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夯实课程教学》有感

农夫由美

<h3>2023年7月7日,今日正好是小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来临。我听了陈立军老师的《聚焦核心素养,夯实课程教学》的讲座。陈立军老师是来自株洲市芦淞区的数学教研员,谦逊朴实,自我介绍“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但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一堂最麻辣的课。我看了关于核心素养的书和课标,也不及陈立军老师的一节课来的通透。可以说终于摸到核心素养的边了。他的课让我对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br>陈老师说今天我的讲座就只说三个内容。可这三个内容足足让我抄了半个笔记本。由表及里,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他自己对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理解。我很喜欢课里关于抽象概念的人文解释。说实话,书中很多概念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陈老师的课堂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更便于记忆和理解。<br></h3> <h3>第1部分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时代背景。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时代。<br><br>我们开展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教学的前提是必须了解活动开展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大的时代背景才能把握大的方向不偏航。<br><br>大到国家要求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中国创新型人才。细化到教学评价,数学试题的考查,也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我们考察学生的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储备,而是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h3> <h3>数学试题实现核心素养的考查</h3> <h3>第2部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br>这一部分最有意思的是陈老师把核心素养与驾考做了个类比,相信考过驾照的你,一下子就能知道什么是核心素养。由此反观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科目一。前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呀。</h3> <h3>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表达——三会。<br>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br>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br>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br>陈老师绘制的这一份思维图,像迷宫,但你却不会迷路,我觉得更像是盘旋的楼梯直达概念深处。</h3> <h3>这一部分我了解了推理意识与推理能力,模型意识与模型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了解了课标对不同学段教师实施教学时的具体要求,如果教师不去认真解读课标。明确本阶段自己的具体任务,就会越俎代庖,也可能会出现“剩饭重炒”的现象。(请忽略我的书写)</h3> <h3><br>纵向的说,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路径分为三个阶段<br>一级水平,知识理解,知识的本质,类属,联系的理解,基本技能的形成与发展。<br>二级水平,知识的迁移,是跨情境的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br>三级水平,形成数学思维,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对问题的推广变式,从而达到知识的创新。</h3> <h3>第3部分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实施策略<br>核心素养的生长是“慢工细活“”的过程。<br>素养中的素为平素,养及养成,素养意味着潜移默化,潜滋暗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段话,“教育更像是农业”,那么素养教育,能不能理解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每天都要去观察禾苗的长势。</h3> <h3>期间播放了一段视频。21世纪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br>一位老老师的话醍醐灌顶,同时也说到作为家长的我们的心里去了。感慨万分,激动不已。<br>她说,21世纪我们要加强孩子的体育,在这个物质丰沛的世界,我们的孩子不缺营养,就缺风吹雨打见世面,这个世面不是虚拟社会,而是要去更多的接触大自然。<br>第二是培养智育,不仅仅是分数,分数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智育是求知欲,是我要学,是思维的活跃。<br>第三最重要的是德育,平时的课堂,训练的是与人竞争,而21世纪我们需要是合作共赢。<br>生逢盛世,我们肩负重担!</h3> <h3>最后说到了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素养课程锦上添花<br>丰富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br>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 </h3> <h3>最后我想说,核心素养是一个追本溯源的过程,回归根本,激发孩子对知识最原始的渴求才是我们要去做的事。</h3>

素养

核心

教学

知识

课程

陈老师

数学

陈立军

课标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