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北渡盘江、把滇东南与滇东联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九四九年五月——七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各路野战军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p><p class="ql-block"> 滇东南经过春季攻势和贯彻“滇桂黔边工委”的三条指示后,把三万一千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百余万人口的地区,建成了一个较为巩固的大片相联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滇东地区自“前委”所部粉碎敌之追堵计划后,于四八年十二月先后分路渡过盘江,进入弥勒、泸西、罗平等地,与原留在滇东坚持斗争的“自救军一纵队”第三支队、游击队和地方工作的干部配合,在前委和盘北指挥部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使人民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发展,经过近四个月的斗争,打开了滇东地区的局面,解放了县城五座,特别是师宗的解放,拔除了敌人藉以分割我罗(平)盘(县)和弥(勒)、泸(西)两区的重要据点,从而使罗平、师宗、弥勒、泸西、路南、陆良、平彝以及贵州边境的滇东广大地区联成一片,为打通盘江南北的联系,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四九年四月,华南分局来电祝捷“滇东南春季攻势,连下十余城,获得辉煌战果,尚望再接再厉,迅速打下巩固的下层基础,有步骤的向前发展,为完成滇桂黔边区的解放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为了贯彻执行华南分局指示精神,和“滇桂黔边工委”三月会议关于“使滇东南与滇东打成一片”的决定,并保卫“边工委”领导北渡盘江至罗平与“前委”会师。遂于五月上旬分兵两路,横渡盘江,北上滇东。一路由第一团拔除高良反动据点,强渡盘江;一路由第七团和第八团保卫“边工委”于邱北飞土渡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拔除高良、五洛河反动据点,打通盘江南北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良、五洛河位于邱北、师宗、罗平结合部,隔盘江相望,盘江的两个重要渡口,地势十分险要。是滇东南与滇东之重要通道,是盘江的两个重要渡口。恶霸地主何廷珍、何廷显长期盘踞,残害人民,与我为敌,国民党云南省警备司令何绍周曾委任何廷珍为“江防司令”。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我“自救军一纵队第二支队第八大队欲从高良渡江北上罗平,遭其诱骗伏击,大队长任学源等以下十八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因此要打通盘江南北通道,使滇东南与滇东联成一片,就必须消灭这股反动力量,拔除这两处反动据点。</p><p class="ql-block"> 支队部与兄弟部队领导共同研究了敌情,商定了战斗部署:由第一团主攻高良;由邱北护乡十一团配合进攻高良旁之蚌别;师宗独立团奉前委命令攻占江北之五洛河。</p><p class="ql-block"> 五月中旬,第一团于拂晓前包围了高良,何廷珍、何廷显据险顽抗。至次日上午攻克高良,活捉何廷显(何四麻子)、何廷芳(何三跛跛),何廷珍之子何小芳及师爷张玉书等,缴获轻机枪三挺,长短枪六十余支,子弹万余发,物资四十余驮,骡马三十余匹。后将何廷显交邱北县人民政府带至邱北双龙营公审枪决。何廷珍虽率十余人逃出高良,但逃至当必小舍汪村即被击毙。我一营二连副连长林济通及战士二人牺牲。护乡十一团和师宗独立团亦均告捷。共同完成了消灭何廷珍、何廷显反动武装,拔除高良、五洛河反动据点,打通盘江南北通道的任务。第一团随即渡江进入罗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抢占三塘,保卫“边工委”胜利渡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第七团和滇东南地区第八团在“边工委”率领下,按预定计划,前出飞土渡口,获悉敌一六一师四八一团第二营企图在三塘阻我渡江。边工委即命第七团担任前卫,急奔飞土渡口,第七团迅即派出第二、三两营,夜渡盘江,抢占三塘,控制制高点,掩护“边工委”和后续部队渡江。第七团二、三营从飞土渡过盘江后,不顾疲劳,冒雨疾进,抢占三塘。次晨,当“边工委”领导机关和后续部队正在渡江时,敌军从泸西向三塘推进,遭我第七团第二、三两营迎头痛击,激战至下午,敌军伤亡二十余人,敌恐被我围歼,遂后撤至附近几个村庄,构筑工事,龟缩固守。