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荷香漫西湖

胡杨

<p class="ql-block">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一年里的春夏之交。《都市快报》刊发了杭州第一朵荷花开了的新闻,并配发在华家池(原浙江农业大学校园)拍摄的照片。新闻引起我的注意,顿时来了兴趣:是该好好地、认真地看看荷花,领略夏日里出水芙蓉的绰约风情。</p><p class="ql-block"> 6月3日,该报又刊登了“西湖第一朵荷花开了”的消息,配发照片的拍摄点,是在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p> <p class="ql-block">  整个6月上旬,阴雨绵绵。气温在30℃徘徊,有两天竟达到33℃。潮湿,闷热给人以进入黄梅天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6月16日,阴转中雨,气温19—26℃,体感舒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地铁换公交直奔杭州西湖景区的“曲院风荷”。</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曲院风荷的“曲”,是弯弯曲曲的“曲”,曲院就是弯曲的庭院。</p><p class="ql-block"> 在浙大附中读书时,每次到岳坟“街”上,我都要从“曲院”穿过。那时曲院风荷景点确实很小,除了夏日里的荷花,给人感觉真没啥可看的。</p>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冒雨游苏堤,观早春时的西湖,顺路溜进曲院风荷。</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才知道,这里远非六十年代时的局促狭小的模样。从1980年起,陆陆续续扩建成占地四百二十六亩的“曲院风荷”新景区:范围从原来的岳湖一直延伸到西山路(现已改称杨公堤)的郭庄。</p><p class="ql-block"> 在曲院风荷匆匆游览,走马看花,感觉景区很大。里面下设了素园、风园、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六个分景区。要游完曲院风荷,没有一天的时间是不能尽兴而归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匆忙穿园而过,发现这里有黄酒工艺的展示馆,有宋代人置酒敬官的群塑像,还有绍兴的古越龙山酒厂黄酒专卖点……</p><p class="ql-block">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所谓曲院,是南宋朝廷办的一处酿酒作坊。曲,是酿酒的麯。作坊濒西湖,近岸湖边养植荷花,故曰曲院风荷。</p><p class="ql-block">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时,把麯院风荷的麯字写成了别字,以至于后来游人在此处探究曲院“曲”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  在公交车站“杭州花圃”下车后,直接从曲院风荷4号门进园。这一片区域应该是景区的密林和郭庄古园。之所以选择从这里沿西湖(岳湖)走,主要是想看看六十年前义务劳动植树时栽下的水杉。</p><p class="ql-block"> 早春时我只是粗略地刮了一眼,树木给我留下高大挺拔的印象。现在来看,这里已是绿树浓荫。</p><p class="ql-block"> 商家在密林里摆下桌子,让游客就着微微凉风,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对面的苏堤。</p><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上旬,我应约与在黑龙江香兰农场场部中学工作过的知青朋友在这里小聚。当时岳湖里的荷叶,在轻风的吹拂下,微微地随水波摆动,很养眼,可惜没看到荷花。</p><p class="ql-block"> 闲聊中,我告诉他们:这片林子杉木的栽种,我们浙大附中的高中同学都参与过。这真是年轻时植树,年老时享受荫凉。他们分享了我的喜悦与感慨。</p> <p class="ql-block">  穿过树林,信步来到岳湖边。我真有眼福,老远就看到一群水禽朝湖岸边游来,近看是鸳鸯。</p><p class="ql-block"> 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鸳鸯戏水”的字眼,怎么“戏”,没见过。这回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六只小鸳鸯划着水欢快地向前游去,两只大的鸳鸯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看来这群鸳鸯是一家子。</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鸳鸯是属于候鸟,它们之所以未飞走,是小鸳鸯正在成长,作不了长途跋涉的飞行。再有个二十来天,它们的父母会领着自已的儿女飞向陌生的“故乡”。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会戏称,眼下的西湖里的鸳鸯是“乐不思蜀”。</p><p class="ql-block"> 鸳鸯游走后,又游来了一对野鸭。看它们浓情蜜意地处在一起,肯定是一对夫妻。鸳鸯和野鸭我还是分得清的,鸭子的喙(嘴巴壳)是扁平的,鸳鸯的喙有点像鸡“嘴”。</p><p class="ql-block"> 野禽们的出现,给岳湖这片静谧的水面,平添了让人流连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曲院风荷的荷花种植,分了好个区块,最佳赏荷处当属岳湖周边。