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 解放军庙

行乐四方

<p class="ql-block">离开二陈故居前往惠安县崇武镇,惠安县政府在惠安到崇武的路上,修建了一条20多公里长的惠安石雕景观大道,沿路路边石雕店无数,一展“石雕之乡”的风采。道路两边摆放着各类风格的石雕作品,有石柱石碑,牌楼佛像,伟人塑像,欧式风格石雕也有所见。惠安石雕历史悠久,约有1600年的历史,其工艺巧夺天工,名扬四海,被誉为中国石雕之乡,南派石雕艺术的典范。产品遍布大江南北,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北京十大建筑中也有惠安石雕的精品,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目录。</p> <p class="ql-block">一路小雨淅沥下个不停,黄昏前才到达崇武镇。崇武镇位于惠安县东南的半岛,地处沿海,濒临台湾海峡。明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侵扰,在万里海疆修筑了60多座卫所城堡,建于崇武镇上的这座古城是目前仍保存完好的一座,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这里集海滨风光、海防史迹、风土人情等为一体,成为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过崇武古城牌坊后顺城墙到达东门,进入这里的停车场,车未停稳一个老太太来到车前,嘴里嘟囔着浓重的闽南话,虽不知所云猜想是来收费,她掏出很正规的一张发票让人意外,原来这里是村办的停车场,真不知这村中的老年协会除了收停车费还有什么作用。</p> <p class="ql-block">今天2月5日正月十五,虽是旅游在外习俗不能忘。伴随着外面不绝于耳的鞭炮和海边五彩缤纷的烟花,在海风吹拂下吃着元宵荷包蛋,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饭后乘夜色沿城墙转到了南门,看到一群学生手持火把,在老师的带领下沿城墙边说边走,听不清也不知他们要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进城门就看到一座关帝庙。相传当年倭寇来犯炮轰古城时,关公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初听似乎是赞关公神力,细想这与赤膊上阵、喊着刀枪不入冲向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的义和团没什么区别,中日科技军事的差距那时就已拉开,而差距的根源在于理念。</p><p class="ql-block">深入到古城深处,穿行在房屋间狭窄的过道中,黑暗中方向难辨,更谈不上观景,绕了半天好不容易才从北门走出来,迎面又碰上了那群手持火把的学生,看样子是一次传统教育的活动,不知老师一路向学生宣讲了些什么,但愿传授的内容能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升华。</p> <p class="ql-block">晚上驻车距离海边也就几十米,体验了海风呼呼的吹,头枕着波涛睡觉的感觉。一早起来看朦胧的海岸线被雾气笼罩,退潮的海上已变得风平浪静。</p><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从东门进入古城,600余年的风风雨雨城楼上的字迹已变得斑驳不清。崇武古城全部用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约2.5公里,城基高5米墙高7米。东门设有瓮城,登上城楼可以看到城墙内设有两层跑马道,便于沿城巡视。</p> <p class="ql-block">进城后先见到东岳庙,又称泰山庙,东岳庙设在这里也许与紧邻东门有关。泰山被誉为五岳之尊,是各级官员必拜之所,悬有康熙敕封的“武城东岳大帝庙”牌匾。东岳庙面阔殿高,里面还有戏台,屋脊上的装饰艳丽多彩极富有闽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城墙内的居民住房也多为石头砌成,各房屋间的空隙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路旁还开凿着排水渠。高密度的小城路窄道弯,相似度大,难怪昨晚在城中转悠几乎迷路。世居这里的百姓在这里如鱼得水,摩托车疾驰如飞,孩童嬉笑打闹,城中学校、卫生所、菜市场样样俱全,还有一座很有气势的人民影剧院,生活气息十足。不像大多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迁出原住居民,只能参观游览无生命的建筑,难觅本地人烟。</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间陈家祖祠,中堂高挂“解元”匾额。这家先祖不简单,乡试第一名考取不易,记得才子唐伯虎被人们尊称为唐解元。祠堂内几位同族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做美食。过去打听得知这是崇武特色小吃,面皮是红薯与米粉混合,馅料有花生碎等,名称问了几次还是听不太懂,大约叫猪仔粿。