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虎团苏中反清乡</p><p class="ql-block">张云龙</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四年六月</p><p class="ql-block">莽莽青纱帐,彻夜行军忙。</p><p class="ql-block">日寇蚕食我村庄,奉命反“清乡”。</p><p class="ql-block">首战车桥镇,再打黄土岗。</p><p class="ql-block">苏中遭遇歼敌伪,捷报传四方。</p><p class="ql-block">注:选自《将帅诗词选》,作者曾任新四军军部参谋,团参谍长、团长,一师三旅代旅长,七师师长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控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张云龙少将</p> <p class="ql-block">英雄虎胆勇克车桥</p><p class="ql-block">1944年3月,为了壮大抗日力量,迎接抗日大反攻,师首长粟裕、叶飞决定发起车桥攻坚战役。车桥由日伪军500余人驻守,有钢筋水泥结构的坚固碉堡56座,再加上土墙、深沟、铁丝网三道工事,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敌人吹嘘“固若金汤”,新四军妄想攻占,势比登天。师首长决定由三旅七团担任主攻,一旅一团、十八旅五十二团等部阻击来自淮安、淮阴的敌人增援部队。粟裕司令员对七团首长说:“你们一定要完成这个艰苦任务,敌人就是筑成了铜墙铁壁,我们也要砸开它!”彭德清团长说:“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攻下车桥!”车桥攻坚战,从3月4日晚10时到6日凌晨2时结束,经过28小时英勇苦战,突破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坚固工事,攻下敌人坚固的地堡、高堡53座,歼敌461人。当时,部队缺乏火炮和炮弹,攻坚难度不言而喻。打得最出色的是担任七团主攻连的三连突击队。</p><p class="ql-block">三连突击队战前苦练了攻坚战斗的各种本领,在连长刘兴和指导员严安林的率领下,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非常利索地突破敌人三道外围工事,插入敌人心脏之地,向全镇的制高点——一座三层楼高的大碉堡展开强攻。这座高堡结构坚固,刀枪难入。由作恶多端的汉奸、地痞、流氓组成的铁杆特工队据守,气焰十分嚣张。突击队喊话缴枪,他们就用步枪、机枪、手榴弹尽数打来,用密集火力压住突击队。突击队从正面进攻多次,均未得手。刘连长命令用火攻,突击队员将火把投向碉堡门,但碉堡门被厚厚的铁皮包着,火攻又不成功。刘连长灵机一动,就派一个战斗小组从西面沿着护城河摸上去,隐蔽地攻击碉堡,这就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陈福田单枪匹马,乘敌人不备,摸到碉堡根下,又绕到碉堡的死角,这儿刚巧靠着土城。他跃上土城,用十字镐在碉堡墙边刨洞,作为脚蹬,顺利爬上三丈多高的碉堡顶。他又用十字镐在顶上狠刨一个洞,一连塞进三个手榴弹,轰!轰!轰!三声巨响,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惨重,喊爹叫娘。不得了,新四军的天兵天将来了。敌人发出哀求:“别打了,别打了,我们缴枪!”从枪眼里纷纷扔出他们的枪支。</p><p class="ql-block">车桥周围的曹甸、蚂蚁沟、陶家林、望直港等12个据点的日伪军,军心动摇,相继仓皇逃跑。车桥之战,拉开了江苏敌后战场抗日大反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八年抗战,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转战大江南北,参加大小战斗120余次,歼灭日寇1176人,伪军7390人,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新四军军史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该团被新四军军部授予“战斗模范团”,成为威名赫赫的“老虎团”。</p> <p class="ql-block">打下车桥,对改变被动局面最为有利</p><p class="ql-block">1944年初,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新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并为整风、整训工作创造比较安定的环境,开始把领导重心由以坚持原地斗争为主转为以发展为主,适时展开对日军的局部反攻。但苏中日伪军军事力量仍相当强大,各分区被敌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处于游动状态。</p><p class="ql-block">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2月,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在主持召开的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起车桥战役的构想。</p><p class="ql-block">车桥镇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坐落在涧河两岸,东西长2里,南北约1.5里,河道上有5座桥梁,从高处俯瞰全镇,因形如繁体的"车"字而得名。它地理位置险要,居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距淮安城东南20多里,南靠苏中水网地区,北接苏北平原,西临运河、洪泽湖,是新四军苏中、苏北、淮北、淮南四块根据地的交界处。</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日军调集兵力向车桥、泾口地区发动"扫荡",并在方圆数十里内建立了以车桥为中心,包括周庄、受河、泾口、蚂蚁甸、杨恋桥、樊家河、张桥、塔儿头、曹甸、太仓镇等在内的10多处据点,将几块抗日根据地分割封锁。同时,它与沙沟、兴化城的日伪据点相呼应,使苏中军区第1、第2分区联系困难。</p> <p class="ql-block">攻打车桥将是一场硬仗</p><p class="ql-block">中共苏中区委会一致通过发起车桥战役的设想,决定由粟裕负责战役的全面指挥。