱、宗谱、家乘、族谱等等,各地叫法不同,但皆是记载本族系传承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谱牒可分为由专门机构修订的官家族谱和由民间私人修订的私家族谱。《辞海》的释义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它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排列的血缘宗族内的人际关系网;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以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源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谱牒的生产极早,可以说历史悠久渊源而流长。殷墟出土的记载姓氏世系的甲骨片被史学界称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立了谱牒档案。战国时史官编写的《世本》就是一本自黄帝以迄春秋时期诸侯之氏族、世系、居地的谱牒合编,被史学家称为我国第一部谱牒专著。谱牒文献的最初记载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和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门第强调血缘关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十分盛行。至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等都亲撰族谱,并被后世尊为范本而效法。唐代以前以官方修谱为主,五代以后,修谱之风日盛,从官方流行于民间,宋代以后才逐步出现各姓各氏自修家谱,且要求续族谱一般不超过三十年。至清代中叶家谱多至汗牛充栋,并被视为传家之宝。</p><p class="ql-block"> 族谱属于史学的范畴,是我国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方志、正史共同构成了中国史学大厦。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史”即是国史,是专门记载国家大事。“方志”是地方史籍,只记载一方水土、人文及经济资料。“族谱”则着重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等情况。正史极难囊括地方特有的内容,方志也不可能包揽一家一族的具体情况。正史不足才修方志,族谱的有些资料亦可弥补正史、方志之不足。从史料角度看“族谱犹国之史”。由于族谱的资料内容极为丰富。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p><p class="ql-block"> 根据历史考证,最早修订族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时代。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其功能也由“别婚姻,明贵贱”的社会作用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本族伦理化作用。经过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谱牒学,有了约定俗成的谱例。家族世系之体例,自宋代以来就有欧式与苏式之分。欧式创自欧阳修,注重上下垂直联系,渊源历历可索但事迹难考;苏式创自苏轼,注重左右横向联系,事迹明了但源委难稽,各有所长短。族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家谱繁简各异,卷秩不一,但从其目录来看,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则大体一致,一般有序文、辞题,凡例、宗祠产、先祖坟茔,还有的设有仕宦录、科举名录、节孝、诰敕、像赞、匾额、传文、后跋等组成。比较简单的只有序文、辈行和世系。从家谱的标准格式来看,一共是有二十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相赞、姓氏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传略)、谱系本记、族产、契约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宦记、年谱、艺文、字辈谱、领谱字号、余庆录、后记”。在记载家谱内容方面,每个家族之间可能会有所差别,但是其格式都是差不多的。当然也有比较重要的部分,比如说姓氏源流、世系、及族规家法,这些在编修时是不能少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编修家谱的七大原则</b></p><p class="ql-block">1、存真传信。实者从之,遗者补之,讹者更之,疑者存之,不知者缺之。</p><p class="ql-block">2、修撰家谱目的是为了追溯远祖的世系传承,以及记载族人的详细情况</p><p class="ql-block">3、族人因为生计而迁徙的,如果无法联系到,那么应该不记录在族谱上,或者记载简单情况。</p><p class="ql-block">4、如果追溯不到远祖世系传承,则切不可攀附某名贤的后人。如此会遭人嘲笑,也是贻害后人。</p><p class="ql-block">5、人人都有家族,家族都会有祖先,祖先也会有祖先。溯源而上,都是我支派的先祖。</p><p class="ql-block">6、如果有世系脉络自古相传,有确实的家族资料作为依据,则应当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7、如果无法做到有根有据,宁可粗略记载,不要虚假的详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编修家谱五大步骤</b></p><p class="ql-block">1.组建家谱编修委员会:一般由家族有名望的人担任委员会会长。族长担任主编。具体人数由家族大小、门派多少决定。</p><p class="ql-block">2、筹措修谱经费:由家族成员捐资,修谱人员收取经费。