第七、八团保卫“边工委”领导机关胜利到达罗平县城与前委会合。</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和滇东南地区第八团,邱北护乡十一团及师宗独立团,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了“边工委”给予的把滇东南与滇东联成一片的战略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回师盘南,粉碎敌之扫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工委”与“前委”会师后,于罗平县城召开干部会议,总结交流了滇东南地区和滇东地区武装斗争、部队建设、根据地建设等经验。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梁家在会上介绍了第七团开展新式整军的经验,“边工委”予以肯定,并在全军推广。</p><p class="ql-block"> 同时,集结罗平之第一支队和滇东南地区第八团与第二支队二十一团,二十二团及师宗独立团,在罗平县城举行会师大会,大大鼓舞了部队士气,坚定了根据地群众的斗争信心。</p><p class="ql-block"> 敌侦知我主力集结罗平,遂以二十六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二七七团之一个营,第一六一师四八一团等三个团之兵力,分别从文山、开远、陆良向我实施分进合围,企图寻我主力决战,歼我主力于盘北。</p><p class="ql-block"> 为了粉碎敌之阴谋,避免与敌主力决战,除罗盘、弥泸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积极阻击敌人,第一支队和第八团,根据“边工委”和纵队部的决定,回师盘南。</p><p class="ql-block"> 敌军分路进犯罗平,既找不到我主力决战,又遭我罗盘、弥泸区之部队和民兵不断袭扰打击,遂被迫撤回原驻地。</p><p class="ql-block"> 此次敌军使用三个团之兵力,从五月二十二日起至六月十五日止,历时二十四天的扫荡,以其失败而告终。敌亦承认:“军事上未达成聚歼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第一支队与第三支队会师整编,粉碎敌对边区的全面扫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九四九年七月一十一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边区游击战争迅猛发展,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在攻占南京后,相继解放了上海,杭州、南昌、武汉、西安等重要诚市,向华南、西南、西北迅猛进军,解放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p><p class="ql-block"> 滇桂黔边区在“全面发展、重点巩固”方针指导下,整训和组建了主力,完成了打通盘江南北通道,使滇东南和滇东联成一片的战略任务,发动和依靠群众,粉碎了敌人对滇东、滇东南和桂西等地区的扫荡。同时,在滇东北、滇中、滇北、滇西、滇南以及思普地区、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因而边区的游击战争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p><p class="ql-block"> 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仍不甘心死亡,白崇禧、胡宗南等残部,猬集华南、西南,桂、滇之敌纠集反动势力,强化反动统治,加紧进攻边区根据地,力图“绥靖后方”,“消灭边纵”,控制云南,梦想以云南为其盘踞大陆之最后挣扎基地。因此,当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之际,云南仍处于敌强我弱之势,斗争仍十分艰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第一、三支队会师合编,成为更能有效地执行机动作战任务的纵队主力支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月,根据党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和中央南方局、华南分局的联合指示,“滇桂黔边工委”和“滇工委”合并,组成边区党的统一领导机构——滇桂黔边区党委会(简称边区党委),随即召开了“边区党委”第一次会议(扩大)。