我沿着湖岸边走向最近的一处。</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早春时我看到的是一条仿古画舫,有点像北京颐和园中的画舫。现在才发现这是一处赏荷的好景点。</p><p class="ql-block"> 当游人走近时,就会发现这仿古的画舫和连在一起的建筑物,颇有江南民居枕水而住的韵味。房舍的四周被荷叶包围着,非常协调养眼。</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西湖里荷花共有200余种,其中常见的品种有13种。曲院风荷的荷花种类丰富,在这里每个游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所喜欢看的荷花。</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行家,也看不出什么新奇的品种,只觉得这风荷景区岳湖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的荷花。</p><p class="ql-block"> 红莲是观赏荷,开的是红花,产莲蓬。白莲是“菜荷”,开白花,产莲藕。红莲在里西湖靠北山街一侧广为种植。要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大气的景致,不妨到那里沿着湖边走一路,看一路。</p> <p class="ql-block">  走在湖中造型各异的小桥上,浴着仲夏时节的清风。看西湖边的远山近川,都苍翠浓郁。树叶儿沙沙作响,知鸟躲在树干上高歌,仿佛在谱一曲《西湖山水仍依旧》。</p><p class="ql-block"> 此刻,风荷景区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此时睹物思人,倍感白居易写下的那份“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依恋和流连。</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这次来曲院风荷正是好时机,荷花正处在陆陆续续开放时。在赏荷时,我看到了形态各异的荷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有含苞待放;有半开的;有花谢后,花芯长出了莲蓬的……</p><p class="ql-block"> 原打算去新登山区看老乡种的荷花,他们种的面积不大,远没有西湖莲叶莲花开得有气势,吸引人。这次在曲院风荷既赏荷,又欣赏夏日的西湖,真是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突然间,远去游来了几只野鸭,它们在靠近岸边的水域游过来,又游过去。水里有一大群“苍条”鱼,鸭子游来了它们也不“惊慌”逃蹿。</p><p class="ql-block"> 我很好奇,走过去一看:原来有人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手里攥着一只刀切馒头。他揪一小块朝水里扔去,鸭子就游过去抢着吃。他东抛一小块,西扔一小块,引得鸭子来回游着,来回抢吃。</p><p class="ql-block"> 谁有这般闲情雅致在此逗野鸭玩?仔细打量那个喂鸭子的人,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嘴上胡子很黑,看样子是南亚次大陆人,肯定是巴基斯坦青年,留学生?商人?看到他童心未泯,憨态可掬的样子,我朝他笑了笑,他也朝我笑了笑。</p><p class="ql-block"> 我再仔细观察水中的野鸭,这几只鸭子倒像是庄户人家常养的麻鸭,不像野鸭。野鸭身材瘦长,脖子呈墨绿色,有的还长有白项圈。莫不是西湖水域管理处特意放养的?不一会儿,我目送着它们朝湖心中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  西湖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随处都可以看到人与小动物互动的温馨场面。</p><p class="ql-block"> 靠近苏堤一侧的岳湖边,有一对外地来杭的老年旅客,刚拿出随身携带的糕点准备吃。</p><p class="ql-block"> 身后大树上的松鼠看见了,从树干上爬下来,从容不迫地捡起地上的苹果果核,往嘴里送。</p><p class="ql-block"> 女游客见状,掰了一块丢到松鼠跟前。松鼠立马将“手”里的苹果核扔下,将糕点很快地送进嘴里。</p><p class="ql-block"> 看来西湖边的小动物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嘴巴也让游人喂刁了。也许是习惯成自然,形成了条件反射:看见有人吃东西,它们就往跟前凑。松鼠扔在一边的果核,被麻雀看见了,麻雀也赶来啄食……</p><p class="ql-block"> 满湖的碧绿菏叶,满湖淡淡荷香,看到那些有灵性的小动物,景不醉人,人自醉。</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过玉带桥,走上苏堤,打算到曲院风荷的风荷区看看。这里是杭州夏日赏荷最佳之地:美景与荷花相连,云天碧水,荷香花影,让人如醉如痴。</p><p class="ql-block"> 远观西泠(líng)桥,车水马龙,游人络绎。近看摇橹小舟,荡漾在岳湖湖面。手划船上传来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腔,原来我以为是船工唱的,仔细听原来是音箱放的:</p><p class="ql-block">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呀好新鲜哪……</p><p class="ql-block"> 小船儿悠悠,歌声划破了宁静的湖面。