</p><p class="ql-block">3、编辑家谱:首先要对老谱,了解老谱格式、风格;其次是绘制世系图;接着进行普查;确定内容;搜集资料,编定所有内容,初成文稿。</p><p class="ql-block">4、排版印刷:选择专业的家谱编印机构和印刷机构。</p><p class="ql-block">5、颁谱仪式:家谱修成后,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颁谱仪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编修家谱的廿二项基本内容</b></p><p class="ql-block"> 时代不同,家谱的内容侧重有所不同,古代的家谱在血缘、选官、袭爵、婚姻、社交、 财产继承、睦族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等。宋代以后,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谱编修的内容逐渐成熟,定型和完善。现在的家谱编修大致可以分为廿二项内容。</p><p class="ql-block">1、谱名、版次录:</p><p class="ql-block">家谱名称繁多,最常用的是家谱、族谱、宗谱。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p><p class="ql-block">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p><p class="ql-block">编修人员、编修委员会和参加编修家谱的人员,要一一明确记载。</p><p class="ql-block">3、谱序、题词:</p><p class="ql-block">谱序一般是介绍修谱缘由、目的、修谱过程、修谱人员组成,姓氏源流、迁徙经过,编修原则等。题词是一般由国内外名人、本家族名人题词。家谱序言修续一次族谱,一般都会留下一篇或几篇序言。序言多由编修者撰写,一般先追述得姓、迁徙及先祖创业历程,再叙述续(修)族谱的缘起、经过、意义等。也有些序言是由同乡或有姻亲的名人撰写的。比如在民间的族谱中,还留有欧阳修署名的徐氏、郭氏、罗氏、曾氏等家谱的序言。这样的序言显然是为了提高此家族的名声。</p><p class="ql-block">4、凡例:</p><p class="ql-block">确定修谱准则,记述家谱编修原则和体,家谱编修凡例是体现编辑者编辑思想、原则、方法的文献。一般由初创者订立,续修者可不断补充。它表面上是家谱规范,实际上背后是时代影响与道德标准。举个例子,在巨野《郭氏族谱旧例》中有几条标准:“一书乏嗣者,从养、义子不书为嗣;过继者,虽系远房,亦必书为嗣。……”“一书子孙逃走在外者,则不书。恐为族害也……”从这两条上可以看到,其存在的目的是维护家族的秩序。当然,随时代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编修凡例当然也会随着修订,补充。比如,原来子入谱、女一般不入谱,现在基本上子女都可以入谱了,在凡例中一般会有说明。</p><p class="ql-block">5、谱论:</p><p class="ql-block">古代名人对家谱的论述,为本谱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p><p class="ql-block">6、祖先像赞、遗像、图片:</p><p class="ql-block">先祖像重要图像资料。一般谱引卷封二之后就是先祖像。一般所绘的是得姓始祖、始迁祖与有历史功绩的先人。有些还附有像赞。得姓始祖,是一个家族在姓氏使用上的第一人。如张氏以张挥公为得姓始祖。始迁祖,又称肇基祖,也即“血缘始祖”,是一个家族迁居某地,并在血缘上有史可据的第一人。家谱将祖先像置于卷首是象征着“饮水思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拜。从血缘关系上得姓祖与始迁祖相比要远很多,但家谱所表述的这个家族共同体,不仅是血缘、地缘上的,而且是文化、信仰上的共同体。</p><p class="ql-block">7、目录:</p><p class="ql-block">反映家族主要内容和次序排列。</p><p class="ql-block">8、姓氏源流:</p><p class="ql-block">姓氏源、迁徙源等。</p><p class="ql-block">9、恩荣录、碑文家族其他文献。其他文献:有历代碑刻、志铭,皇帝的制诰,族人的诗文等。一些名门望族会在墓茔留下丰富的碑刻、墓志铭等,存留了墓主人的生平、功业、子嗣以及墓址方位等重要信息。</p><p class="ql-block">而所谓制诰,就是圣旨,对有功之臣,朝廷下旨彰表,有时也及于功臣的上代与妻子、母亲。家族保有“圣旨”,再抄录或影印在家谱中,是一种荣耀。有时家谱中也会收录族人的诗文等,一般限于文学特出者。当然,这些也可以以图片的。</p><p class="ql-block">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家属的赏赐。</p><p class="ql-block">10、历代修谱名录:</p><p class="ql-block">列出历届修谱人员。</p><p class="ql-block">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p><p class="ql-block">祠堂是家族祭祀、议事的场所。坟茔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p><p class="ql-block">12、字辈:</p><p class="ql-block">一般是用家族成员的姓名的第二个字代表辈分,选择有一定含义的字。</p><p class="ql-block">13、世系图表:</p><p class="ql-block">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p><p class="ql-block">14、家风、家训、家规:</p><p class="ql-block">家族为了家族稳定发展,自己主持制定,用以教育、规范和约束家族成员的训诫和法规。家族典章制度。这是有确切记载的部分,如堂号、字辈、家训、家规等。