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下午我们九人分坐三辆出租车来到驼城榆林古城的南门, 下车后首先看见的是凌霄塔,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榆林城,其重要标志就是“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古迹。“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 车到南门口(即镇远门),可见一座骆驼雕塑矗立在城墙根下的广场上,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忆犹新。直至今日,城墙根旁的广场上还矗立着骆驼雕塑,虽说早已不是当年那尊,但它依然是榆林城最著名的地标。 榆林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初只是绥德卫的一个屯所。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榆林卫,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再次修筑榆林城。 榆林镇原来称为延绥镇,镇治绥德。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余子俊重修榆林城后,把镇治移驻榆林,从此以后,延绥镇才称之为榆林镇的。 榆林城自成化九年之后,又经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之后,才最后定形的,地方史书称这三次拓展修筑活动为“三拓榆阳”。 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因榆林城北墙被流沙积压,遂将北城墙向西南回缩,始成今日所见榆林的样子。 榆林古城南门镇远门 由南门口拐入榆林老街,只数十米远便是第一座楼阁——文昌阁。 榆林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国后曾被拆毁,2005年重建。 凌霄塔高43米,塔底层周长33.9米,通高30.8米,塔为楼阁式八角形13层砖石结构建筑。 凌霄塔亦名文笔塔,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榆林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后可能遭毁,有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详细年代待考证。 凌霄塔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被毁,惟塔独存。凌霄塔通体砖砌结构,呈八角柱体形。塔层层砖雕斗拱脚檐,木椽挑檐角,并挂有风铃,迎风叮当,如同奏乐。塔顶为圆形砖拱,上覆琉璃碧瓦。 凌霄塔内有砖阶和木梯,游人可拾级而上凌霄塔顶层俯视古城景色。 凌霄塔旧为榆林八景之一:“南塔凌霄”, 1983、1987年凌霄塔维修塔基,用青砖包砌塔基土墩,并建围墙大门。在凌霄塔的最底层,四面开门,由下往上,每层各面皆开有一窗,各层飞檐之上系有8个风铃,随风摇荡,悠然成韵。 2008年9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凌霄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凌霄塔下来我们进入榆林古城南门,沿古城南大街一路向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