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而其中以石刻艺术闻名于世的碑林博物馆就是一座珍贵的文化宝库。</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古城墙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是在始建于1087年已经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馆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现有七个碑石陈列室、八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藏品13568件/套,其中珍藏展示汉代至清代各类碑刻4000余方,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东侧石刻馆陈列宗教石刻《长安佛韵》,西侧的石刻艺术室陈列汉唐陵墓石刻。这是碑林博物馆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瑰宝”、“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其前半部分即为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这是博物馆西门外历经沧桑、生机勃勃的古国槐。</p> <p class="ql-block">孔庙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万历年间。</p> <p class="ql-block">泮池</p> <p class="ql-block">泮池中间的小桥,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能在桥上通行。</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古代进出有严格规定。中门上书“文庙”,为主要官员通行;西门上刻“道冠古今”,为一般官员通行;东门上刻“德配天地”,为普通人员通道。</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内的通道两侧古树参天,庄严肃穆。前方为戟门。</p> <p class="ql-block">戟门</p> <p class="ql-block">戟门内两侧坐落着碑亭</p> <p class="ql-block">唐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在唐代这口钟被悬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几经迁徙,于明代迁于碑林。该钟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是他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年钟身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p> <p class="ql-block">“碑林”是博物馆的地标建筑。这两个字出自清代名将林则徐之手。</p> <p class="ql-block">陈列在碑亭中的《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释并用隶书书写。<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碑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移存碑林,是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为国宝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孝经》是孔子学生曾参记录他与孔子交谈的语录,内容是孝、悌之道。碑身由四石合成,立于三层石台之上而得名。题额是太子唐肃宗李享用篆书写成的“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p> <p class="ql-block">碑林博物馆共有七个展室。其中第一展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当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我曾经两次去碑林博物馆参观,都因为第一展室内部整修关闭,而不得入内,实在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第二展室开始参观。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包括著名的《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大秦景教流行碑》记载了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情况,是国宝级文物。“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该碑记载了基督教教士阿罗本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历尽艰辛由波斯进入中国传教的情况及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景教的欢迎态度以及在长安城修建大秦寺、诏许景教在中国传播,并且自太宗至德宗的历代皇帝无不宠幸有加,使景教大盛的史实。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基督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留传于世之中最早的碑石,碑文记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兴建多宝塔的经过,该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国宝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皇甫诞碑》是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代表之作,属于国宝级文物。欧阳询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书法尽得隋碑峻利,又不失北朝风貌,是唐代颇具影响的一位书法巨匠。《皇甫诞碑》用笔挺拔有力,秀丽绰约,突破了前人局促呆板的写法。该碑是当时的刑部尚书、御史大夫皇甫无逸为纪念在政治中被杀的父亲皇甫诞而立的。</p> <p class="ql-block">《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在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上具有双重意义的名碑,属于国宝级文物。它是由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撰文,文章歌颂了唐三藏法师玄奘,碑文的书法是王羲之的笔迹。一座碑将中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因此被称为“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室陈列由汉至宋代的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法字体名碑。其中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之作,国宝级文物,辞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碑主曹全,是东汉灵帝时期的合阳县令,曾随军征战,战功赫赫。为官期间,勤政廉洁,政绩卓著,吏民称颂。这块碑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他而集资刻立的,此碑阴刻着当年大家捐钱的花名册,碑文中还记载着汉末“黄巾起义”的一些情况,有很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室陈列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p> <p class="ql-block">仔细欣赏文化巨作</p> <p class="ql-block">东坡真迹</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此外,还有清康熙皇帝、王铎、左宗棠等书写的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皇帝手书“水镜堂”</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皇帝手书“宁静致远”</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书“天地正气”</p> <p class="ql-block">福</p> <p class="ql-block">寿</p> <p class="ql-block">寿</p> <p class="ql-block">虎</p> <p class="ql-block">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吸取艺术营养,感受文化熏陶</p> <p class="ql-block">“立身以行检为主,居家以勤俭为主,处人以谦下为主,涉世以忍让为主”。碑上刻着的古训,今天也颇有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p> <p class="ql-block">碑林还收藏了很多明清时期的拴马桩,柱透雕以精美的人、兽形象,是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匾额为陈毅元帅所题,陈列了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等,雕刻手法多样,风格各异,是不同历史时期石刻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献陵石犀。重10吨,刻于公元635年,原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现已灭绝。据记载,是唐初,林邑国(现越南顺化一带)向唐王朝进贡的,李渊特别喜爱。修建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石刻,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认真端详,细心揣摩。</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赏石刻,了解当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石刻艺术博物馆里最引入瞩目的是一组名为“昭陵六骏”的浮雕石刻。它原本是安放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北麓祭坛司马道两侧六匹骏马石刻的总称,其原型是李世民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并且壮烈战死的六匹战马。</p> <p class="ql-block">六骏浮雕刻于公元636年,由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并挑选名匠雕刻而成,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为每匹战马写了赞辞,并由欧阳询书写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分别为:“飒露紫”、“拳毛狐”、“什伐赤”、“青骓”、“特勤骠”、“白蹄乌”,雕刻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狐”在1914年被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盗运到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博物馆。这两幅完整的石雕就是流失海外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1918年,盗贼又企图将其余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截下来,现留在博物馆内。这四件都多有残缺,但确是真品。</p> <p class="ql-block">石鸵鸟</p> <p class="ql-block">唐代佛寺殿堂前的石灯</p> <p class="ql-block">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老君像。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后被奉为道教天尊。这尊老子石雕像,系唐代华清宫朝元阁内遗物。老君正襟危坐,雍容恬静,温厚肃穆。雕像造型精美,是唐代石刻的精品,原安置在华清宫朝元阁内,后移存在碑林博物馆,属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2011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p> <p class="ql-block">古代长安,自东汉以后逐渐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从北魏到唐代,长安寺院林立,宗派众多,佛教造像发展到顶峰。这里收藏展示了佛教造像精品的珍贵实物。</p> <p class="ql-block">佛像群雕</p> <p class="ql-block">佛首</p> <p class="ql-block">造型精美,体态安详</p> <p class="ql-block">陈列大厅</p> <p class="ql-block">参观文物商店</p> <p class="ql-block">展售碑帖拓片</p> <p class="ql-block">两次参观碑林博物馆,虽然我对书法艺术研究不多,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感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