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一词的来历

秋雨轩

<p class="ql-block"> 清朝,有个清官叫张锳。也许有些人不太熟悉张锳,但是说起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张之洞,大家都熟悉吧?张锳就是张之洞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张瑛,⽣于乾隆五⼗⼋年(1791 年),字右甫,⼀字春潭,直⾪南⽪⼈。少时勤奋攻读,知识⼴博,是嘉庆⼗⼋年(1813 年)的举⼈。</p> <p class="ql-block"> 一直表现清廉的张锳在污浊官场可谓独树一帜,流传着很多次把自己的工资俸禄捐赠出去办学、鼓励学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张瑛的绝⼤多数时间在贵州任职,长达30 年之久。他厚爱积极向上的青年学⼦,不惜重⾦延聘名师到桅峰书院执教;听政之余,他常到书院与学⽣谈学论艺,并亲⾃评阅学⽣课卷,⿎励诸⽣⽆论在培养品德、操⾏上,还是在钻研学业上,都应相互切磋砥砺,取⼈所长,补已所短。</p> <p class="ql-block">  张锳在贵州任职30年,培修兴义府试院、书院,修葺(qì)“明十八先生祠幕”和招堤风景名胜,开辟府城通广西的驿道,主修《兴义府志》,政绩卓著,尤以兴学育人受到社会广泛称赏。</p> <p class="ql-block">  在安龙城(今贵州安龙县)任职期间,张锳安排两个差役每天值夜班。当夜深时,两个人提着灯笼挑着一篓桐油,走街串巷,留意查看亮着油灯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 当发现街边有亮着灯光并伴有读书声时,两个差役就停下来,喊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加油啰!”读书人开门,差役从油篓中取出亮闪闪的桐油,添到读书人的油灯里。</p> <p class="ql-block"> 临走,差役还要祝福读书人,说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p><p class="ql-block"> 告别后,差役便奔向下一处灯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加油”助学,一干就是十三年,无论刮风下雨、从未停止过。</p> <p class="ql-block">  后来,安龙城出了许多人才。据统计,十余年间,当地考取举人二十余名、贡生八名、进士两名。</p><p class="ql-block"> “加油”一词,由此而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之洞(1837—1909)天资聪颖,千里难挑其一。16岁顺天府中解元,也就是第一名举人,27岁中探花,即进士第三名。后来张之洞读书做学问踏踏实实,做官也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督鄂期间办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好事,如办工厂、修铁路、建桥梁、筑江堤等。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兴办教育。清同治七年(公元1866年)张之洞督湖北学政,在武昌曾创立经心书院……</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历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重要官职,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任职时间最长,也是其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治鄂倾注了其最多的精力。张之洞以全方位的视角治理湖北,从湖北经济、军事、工业、教育等诸多领域着手,教育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其湖北改革的突出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开启了湖北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他力图转变由“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单一政治人才到多元人才的培养目标;由“经学为用”到“西学为用”的课程建设;由传统教官到专职教官的师资队伍、由西学为主导中西兼顾的教学考核模式;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教育管理等教育内部的相关要素为突破口,践行其“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p> <p class="ql-block"> 由于湖北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张之洞引领的湖北教育改革呈现出地方行政长官理念直接影响区域教育发展;教育幕僚群体为助臂;文化教育引领下的近代化模式的形成;以书院为突破口等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表征。</p> <p class="ql-block"> 张之洞主政湖北教育改革推动了湖北社会近代化;培养了军事人才,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了全国新式学堂的创办;图书出版的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引领经济近代化。张之洞的教育变革虽仅囿于湖北一地,但其影响却在全国。</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 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自强学堂,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的知名高等学府——武汉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nbsp; 经历了一百多年岁月洗礼、校门前赫然保留着“国立武汉大学”牌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为张瑛积德行善,他又重视教育培养,他的为人处世,才培养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行善的福报,这就是积德家风,而最主要的传承力量就是“读书”。</p> <p class="ql-block">吴秋雨,福建诏安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国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宋庄国画院秘书长、北京宣和画院秘书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客座教授。秋雨美术培训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nbsp;200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修班。200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高研班。2004—200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精神”高研班,师承陈平先生。诗词师承周笃文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