会对边区当前斗争的方针、策略和具体工作作出了重要决定:在全面发展,重点巩固,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华南的总方针下,放手发动群众,展开游击战争,打下农村基础,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与提高主力,巩固与扩大解放区,坚决歼灭与阻击残敌,以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全边区;集中力量,迅速把滇东南和滇西南打成一片……在半年内要完成四、五十县地区的解放。并强调指出:建立主力是当前的中心环节,是解放云南及边区的决定因素,全党必须以最大力量,来建立与整训主力,巩固与提高主力。同时,还对全边区的反扫荡斗争和迎军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边区党委第一次会议的重要决定,对胜利地发展边区斗争,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纵队党委和纵队司令部根据“边区党委”会议精神,决定进一步加强边区主力军的建设和整顿工作,将主力第一支队与第三支队合编为纵队主力第一支队,同时,决定每个地委区组建一个地区主力支队或独立团。一支队由纵队直接指挥,执行机动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此时,敌二十六军已集中约两个师兵力,开始向我滇东南、滇东地区实施大规模扫荡,除继续寻找主力决战外,并企图与地方反动势力勾结,恢复各县反动政权,切断滇东南地区与桂西之联系。以一个师兵力进攻开广地区:敌一九三师五七八团分布于砚山、广南一线;一六一师四八一团分布于开远、平远街至邱北一线;一六一师四八二团分布于文山,马关、西畴一线。另又以一六一师四八三团、一九三师五七七团、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和二七七团一个营共约一个师之兵力,向弥泸、罗盘地区进犯。</p><p class="ql-block"> 当时,边区面临之中心任务,就是坚决粉碎敌军进攻,巩固根据地,以迎接和配合野战军全面解放云南。</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遵照“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部署,再渡盘江,北上滇东,相机歼敌,以粉碎敌之进攻,并在盘北与第三支队会师整编。于八月初从砚山县阿猛街分路出发:第一团在“边区党委”、纵队司令部率领下,经邱北布红、温浏,前出罗平阿保寨;第七团则经广南、师宗县高良渡江至阿保寨会合。</p><p class="ql-block"> 第七团北进途中,在广南县城郊与“护七团”会师,准备进攻广南县城,消灭盘踞城内之底圩乡乡长王永明部地方反动武装和钟日山匪部,后因截获困守底圩老巢的王永明之子向其父的求援信,遂改变作战计划。由第七团奔袭底圩,摧毁王永明之巢穴,并派人继续将王永明之子的信送进广南城,诱敌出援底圩,由“护七团”在那朵设伏,于运动中歼灭之。第七团迅即攻占底圩,毙敌六十余名,缴获长短枪百余支。王永明之子率残部三十余人逃入桂境。“护七团”在那朵与敌形成遭遇战,敌退入广南县城,未实现歼敌计划。第七团逐从高良渡江至师宗阿保寨与第一团会合。</p><p class="ql-block"> 后第一支队集结罗平养马寨待令,利用战斗间隙,开展整顿军纪运动。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高对遵纪爱民意义的认识,联系部队实际,检查执行纪律的情况,发动干部、战士,表扬好人好事,揭发违纪事件,根据情节轻重,对违纪者进行必要的批评和处分。并评选出爱民模范。为了巩固整顿军纪的成果,连队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经常进行督促检查。通过整顿军纪,进一步提高了干部,战士遵纪爱民的自觉性,部队每到一地,都开展做好事活动,敬老爱幼,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爱护,进一步与群众建了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整顿军纪后,旋奉“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之令,北上平彝(今富源),歼灭傅崇华地方反动武装。军至平彝境,得悉傅崇华已率所部逃跑,随即回师罗平淑基(现属师宗),准备与第三支队会师整编。</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第三支队亦遵照“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之指示,于八日下旬从滇北回师滇东进行整编。八月二十四日在召夸与敌五七七团(缺一个营)遭遇,激战至二十六日,敌五七八团自沾益驰援。