</p><p class="ql-block">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p><p class="ql-block">家族名人传记。又称行述、行状等,概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一般只为为家族作出卓越贡献或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男性族人所立。而有时也为家族的女性,如媳妇(传记称“内传”)、女儿(传记称“外传”)立传,古代能立传的家族女性大概只有节妇、孝妇;而现代则包含了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传记可以单拉进谱序中来,也可以放在谱系图中传主所处的位置。传记是记述本家族中的英贤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贡献而又有影响的人物事迹。家传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的人事迹的文体。艺文主要收录本家族中先人的著述。家族名贤录是对家族中影响力、德高望重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16、风俗礼仪:</p><p class="ql-block">一般记录家族内的风俗和礼仪</p><p class="ql-block">17、契约、族产:</p><p class="ql-block">专门记载和收录与族产有关的契纸文约、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18、家族文献、杂记:</p><p class="ql-block">文献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p><p class="ql-block">19、功德榜、事迹介绍:</p><p class="ql-block">家谱最后列出本谱主编、编修人员姓名、捐资人姓名、捐资数额以及资金的收支情况。</p><p class="ql-block">20、领谱字号:</p><p class="ql-block">家谱修好后,家族为了防止外传,在家谱后面都注有顺序号,然后登记造册。</p><p class="ql-block">21、纂修、捐资人名:</p><p class="ql-block">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续修族谱若干问题说明</b></p><p class="ql-block">1、修谱遵循家谱标准原则及国史法,年表作世系法,列传作行传的法则,力求简繁有度,脉络清晰,记录详实,行文规范。族谱中不得记载有损家族团结和尊严的行为。</p><p class="ql-block">2、修谱必须求真务实,书历史、书事实、书文化、书血缘关系和长幼之序。无论前清、民国和现代各党各派、社会团体、宗教信仰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职务书职务,有职称书职称,有何学历书何学历,有伟德丰功者,则择要以书。毋徇私毋逞臆,敢以共矢。</p><p class="ql-block">3、随着社会的变革,祖定修谱凡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了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因此,凡在公元1949年以后出生、出嫁的女性包括养女,都应修入宗谱。</p><p class="ql-block">4、修谱,世系、行传、承接等编写体例,仍按祖制模式不变,文字书写以国家公布的简体字为准。公元纪年,并书明岁次,月、日、时概为农历。续修族谱信息资料登记表和在调查登记中应注意事项等,这里不再细刊。</p><p class="ql-block">5、婚娶者“书配某某”,一方死亡或离异,后再婚的书“续配”或“再娶”,离异者书“适”字,如没有子女关系可“不书”。</p><p class="ql-block">6、亲属继嗣应同宗共祖同辈分,经双方自愿,并办理一定手续为胞叔、堂叔、伯父等名下继嗣者,应在生父传下书第几子出继某为嗣于继父传下亦书继某第几子为嗣,以明所指合法收养的子女,招婚上门女婿,愿将异姓改为刘姓者亦可人谱在养父名下分别书“养子”“养女”“子婿”字样。至异地入赘上门女婿而不改姓者则不书。</p><p class="ql-block">7、因族系大,人口多或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等缘由,整体离开祖居,搬迁异地者本族应统一记载入谱,并书搬迁记事。因工作、生活或其他原因定居异地者,亦要在世系、行传内的生父名下书明迁居何地。</p><p class="ql-block">8、合族冠名字辈(班派),仍按祖制合族延续编排,以维系世系大族整体形象、增强家族自尊。行次缀冠字辈,由各大房派自行议定。</p><p class="ql-block">9、祖传原谱遗文、训词、记事、墓铭、表状、诗赞等历史文献不得妄意篡改、摘录、剔除,均须原文照本世传。</p><p class="ql-block">10、为弘扬族风,继往开来,本族将撰编合族人事题名录。族中凡行政职务在乡级以上(含副职)军队在尉官以上及艺术家、企业家、省级(含省级)以上劳模等,有相当职称的工程师、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高级教师等,学历在大专院校以上者(含在校生)均可录入。族人配偶符合上述条件的亦可编入。</p><p class="ql-block">11、族谱上届续修至现代已历30年,变迁巨大,本修通过寻根问祖,正本清源,基本理顺各个房派,血缘世系之脉络和定居概况。为此将合族汇编各村各房派世系分居录。</p><p class="ql-block">12、参照祖制宗谱编修先例,将本次各大房派修序俱予汇录,以见奕世续修之艰之重之诚,俾后启者得踵事增华也。 </p><p class="ql-block">要编纂一部标准合格的族谱,必须具备诸多条件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编纂班子。