粟裕随即又主持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具体的作战部署。</p><p class="ql-block">会上,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详细介绍了有关车桥敌情:车桥镇守敌为日军1个小队40余人和伪军1个大队600余人,四周筑有大土围子,并筑有53座碉堡,构成绵密的交叉火力网。镇子四周围墙高达2丈,外壕宽1.5丈,壕中积水七八尺深,且与界河相通。以车桥为中心,外围还有十几个坚固的据点相拱卫,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筑垒配系。</p><p class="ql-block">会议研究认为:车桥深沟高垒,防守严密,攻打车桥将是一场硬仗。但是,敌人所占据点之间空隙较大,又是日军第64师团和第65师团的结合部,两部之间的协同不便,这对我军进攻是比较有利的。我军可以楔入其结合部,对车桥、泾口之敌发起强大的攻势,然后向曹甸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据此,叶飞提出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先攻车桥后取泾口的作战方案。具体部署是:</p><p class="ql-block">以第7团并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以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以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2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p><p class="ql-block">粟裕同意这一方案,认为:打下车桥,敌人会放弃一大片地区,我们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车桥处于敌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重兵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而敌人认为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是战争的辩证法。我们可以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必能出奇制胜。</p><p class="ql-block">最后,他强调说:"这次战役我们必须以重兵打援,要狠狠地打,才能确保整个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由叶飞同志负责具体指挥。"</p> <p class="ql-block">战斗打响,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1944年3月4日深夜,天空群星闪烁,地面微风徐徐,皎洁的月光给苏北大地铺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p><p class="ql-block">5日凌晨1时50分,战斗打响了,攻城部队按预定计划出击。</p><p class="ql-block">第3旅旅长陶勇亲自指挥第2纵队,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暗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的动作,从南北两个方向直取车桥镇两翼。两路部队迅猛越过外壕,架起云梯,爬上围墙,展开攻击。</p><p class="ql-block">敌人做梦也没想到新四军会突然攻击车桥镇,一时被打得晕头转向,慌了手脚。</p><p class="ql-block">仅过25分钟,新四军便突破围墙,攻入镇内。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以数个战斗小组分散突击,逐个消灭日伪军火力点。</p><p class="ql-block">天亮时分,忽然狂风大作,满天黄沙。这在车桥镇是极为罕见的。当地老百姓啧啧称奇:"新四军有神灵保佑,天刮鬼风,帮助新四军打胜仗。"</p><p class="ql-block">战至上午9时,新四军占领镇内全部街道,攻下10余座碉堡,全歼伪军一个大队,并将日军压缩在核心工事内。</p> <p class="ql-block">狠打援敌,车桥残敌困兽犹斗</p><p class="ql-block">苏中新四军对车桥的突然进攻,震惊了周围的日军,纷纷乘装甲车和汽车从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驰援车桥。</p><p class="ql-block">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触发地雷并遭新四军第52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p><p class="ql-block">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华北派遣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驰援车桥。</p><p class="ql-block">下午3时,第一批增援日军240余人赶到西芦家滩附近与新四军阻击部队接上了火。敌人的火炮、轻重机枪和掷弹筒一起开火,但连续三次进攻都遭到了沉重打击,最后被赶入新四军预设的地雷区,被炸得鬼哭狼嚎,死伤60余人。</p><p class="ql-block">此时在车桥镇,陶勇率第2纵队开始总攻"碉堡中之碉堡"的敌军圩子。首先以迫击炮集中轰击敌军外围阵地,接着以山炮轰击大碉堡,然后分为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敌军发起攻击,相继攻占暗堡、库房等处。日军1个小队大部被歼,残敌困兽犹斗,企图固守待援。</p> <p class="ql-block">援兵遭重创,车桥被攻下</p><p class="ql-block">在新四军阻击部队的顽强抗击下,日军第二、第三批援兵遭到重创,猬集于韩庄固守。5日晚,新四军第1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其残部向西逃窜。日军华北派遣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三泽大队长被当场击毙。