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文学地理学南宁年会上的致辞

巽之先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在2023年文学地理学南宁年会上的 </i></b><b style="font-size:22px;"><i> </i></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i>致 辞</i></b>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夏汉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15px;">:夏汉宁,男,汉族,湖北崇阳人,二级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赣文化研究所负责人。江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并兼任江西省文艺学会会长、江西省文联委员、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古代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词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尊敬的黄晓娟校长、叶院长、高人雄会长、各位同仁,上午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谨代表学会向广西民大、向李惠玲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年清零,终于结束。回顾那三年,学会的活动并未因防疫清零而归零:那三年,我们的学者和硕博研究生们,仍然深耕在文学地理学的沃土中;那三年,我们感谢现代科技的发达,正因为科技的发达,我们才能傲游苍穹,我们才能相聚云端,才能不中断学术交流与切磋;那三年,学会没有停止活动,学者没有终止研究……终于,这种让人难以忘怀的“云空聚会”的特殊会议方式在今天结束了,我们又返回到了陆地。作为受地球引力深刻影响的我们,似乎对着陆更觉“巴实”,更觉安逸,对会议“落地”,也更觉亲切。这几天,在会议聊天群里,大家都急吼吼地盼望着见面。今天,我们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学地理学的每次年会,其实都是对文学地理的一次生动体验。以今年会议所在地南宁为例,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座诗歌景观“爆棚”的城市,古往今来,这里都是网红诗人和非网红诗人的打卡地,仅以宋代为例,以邕州为题的诗歌就不在少数,如,宋崔与之的《寿邕州赵守》、张耒的《送丁秀才侍竹之邕州》、陶弼《登邕州城》等,便是古代邕州诗歌地理可供研读的文本。至于广西之地与广西文学的关系、与广西作家的关系等等,都给文学地理学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会举办地,既是学术地理的汇聚地,更是年度学术成果的汇聚地。今年的年会,如同以往的年会一样,成果累累,而且,想要参会的学者也是达到了“爆棚”的程度。另外,今年年会的聊天群,既是会议信息的传达平台,同时还是年度文学地理学学者诗歌(文学)创作的“源头地”或“引爆地”。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年会尚未揭幕,准备与会的学者就对广西民大以及周边景观如相思湖等南宁景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创作出了不少优美诗篇,相信在会议之前、之中、之后,我们的学者一定能够创作出一大批鲜活的文学地理作品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预祝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b>附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7月7日—9日,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八届硕博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举行。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教授表示,广西民族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景色优美,文学院致力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肥沃的土壤。她希望通过举行本次论坛能推动更多研究成果落地开花,助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为地方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夏汉宁在致辞中表示,南宁历史悠久、文学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化财富,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海村惟一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文学地理学研究前景广阔,充满活力,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研究成果也将逐渐走向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八届硕博论坛形式多样。8日上午,会议分为上下半场进行,通过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展现多方面的研究成果。8日下午,专家学者们分为三组分别围绕《典论·论文》文学地理批评范式、西南少数民族文人旅游活动、西北文学创作者的“心灵地理学”等方面进行研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曾大兴作大会总结,他从“关于民族文学的研究”和“关于城市文学的研究”两方面提出,我国的地域差异往往大过民族差异,因此专家学者在进行民族文学的研究时要重视地理环境、地理空间因素。他希望广大专家学者继续积极开展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创建更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不断完善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理论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闭幕式上,公布了此次大会的博士、硕士论文获奖名单,中国文学地理学会新增理事名单。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广西民族大学、广州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大学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人民出版社等高校、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