第三支队撤出战斗,转移到达师宗淑基与第一支队会师。</p><p class="ql-block"> 九月三日第一支队与第三支队在淑基召开会师大会,纵队领导宣布“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决定,两个支队合编为纵队主力第一支队。支队政委梁家动员互相学习,加强团结,迎接新的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 新合编之第一支队,司令员林杰,政治委员梁家,副司令员杨守笃、孙太甲,参谋长李鸿基,政治部副主任李晓农(后主任),参谋处副处长包应龙、供给处处长杨林,卫生处主任李爱民、副主任王崇基。下辖十五,十六、十七三个战斗团;原第一支队第一团与第三支队第二十五团第一营编为十五团,团长陈炳崧,政委李恒生、副团长赵福,政治处主任王荣,副主任杨固。原第一支队第七团与第三支队第二十五团第三营编为十六团,团长邓德邦,政委牛琨、副团长张荣文,政治处主任赵缓光、副主任李旭年。第三支队第二十三团与寻甸游击大队编为十七团,团长李承华,政委甘文忠,副团长李华明,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王健,支队司、政、后机关在原第三支队司、政、后机关基础上充实加强。全支队共约四千人。</p><p class="ql-block">第一支队经过整编,进一步贯彻了党的建军原则,加强了党对部队的统一领导,健全了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了政治工作。营、团及支队都建立了党委会、连队建立了党支部。支队设政治部,团设政治处,主管部队的政治工作。营有教导员,连有指导员、排有服务员,多数班还有政治战士。支队、团有政工队,负担着部队政治工作的贯彻实施。同时,军力也得到充实加强,团、营、连、排、班均按三三制编制配置,并补充了武器装备,每班配备轻机枪一挺,因而成为能更有效地执行“边区党委”纵队司令部作战意图,进行机动作战的纵队主力支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拔除潦浒石反动据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宝山战斗</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经整编后,即奉纵队司令部之命,拔除潦浒石反动据点。消灭地霸海中鳌部地方反动武装。</p><p class="ql-block"> 潦浒石镇扼曲靖、陆良、罗平之交通要道,距我陆良龙海山根据地较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恶霸地主、曲靖县民众自卫大队长海中鳌(曾任国民党军副团长),率反动武装二百余人,长期盘踞潦浒,勾结国民党反动派,袭扰我根据地,残害人民,对我军之活动及龙海山根据地之巩固,均为不利。当时,敌第一九三师师部驻曲靖县城、敌第五七七团驻陆良县城,两地均距潦浒约三十公里。因此,我若攻潦浒,曲靖、陆良之敌必然出援。据此,支队司令部提出的作战方案是围点打援,以打援为主。兵力部署是:以第十七团围攻潦浒,诱曲靖之敌出援;以师宗独立团佯攻陆良机场,迷惑牵制陆良之敌,使之不敢出援;以第十五、十六两个团之优势兵力伏击曲靖援敌。纵队司令部召集作战会议讨论确定采取攻点阻援、攻点为主的方案。兵力部署是:以第十五团强攻潦浒;以第十六团和第十五团第三营伏击曲靖援敌;以第十七团阻击陆良援敌;以师宗独立团佯攻陆良机场,牵制陆良之敌;支队司令部遂按第二方案给各团部署了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一日拂晓前,第十五团(缺第三营)在陆良护乡第二团一部配合下,对潦浒石发起攻击,敌据碉顽抗,并从街道两旁之民房向我突击队投掷手榴弹,阻我前进。我爆破组冒着敌之猛烈火力,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以炸药包爆破敌碉,一再受挫,战斗终日,后实施强攻,经炮击和炸药包爆破,将踞守之碉堡、寺庙摧毁,海中鳌乘夜幕率残部狼狈窜逃曲靖县城。我军亦撤出战斗。计毙敌中队长以下十余人,伤敌分队长以下十六人。海中鳌之弟海中龙(沾益县宁和乡乡长)、海中鳞、及其反动骨干、大多伤亡,予敌以沉重打击。我牺牲一营二连副连长吴五、三连副连长黄永文及战士二人,伤十一人。</p><p class="ql-block"> 第十六团和第十五团第三营亦于十一日拂晓前进入石宝山一带设伏阵地,发觉地形不利,部队暴露于公路两侧之稻田中,不能隐蔽,附近虽有小丘陵,但距公路较远,不能发挥火力。此时潦浒已打响,改变伏击位置已不可能。下午三时许、敌一九三师师长石补天率五七八团两个营,从曲靖县城乘汽车驰援潦浒,于距我军设伏阵地约一公里处即将兵力展开,对我实施反包围,遂形成阵地战。我军坚守阵地,打退敌军多次冲锋,予敌以大量杀伤,我军亦付出较大代价。战斗至夜晚,敌退回曲靖,我军亦于完成阻援任务后,转移至龙海山区根据地集结。计毙敌营长以下五十余人,伤敌五十余人。