人逢喜事精神爽,喜在眉头笑在心:也许船工家里儿女今年高考成绩不错,也许为杭州西湖美景献上家乡的美声……我注视着游船在岳湖的碧波里飘荡。</p> <p class="ql-block">  经过岳王庙时,我特意在纪念岳飞的牌坊前停了一会儿:那上面刻有“碧血丹心”四个大字,牌坊是1995年重建的。后面便是岳飞的塑像,再往后穿过马路就是岳王庙的正门。</p><p class="ql-block"> 这里已属于曲院风荷的地界,路边立有一块巨石牌匾,上书“曲院风荷”四个大字,是茅盾(沈雁冰)题写的。从书法角度看,字属于“瘦金体”,颇见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艺术的造诣无愧大师风范。</p> <p class="ql-block">  从苏堤一侧的入口进入风荷区,走没几步就见一座亭子,亭内竖着一块石碑,上书“曲院风荷”几个字,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p><p class="ql-block"> 亭子旁边也竖着一块石碑,告诉游人,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十景——曲院风荷。</p> <p class="ql-block">  我随着一拨游人,一边看“印象西湖”水上表演“场地”,一边沿着曲曲折折的小桥走进了荷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游人与荷叶荷花近距离“接触”,可以尽情地欣赏姿态各异的荷花。一“路”走下来大饱眼福:发现早开的荷花有的已经凋落,长出了嫩嫩的莲蓬。</p><p class="ql-block"> “快来看呀,我看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位小姑娘兴奋指着附近的一株刚长出的荷花,对身边的大人说。</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凑到跟前,是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刚长出的荷花上。蜻蜓太小了,只有4厘米长,不仔细看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要是有红蜻蜓就好了!”一位游客不无遗憾地说。</p> <p class="ql-block">  小姑娘刚才嚷嚷的是杨万里的《小池》,我不由地又想起这位宋代诗人吟荷的名作:</p><p class="ql-block"> 毕竟西湖六月中,</p><p class="ql-block"> 风光不与四时同。</p><p class="ql-block"> 接天莲叶无穷碧,</p><p class="ql-block"> 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 是啊,眼前正是六月的西湖,风光景色确实和其他时节不一样。荷叶无边无际,与水天相连,密密层层,青翠碧绿。荷花次第绽蕾,亭亭玉立,风姿绰约。阳光辉映,鲜艳娇红。</p><p class="ql-block"> 徜徉于湖边,清风徐拂,暑热扑面。碧叶荷香驱散心中的浮躁,满眼鲜绿幻化成阵阵清凉。这可能是游人在炎炎夏日来此赏荷的意趣所在。</p> <p class="ql-block">  荷花属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相对稳定的静水,自生或栽培于池塘或水田中。原产于我国南北各省,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等地。</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前几年,黑龙江的知青朋友,在微信中晒出盛夏时,他们在依兰县烟简山林场荷花池边玩,荷花池是哈尔滨消暑的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于湖泊,又能盆栽瓶插,可谓既蔚为壮观,又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南京秦淮河清淤时,在宋代地层中出土了古莲的种子。距今有近千年,与女词人李清照同时代。</p><p class="ql-block"> 古莲爱好者关东海,在2019年拿到古莲种子后,经人工破壳,种下6颗古莲,全部成功复话,2022年首次开花。同年,浙江大学也培养出来自河南开封北宋地层古莲的二代莲子。</p><p class="ql-block"> 以上事例说明了莲子自我保护生命力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  我跟在赏荷人群中,亦步亦趋地在荷丛边转悠,饶有兴致地听那位小姑娘在背诵宋代周敦颐撰写的《爱莲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部编七年级(初一)的语文课本选文。作者对莲花的欣赏、赞美、评论已深植于我记忆的灵魂里:</p><p class="ql-block">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p><p class="ql-block">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p><p class="ql-block"> 眼观姿态各异的荷花,耳听诵读古文的童声,让我对荷叶荷花充满了敬意。如果说,腊梅在冬季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精神;那么在暑热中绽放的荷花,给了人们一种战胜困难的意志与定力。</p> <p class="ql-block">  看完荷花后,我沿着游步道走进了曲院景区,重点参观了“萬斛(hú)香”景点。