这个班子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本新编族谱合格与不合格、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作为修谱编辑人员,特别是编纂委员会负责人和主编(主笔人),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编纂出一部合格的或高标准的族谱来。主笔人必须具备谱德、谱才、谱学、谱识四项谱牒文化基础的“四才”方可编修一本标准的族谱出来。编修族谱,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编辑,编辑谱序、编辑世系表编辑世系源流及几经校对等……族谱里各种的细节的内容,都需要编辑及校对人员来做,所以,修谱之前,首先要选定一班有一定文字功底和相应专业知识的人组成编辑团队。编辑团队在编修之前,需要先制定一个详细完整的编修计划,按照计划再一步步执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u>续修家谱要注意的事项</u></b></p><p class="ql-block"> 文化,广义而言,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术标准是公器,是衡量一部谱的水平高低之尺度。当从以下方面建立衡量标准衡量:</p><p class="ql-block">1、详考证</p><p class="ql-block">姓氏源流考,始祖考,祠堂考,始迁祖考,迁徙考,世系考,举凡家族历史的一切重大事件的考证,要有根据,是来自文献,还是来自何人的口述,要有详实的说明与记录,要信而有证。</p><p class="ql-block">2、辨真伪</p><p class="ql-block">老谱上有许多前人杜撰的内容,例如说始迁祖之上还有十余代人,这些是真有其人吗?他明明是清道光年间才创修的谱, 把始迁祖定位于明初,然后在其上再杜撰十余代,一下子就把家族的 源流提升到了唐末或宋初。还煞有介事的给祖宗加了很高的官衔,既然有官职的就好办了,查历代职官表,凡高官者史有记载,若是查不到结果,其真伪也就自明。对谱序,尤其是名人所做的谱序,要仔细 甑别真假。</p><p class="ql-block">3、理世系</p><p class="ql-block">谱上最乱的当数世系,最重要的也是世系,其关 键在于接榫处。假设各个支系均理顺了,各支的支祖当接在大宗的哪位名下?有的原本就有老谱记载,有的老谱上只是一个断头记载,并没有说明这支的始祖是谁之子,由此就牵涉诸多思考了,当初无说明者定是有苦衷的,他或是嗣子,或是义子,或是半子,或是归宗,或是合族,这需要考证,并要加以说明。</p><p class="ql-block">4、慎取舍</p><p class="ql-block">一是从老谱里取哪些文献,当以有史料价值的内容为要,二是对当代人的资料的取舍,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有历史意义的事迹方可入选。</p><p class="ql-block">5、订规范</p><p class="ql-block">一是文字使用要规范,标点符号也要规范;二是人的名、字、号要规范,古人尤其是读书人,皆有名、字、号,今人有的不懂,把先人的名、字、号弄错的事时有发生,还有的给族人擅取字号,这本是出于好意,可是要事先征求人家意见呀,你事先不征求事后也不告之,弄得人家读谱时很别扭,有的是把人家的乳名或浑名当成字使用,委实荒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立审稿制度</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讲事实 摆道理 和为贵</i></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家族内部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反映到谱里面有以下犯上的, 以小充大的,笔者所知的兹举两例,某地始迁祖为三兄弟,这三人发展了三支人,居三地,现在修谱老三把本支立为老大,真正的老大的后裔心里就不服;某地同宗的两兄弟反目,弟一气之下到他乡入了谱,如今又合谱,可是弟这一支的世系部分有几代无考,没有任何资料, 这就需要详加考证,以史实为据,理顺世系。以信传信,以疑存疑。历史上有些冤屈在当时是不能说的,但前人不说心有不甘,遂以最简洁文字记其事。几百年过去了,若有能力做历史研究,不失为是件有意义的事。还有的谱把历史上有定论的反派人物加以美化,在家谱中推翻了历史的定论,这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通常要做历史翻案不是个人所能办得到的事,真要替祖宗翻案须有其能力方可为之,你要能拿出足够的认证材料,要获得学术界的认可。族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历,涉及到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党派,有的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对此只字不提,使人看不到族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存状况,比如说抗战、土改、合作社、人民公社、文革、承包到户等这些重大的历史阶段,族谱上有记载吗?余所过眼的族谱鲜有记载。近一百年谱上当记什么,窃以为当记族人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遭遇,族人们是如何直面苦难的,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抗争的,有的家庭很不平凡,有的人物几起几落,当抓住有代表性的家族和人物,记下他们的事迹让读者去感悟生活的真谛。有的人及其家庭都受到过巨大的打击,如何对待历史就成为了一个问题,有的人写的家传几乎全是控诉,这对编辑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事,如何修改此类稿件,这涉及到编辑人员的德、才、学、识。处理此类稿件当由统稿人负责,通常做统稿的人都是编辑队伍中水平最高之人。</p> <p class="ql-block">待续…下页</p> <p class="ql-block">此书可用谱牒书刊等交换,或单独购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