我牺牲二十余人,伤十余人,损失大卡宾一支,步枪四支。</p><p class="ql-block"> 驻陆良之敌,被我师宗独立团袭扰牵制,龟缩城内,不敢出援。我第十七团第三营八连于十二日进驻潦浒,清扫战场,计缴获步枪五十余支、没收海中鳌之部分浮财。</p><p class="ql-block"> 部队回到龙海山后,受到根据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慰问,支队派出医护人员加强龙海山之临时医院,护理治疗伤员,部队受到很大鼓舞。后转移至师宗石洞乡进行休整和战斗总评。纵队司令员庄田对第十六团此次作战给予好评:“十六团在石宝山同二十六军较量,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打得英勇顽强,打得机动灵活,打得敌人不能前进一步,杀下敌人的威风”。</p><p class="ql-block"> 此次战斗,予海中鳌地霸反动武装及曲靖援敌以打击,拨除了潦浒石反动据点,基本上实现了纵队司令部之作战意图。但是由于未能执行集中优势兵力打击运动中之敌的原则,加之由于时间仓促,对潦浒石及阻击曲靖援敌之地点均未于战前认真侦察,以致打成消耗战,造成部队较大的伤亡和消耗。</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在盘北积极作战,有力地配合了整个滇东南地区的反扫荡斗争。曾一度被敌攻陷之开广区的邱北、砚山、马关、西畴等县城,又先后为我第四支队收复、迫敌第一六一师师部于九月下旬从文山县城收缩至开远之平远街,敌之扫荡遂被粉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两路分兵,粉碎敌对边区之全面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敌向边区全面进攻</p><p class="ql-block"> 九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边纵”,清除其心腹大患,以便把云南作为其在大陆上负隅顽抗之最后基地,蒋军副总参谋长肖毅肃跑到昆明坐镇指挥,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剿匪”方案,调集第二十六军、第八军、第八十九军和云南保安部队第七十四军、九十三军共五个军的兵力,发动了对边区的全面进攻,以一月为期,妄图在野战军入滇前消灭边纵主力。其兵力部署是:第一路由第二十六军一九三师师长石补天率领该师五七七、五七八、五七九团,从曲靖沿陆良向罗平、泸西进攻;第二路由保安第一旅旅长陇生文率保安六、七、九、十六等四个团,向路南、宜良、弥勒地区进攻;第三路由第二十六军一六一师师长梁天荣率该师四八一团,从弥勒推进至盘江南岸开远、架衣一带,封锁盘江,截断我盘江南北之联系,四八三团沿滇越铁路两侧进行扫荡,四八二团攻占砚山,向开广地区扫荡;第四路由第二十六军九三师师长叶植楠率该师二七七、二七八、二七九等三个团,向滇南蒙自、石屏、建水、个旧一带扫荡;第五路由第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率该军三个团从曲靖、沾益向宣威一带进攻,第八军之三、四十二、一七O等三个师则驻守滇黔公路、叙昆铁路沿线之三家村、觉哲、大水塘等地,负责护路并与四川保持联系。整个部署以滇越铁路以东、滇黔公路以南为进攻重点,企图将我主力一举消灭于盘北。敌指挥机关还规定:十天之内找不到主力决战者,即严重惩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之重大决策</p><p class="ql-block"> “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获悉敌之进攻计划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决定由纵队主力第一支队分兵两路,主动出击,打乱敌之部署,减轻敌对滇越铁路以东地区之压力,以达粉碎敌之全面进攻和积极准备迎接野战军入滇,消灭残敌,解放全边区之目的。并号召全边区军民动员起来,开展反扫荡斗争,以反扫荡斗争之胜利,迎接野战军入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第一支队分兵两路,主动出击</p><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三日,第一支队集结师宗石洞,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边区党委”书记林李明进行了传达动员,然后即按照“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部署,分兵两路;一路由纵队副司令员朱家璧、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杨守笃率领第十七团,跳出