</p><p class="ql-block">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暗绕开正面防御阵地,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新四军第1团发觉后予以堵击,歼其一部,其残部窜入小马庄后亦被歼。</p><p class="ql-block">激战到7日拂晓,敌人的援军大部被歼,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也大部被解决,残部乘隙逃往淮安。叶飞指挥部队乘胜扩大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10余处,车桥战役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战役过程中,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盟员,勇敢地参加火线政治攻势,松野觉光荣牺牲。</p> <p class="ql-block">松野觉</p> <p class="ql-block">车桥战役首创“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揭开了华中局部抗战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车桥战役是华中抗战史上对敌震动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彻底打消了日军横行华中的嚣张气焰,共摧毁日伪军碉堡50余座,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余人,其中生俘山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歼灭伪军480余人,缴获步兵炮1门及大批武器弹药,创造了华中地区新四军歼灭战的范例,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从此揭开了华中局部抗战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日军山本一三中尉被俘后说:"这是你们新四军抗日以来在江苏省和日军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吧,俘虏我们那么许多人是没有过的吧?你们在坟地上埋设地雷的预谋,加上坟地周围设置的战壕,适时地掀开伪装,突然的出现,这是你们战术胜利的绝妙计策吧?"</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山本目光不由得透出了敬畏的神色:"你们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是日语"了不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战后,陈毅、刘少奇从延安来电,嘉奖第1师参战部队:"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发挥了我第1师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p> <p class="ql-block">《诗词里的军史》主要参考文献(新)</p><p class="ql-block">(一)诗词歌赋部分</p><p class="ql-block">(1)《毛泽东诗词全集》</p><p class="ql-block">(2)《朱德诗选注》</p><p class="ql-block">(3)《董必武诗选》</p><p class="ql-block">(4)《叶剑英诗词选》</p><p class="ql-block">(5)《陈毅诗词选》</p><p class="ql-block">(6)《陈毅诗词鉴赏》</p><p class="ql-block">(7)《沬若诗词选》</p><p class="ql-block">(8)肖华《铁流之歌》</p><p class="ql-block">(9)《沂蒙革命诗词选》</p><p class="ql-block">(10)《将帅诗词选》及续集</p><p class="ql-block">(二)党史军史国家史部分</p><p class="ql-block">(1)《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3卷</p><p class="ql-block">(2)《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1—4卷</p><p class="ql-block">(3)《中国共产党100年100事》</p><p class="ql-block">(4)《中国共产党简史》</p><p class="ql-block">(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p><p class="ql-block">(6)《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1—6卷</p><p class="ql-block">(7)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下卷</p><p class="ql-block">(8)《红军史》</p><p class="ql-block">(9)《八路军史》</p><p class="ql-block">(10)《新四军战史》</p><p class="ql-block">(三)其他文献</p><p class="ql-block">(1)《土地革命战争•大参考》</p><p class="ql-block">(2)《战典》丛书: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p><p class="ql-block">(3)《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4)杨成武《忆长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百首经典诗词,一百个重大事件,一百年光辉历史。</p> <p class="ql-block">编著:陈标,王建平</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版权所有,违者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