小院里群塑很吸引眼球,从人物造型及场景看,塑像的主题应该是官民同庆同乐。</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两次在杭为官,疏浚西湖,筑堤完工后,杭州百姓感激父母官的功德,备酒到太守官府致谢。</p> <p class="ql-block">  群塑有故事,有情节,人物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少游客在此认真欣赏,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从现场道具(酒瓮和标识)看,是绍兴古越龙山酒业(公司)赞助并策划的。借曲院风荷景点展示自己产品,扩大知名度,在商品营销中无疑是一着高棋。</p><p class="ql-block"> 景点旁边就是古越龙山黄酒专卖点,不时有游人光顾,看上去生意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走近紧挨着专卖点的茶座,茶香,酒香,荷香四下里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有凌波仙子的陪伴,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万斛香”景点,我来到靠近苏堤跨虹桥的这片岳湖荷区。</p><p class="ql-block"> 这里看过去,满湖的碧荷把玉带桥(曲院风荷内)和跨虹桥连在一起。站在岳湖岸边,放眼望去,两座桥各具魅力:跨虹挢古朴,玉带桥精致。湖边,一座翘角飞檐的凉亭,伫立在荷叶密布的水面,别有一种情致与韵味。</p><p class="ql-block"> 放眼眺望,雷峰塔和身后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游船在岸上绿树和水中的碧荷之间,在荷香弥散的岳湖水面上,轻轻地标出了让人神思遐想的航迹。</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不禁想起佛教的一句偈(jì)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眼前见到的每一朵莲花,都向人们展示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激活了人们对过往的追念。每一片莲叶也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传承和轮回。菩提,是佛教用语,指人觉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终于明白庙宇中的佛像座位是莲花宝座,菩萨面前前供奉的是莲花,原来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  游玩曲院风荷后,决定还是从来时的4号门出去。途经密林时,见密林度假村就在路边。出于好奇,我走进去看了看:</p><p class="ql-block"> 这里属曲院风荷的西部,濒临金沙港畔。绿树遮天,绿草如茵。赏荷之后小憇品茗,眺远山如黛,观绿荫摇曳,听枝头鸟鸣,吸着富氧,神清气爽。度假村内设有木屋帐蓬,休闲纳凉,野趣横生,韵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今天密林度假村里近乎满员。来这里小座休息的老年人居多,毕竟退休后有的是大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有 一张桌子边上,客人眉飞色舞,谈风甚健。从旁边走过,刮进耳朵里的话语提示我,他们是当年赴黑龙江支边的杭州知青……</p> <p class="ql-block">  不久前,我在电视里看到一则公益广告,广告的内容是宣传建设美好的乡村:……所有的只争朝夕,都为了这里的日新月异。</p><p class="ql-block"> 看着曾经的知青朋友,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心有灵犀一点通:</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历史上所有的坎坷与波折,除了战争以外,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了。正因为在激情燃烧的年月里,我们都参加了边疆的建设,付出了艰辛与汗水,才兑换成晚年生活的温馨与从容。皱纹里绽放出的舒坦与满足,可以向世人“炫耀”。</p><p class="ql-block">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生活也是新的。衷心祝愿我的老同学,老知青朋友们健康长寿,愿我们大家的晚年生活都像西湖中的荷花一样美好。</p> <p class="ql-block">  时下已进入三伏天,仿佛是一夜之间,我们日常生活的模式从湿热直接迈进桑拿与烧烤。酷热,高温将许多人“赶出家门”。钻天然山洞,“躲”防空洞。大型商超,地铁站内,凡是有凉意的地方不乏觅凉纳凉的人。</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何处去,赏荷纳凉正当时。鲜绿养眼的西湖风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次第绽放的荷花一直要延续到九月初。愿这满湖的荷香渗透人的灵魂,给我们的夏日生活增添无尽的回味与乐趣。 </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 青)</p> <p class="ql-block">一首《盛世莲花赞》送给我的老同学,老朋友,祝你们夏日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