外线,与滇东北地区第六支队第五十六团会合组成“西进部队”,打出纵队领导和纵队主力第一支队旗号,大张旗鼓,向滇西、滇南作大迂回挺进,诱敌尾追,以调动敌人,打乱敌之部署,同时,完成组建纵队主力第二支队之任务,然后转向滇南蒙自一带集结,配合野战军歼灭残敌;一路由“边区党委”书记兼纵队政委林李明、纵队司令员庄田亲率第一支队第十五、十六团,回师盘南,在滇东南地区消灭反动势力,防阻白崇禧残部溃逃入滇,相机歼敌,巩固开广区根据地,为迎接野战军入滇歼敌,扫清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西进部队挺进滇西,战绩显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进部队插入滇北后,挥师向西疾进,敌果然误以为我主力西向,忙调二十六军一九三师、保安第一旅及驻防滇西之保安部队共十二个团之兵力,对我西进部队前堵后追,妄图一举围歼。我西进部队机动灵活,飘忽不定,避实就虚,不断突破敌之封锁包围,继十月六日攻克元永井之后,连下牟定、盐丰等县城,姚安县长闻风丧胆,弃城而逃,我军声威大震。十月二十一日进到鹤庆县松桂与滇西北地区第七支队胜利会师,敌阻我西进之围堵计划,遂被粉碎。敌一九三师师长石补天率部沿滇缅公路尾追至祥云,始发觉中了我军“调虎离山”之计,遂撤返宣威、沾益一线。驻滇西之敌保安部队九十三军军长余建勋指挥所部三个保安旅共十个团之兵力,分三路向鹤(庆)、丽(江)、剑(川)进击,妄图勾结中甸反动土司,将我西进部队歼于金沙江南岸三角地带。</p><p class="ql-block"> 西进部队在第七支队协助配合下,再次跳出敌之包围,分兵两路;一路向腾龙地区进击;一路向保山地区挺进,先后坏了滇缅公路上之澜沧江功果桥飞龙桥、霁虹桥和怒江惠通桥,截断敌外逃通道,直逼保山,攻克其门户瓦窑守军防地。继又消灭了腾冲县恶霸地主王健之地方反动武装,并在进军途中连克龙陵、昌宁、镇康、耿马、双江、缅宁(今临沧)等六座县城,然后横渡澜沧江,进入思(茅)普(洱)区,与思普区第九支队四十二团会师,追歼李希哲匪部,李希哲率匪部逃出国外,我西进部队胜利完成了西进任务,由于西进部队挺进滇西,调动了敌人,打乱了敌之进攻计划,开辟了新区,壮大了力量,发展了游击战争,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减轻了敌对盘江南北根据地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滇东、滇东南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但在武定百花山遭遇战中,第十七团团长李承华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第一支队回师盘南,连战皆捷,滇东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初,第一支队十五、十六团,在“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率领下,回师盘南。十月七日在邱北温浏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彻底覆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全国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广大指战员斗志更加高昂,积极投入边区反扫荡和迎军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当第一支队还在盘北时,敌已以一个师兵力对滇东南地区展开了重点进攻,以两个团推进至西畴、马关一线,寻找我滇东南地区主力第四支队决战;以一个团推进至广南,配合王佩伦地方反动武装向广南根据地扫荡。</p><p class="ql-block"> 第一支队回到盘南时,广南之敌分踞三个据点,一是广西惯匪钟日山部与底圩乡乡长王永明之地方反动武装,共约六百余人,踞守广南县城; 二是车骑骝,侬树生地霸武装,共约五百余人,踞守广南重镇珠琳;三是敌一六一师四八一团与王佩伦所部地霸武装,共约二千余人,踞守王佩伦之旧莫老巢。旧莫居中,与县城和珠琳相距均约三十余公里,互为犄角之势。</p><p class="ql-block"> 十月九日,第一支队第十五、十六团到达砚山县布凹街获悉广南敌情,根据纵队司令部之决定,首先消灭离我较近、较弱之敌珠琳车骑骝部。支队部即令第十六团担任主攻。第十六团派第一营和第三营七连,星夜奔袭珠琳,截断敌逃往旧莫之路。十日,十六团合围珠琳。激战终日,车骑骝于夜间突围,所部大都溃散,车骑骝被我击伤后,率残部十余人逃往旧莫。侬树生则仍据珠琳黑神庙顽抗。次日,支队部令第十五团组织突击队、爆破组,与第十六团协同作战,以炸药包炸开黑神庙大门,遂将守敌全歼。计毙敌四十八人、伤二十余人、生俘敌大队长侬树生以下七十余人,缴获轻机枪二挺、冲锋枪一支、长短枪八十余支、子弹一万五千余发。我牺牲三人、伤二人。