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改进》—引言

洪良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希贵,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教育名家,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敢于创新的教育精神令人折服!其中以选课走班为特征,实现一名学生一张课表的育人模式,更是全国风靡。看过李希贵老师《学校如何运转》《学生第一》《学生第二》《面向个体的教育》等多本著作,《学校制度改进》这本,看完引言,我就决定要认真专研,并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运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引言第一段就直接指出:很多学校制度大同小异,且通常这些规章制度一旦汇编成册,就被存到档案柜里,基本无人问津。至于后来要增加的制度,基本都是哪里起火哪里泼水,缺乏系统性思考和机构化设计。看了这点,简直是一声惊雷,太现实,太震撼了!</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所学校如果大部分制度都是“形同虚设”,那学校的发展终究有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着,他告诉我们制度到底是干什么的?即,因为要</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调节外部性行为,也就是能够影响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b><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这些需要调节的行为大体有四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种是个人的行为让自己获益,同时也让其他人受益。这种需要考虑以什么样的制度鼓励这类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种是个人的行为让自己获益,但让其他人受损。这种需要考虑以怎样的限制或禁止这样的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种是个人的行为让自己受损,也让其他人受损。这种需要考虑以怎样的制度禁止此类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种是个人的行为让自己受损,但可以使他人受益。这种需要考虑以什么样的制度补偿行为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四种行为可以分别放在“外部性行为类型坐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这个,我们要做什么呢?那就是试着把自己所在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分类,看看是否可以分别装在四个象项中。</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如果哪一个制度无法属于某一个象项,那这份制度就是多余的。</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分别是“制度的越位”“制度的错位”“制度的缺位”“不完整的制度”“制度的就位”“制度的平衡”“制度的杠杆率”“制度与价值观”。基本是围绕外部性行为类型来讨论并解决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更高要求,让制度不断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一起期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