</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崇武最早的居民是明代抗倭军队的后裔,当时是由全国各地抽丁聚合而来,地域不同姓氏各异,有“百家姓,万人丁”之说。百余个姓氏的万名军人及后代远离故土,守卫海疆,为寄托对故乡和祖宗的怀念,也为了聚集后世族亲,建立了众多的宗族祠堂。祠堂大多较住宅高大且装饰华丽,所用银两多为族人捐献,细目公布于墙。族人中如有中举入仕或有所成就者,堂内则挂匾立碑建塑像,以示光宗耀祖。在鉴湖张氏宗祠看到门前牌匾是原空军司令张廷发所题,想必他与鉴湖张氏有缘。</p> <p class="ql-block">沿导引牌到了武功大夫府第,门前的石狮,朱漆大门上的门钉,足以显示府第主人曾经的辉煌和品级,大宅门的主人是被授予武功大夫张勇的府第。</p><p class="ql-block">进大门后迎面是一个屏风(类似北京四合院的影壁),之上有块石碑上刻“圣旨”两字,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源于乾隆下江南巡游到此时曾住在了张府。张府占地5000多平米,共有9厅156房。分为生祠、中厝、祖厝三座,这类似四合院的套院,但互不相通,三座大厝五进三开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生祠就是宗祠,张府先祖张亮是江苏宜兴人,明朝永乐年间以千户侯迁居于此,张勇在乾隆年间官至武功大夫,故生祠大门上对联“乾隆大夫府 永乐千户侯”。中厝是张勇住所,乾隆年间张勇历任台湾水军副将、江南京口水师总兵等职,官至正二品。张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深受厦门、台湾等驻地民众爱戴,曾为他树碑立传,秉性耿直的他因小人造谣中伤,以母亲年高为由辞官回家。</p><p class="ql-block">张勇虽为武宦世家,也仰慕儒学,回乡后捐资修建朝阳楼振兴文风,其后代屡有秀才举人进士,科举废除后后人考取国学生、廪生,民国危乱之际,张府后代考入黄埔,英勇献身在抗日战场,建国后被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口古井开凿于宋代,古城紧邻海边,淡水资源奇缺,水井更是稀缺资源。于是城内有了独特的“分水井”,跨井墙把井口一分为二,让墙内墙外的人家都能方便汲水,增进了乡邻和睦的气氛。街边有个土井是古城一奇,自开凿后井内壁没任何砌护,却历经300多年浸泡而不坍塌,正好碰到这家主人,带我们开锁进门目睹了奇井。</p> <p class="ql-block">城内逛得差不多了,从南门出城。南门是唯一没有瓮城的城门,但竖立在这里的国保碑显示这里是正门,高大的影壁四个大字“威震海门”相传是戚继光所书。昨天乘夜色进入此门,只看到里面的关帝庙,门外有许多景观没有看到。在南门不远处的一处城墙有一处坍塌,上有提示“炮击处”,这是1938年日寇军舰炮击古城的罪证。</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走向海边,建有不同题材的石雕群,既介绍了崇武风俗风情,也展示了惠安石雕的高超技艺。戚继光塑像面朝大海威风凛凛,是由崇武当地工匠所作,塑像高达10.8米,由108块青石拼接而成。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曾多次来到崇武,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整套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令倭寇闻风丧胆。海边的海门亭是为崇武古城600年纪念而建。</p> <p class="ql-block">看到海边有崇武特产鱼卷买了两根,观赏着海景品尝鱼卷,更觉得海鲜味道十足。这段海岸线被称为崇武最美海岸线,不少名人来过此处赞美不绝,在岸边还有不少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从海边再走到城墙边,沿着石筑城墙向上到了古城的东南角,这里是全城的最高点,楼上的灯塔为海上的军民指引着方向。“崇武古城”落款人是穆青,不知此穆青是哪一个。</p> <p class="ql-block">在灯塔脚下就是中国东海与南海的气象分界线,地球仪和界碑竖立在这里。南海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由于注入南海的江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在界碑以南的大海的颜色会越来越蓝色,因为同时受到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南北两个方向的影响,这里的气象千变万化。昨晚休息经历了惊涛骇浪,今天游览则尽享风平浪静。</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中央台为数不多的海洋天气预报点之一,离碑不远还发现国家A级GPS测量点,A级点全国不超过30个,可见崇武地理位置的独特和重要。</p> <p class="ql-block">惠安三个特色石雕、古城、惠安女,只剩最后一项。惠安女特指惠安半岛上以奇特服饰呈现民间风情的女人。现在惠安女服饰已入国家非遗名录,惠安女民俗风情已成为福建省旅游品牌之一。</p><p class="ql-block">据说她们几百年前从中原移居到海边后,为防风戴斗笠围花头巾,为劳作方便上衣紧窄短,裤子宽松肥。