后于十三日在珠琳街召开公审大会,将侬树生处决。珠琳战斗,给广南地区之敌以沉重打击,给正在进行反扫荡斗争的滇东南地区军民以很大鼓舞。</p><p class="ql-block"> 珠琳战后,第一支队第十五、十六团即转移到广南者兔、北潘一带休整待命,并于十月十八日开始开展整顿军纪军容,进行城市政策纪律教育,重点学习约法八章和第三野战军的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并结合总结检查过去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情况,订出今后执行办法和保证,以提高指战员的政策思想水平和遵章守纪观念。</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八日,奉“边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命令,第一支队第十五、十六团开进到广南城郊,准备进攻广南县城,歼灭固守城内之敌钟日山、王永明部,后侦悉进驻珠琳街之敌四八一团两个营,有向广南县城推进之势;另悉以梁中介为首的“东南亚民主党教导总队”特务武装,已由桂西进占富宁县城,继向广南县城东之未湾、妈然一带推进。</p><p class="ql-block"> 支队司令部根据敌情变化,立即进行讨论,认为:若我攻广南县城,敌四八一团和梁中介特务武装必来增援,使我腹背受敌,陷于不利地位。决定暂时放弃攻城,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运动中之敌梁中介特务武装,再相机攻占县城。经请示纵队司令部同意改变了作战部署。</p><p class="ql-block"> 梁中介曾任国民党青年军团长,军统特务。按白崇禧密令,以所部特务武装,窜入滇境,企图与钟日山、王佩伦等合流,继而勾结桂系部队二十六军,窜踞滇西之西盟山区,建立所谓“卡瓦共和国”,作为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上之最后一个反革命基地。这股特务武装,政治上极端反动,是由特务、兵痞、流氓、国民党流散军官、地主恶霸、青红邦头目和惯匪等纠集而成的一批亡命之徒。窜入滇境后,沿途袭击我 人民政府,杀害我干部,奸淫妇女,抢掠人民财产,无恶不作。经我第四支队三十五团和广南护乡团于八宝地区阻击后,于十月二十七日窜踞广南县城东约五十里之未湾、妈然一带。</p><p class="ql-block"> 支队司令部立即命令第十五、十六团于十月二十八日向末湾、妈然推进,实施合围。在第四支队三十五团和广南护乡团配合下,于十月三十一日午夜,将敌全部包围于未湾。十一月一日,第十五、十六团对敌展开猛烈进攻,敌凭借未湾、妈然一带之复杂地形,利用石山上错综林立之石笋、石峰为掩护,居高临下,亡命固守,战斗十分激烈。经我军指战员英勇拼搏,逐石、逐山争夺,紧缩包围圈,战至次日,除梁中介、赵香山率残部三十余人乘夜幕逃脱外,此股特务武装基本被歼。计毙敌大队长以下一百五十余人,俘敌副总队长赵邦秀、参谋长梁亦栋以及百色红邦头子卢明轩等以下一百零九人。缴获一点二毫米机关炮两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四挺、美造火箭筒一具、长短枪五十余支、骡马三十余匹、黄牛二十余头,此外还缴获“卡瓦国”国旗一面、国玺一颗、“海底”(红邦法规)三驮、“邦史”一本、“大事记”(历次抢劫人民财产、袭击我人民政府和游击队之战争记录)一本。我牺牲十余人、伤十余人。</p><p class="ql-block"> 梁中介逃进广南县城与钟日山匪部汇合后,深恐再被我军围歼,随即弃城逃往广西百色,我军乘胜再次解放广南县城,进行休整总结。</p><p class="ql-block"> 此次战斗成功方面有三:(1)集中优势兵力,协同作战,在运动中歼敌;(2)机动灵活,兵力调动迅速、坚决,大胆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猛扑敌之侧翼;(3)掌握部队紧、处理情况果断。但因缺乏通讯器材,亦未规定统一之联络信号,以至发生误战,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包围亦不够严密,使梁中介、赵香山得以乘隙逃脱。</p><p class="ql-block"> 消灭梁中介特务武装之胜利,粉碎了敌“打通滇桂走廊”,到滇西建立所谓“卡瓦共和国”反革命基地之应变计划;继之迫敌四八一团撤出滇东南地区,再次解放了敌长期据守之广南孤城。</p><p class="ql-block"> 至此,在全国胜利形势之影响和推动下,在西进部队的配合下,经我滇东南地区广大军民之英勇斗争,敌以滇东南为重点对边区的最后一次进攻,宣告彻底破产,滇东南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野战军入滇歼敌扫平了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