崇武镇是惠安女的主要集中地,我们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偶尔也能见到年龄稍大、头戴碎花头巾的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民间流传惠安女服饰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意思是惠安女头戴斗笠裹头仅露脸 之“封建”,露出腰、腹部之“民主”,宽大筒裤的喇叭裤脚之“浪费”,窄短上衣遮不住肚脐之“节约”。别具一格的服饰特点让人心向往之,听说有个惠安女风情园,我们驱车前往。</p><p class="ql-block">风情园没有停车场,我们停在了很远的路边走过去,遥看园中有几个身着艳丽服装的惠安女正在走秀,待我们走近时表演已经结束,仅看到她们退场时的侧影和背影。黄斗笠、碎花头巾、宽裤腿、紧身衣如同传说,只是没再露肚脐,换成了银色的腰带。世人开始露脐,她们多了一层装饰或许也是一种前卫。</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表演已经结束,再进园中看山水意义不大,于是继续下一个景点。路上时有戴着头盔的惠安女骑摩托疾驶而过,在道旁的山坡上还发现了一个“惠安女哨所”,脑海里浮现出了海岛女民兵的潇洒英姿,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惠安女除了独特的服饰外表,勤劳贤惠和勇敢坚强的内心更值得钦佩。</p> <p class="ql-block">崇武西沙湾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嬉戏在沙滩海边,这里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八大海岸之一,而这里有座“解放军庙”却在世上独一无二。穿过闪闪发光红星下的牌坊,是一幅军民奋战的浮雕影壁,影壁后面是二重檐大殿后墙,上有横匾“天下第一庙”。此庙不供佛也不供神,走到前面可以看到,大殿中摆放着27位解放军战士的端坐塑像。</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28军84师251团官兵正集结于崇武镇西沙湾,为后来的厦金战役作准备。突然天空出现国民党六架战机,对镇上的居民疯狂扫射和投掷炸弹。为避免镇上民众死于空袭,解放军官兵果断向敌机开火,将其引向自己,导致27名解放军官兵在空袭中身亡。清理战场时发现5名战士相拥在一起中弹身亡,在他们身下一位13岁的女童正失声痛哭,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百姓的事迹,震动了邻里百姓的心灵,村民们自发为战士们整容下葬,并按当地民俗立碑。小姑娘名叫曾阿兴,刚随华侨父母从新加坡归来,驻地解放军叔叔经常抱着她一起玩耍。安葬了解放军战士后,小姑娘为叔叔们守灵多日,并从此改名为曾恨,以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对解放军的爱。</p> <p class="ql-block">曾恨小时捏了战士面塑放在家中,以此怀念祭奠救命恩人,长大后的几十年依旧念念不忘解放军战士,直到1996年,她近半个世纪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一座史无前例的“解放军庙”建成于烈士牺牲的西沙湾,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虽然曾恨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钱财,甚至变卖了嫁妆,但已年过八旬的她依旧如同十三岁时一样,崇拜和挚爱着她的解放军叔叔们。</p><p class="ql-block">当年掌舵厦金战役的三野10兵团司令员,开国上将叶飞听说此事后深受感动,亲笔题词“为了人民,死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庙”建成后,在军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来此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无一不为之震撼和动容。无论是解放军官兵,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沉浸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军民鱼水深情中。在庙旁还建有一座纪念馆,展出了部分题词、照片和牌匾等。</p> <p class="ql-block">离开天下第一庙前,回首看着烈士纪念塔上手握钢枪守卫着海疆的战士,感慨那个年代,有曾恨这样的百姓为后盾,才会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论断。惠安县城独有的退役军人公园建立并非偶然,是源自半个多世纪拥军爱民的传统积淀。</p><p class="ql-block">离开惠安县继续前行前往泉州石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扫码关注更多图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