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一座城,或因爱的人;记住一座城,或因美的景;记住一座城,或因许多;而我,记住一座城,或许跟这里的树和花有关……
今天,一起来看看厦门的树和花吧! 大丝葵
属棕榈科
大丝葵是厦门特色树种之一,高大笔直的树干,树顶散开的树叶,像一把把高高撑起的洋伞,直入云宵,在厦门美丽的蓝天白云下,在蔚蓝的广阔海域边,构成一幅幅极美的画面。 凤凰树
又称“金凤花”、“火树”等。
初到厦门,映于眼帘的便是这些凤凰树。或许,是因先入为主的印象;或许,是因其远观像合欢树——而合欢是我比较喜欢的树。凤凰树的叶有点像合欢,但花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近观时,那些长长的如刀豆般的果实,带着“这像合欢而又不是合欢的树,到底是什么树?”的疑惑来问度娘,原来是凤凰树。
百度一下,有诗形容凤凰树:“花若丹凤之冠,叶如飞凰之羽”。美丽的凤凰树,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种之一,是厦门的市树。 凤凰树,艳丽的花和碧绿的叶,绚烂于蓝宇之下。 榕树
榕树,是福建省树,也是厦门最常见树种之一。
在很多闽南人眼里,榕树是风水树,她通人性,守一方平安。榕树有很多须根,特别是老榕树,根和须相依相连,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关注世事变迁,静静诉说岁月沧桑。榕须,即榕树气根,它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这是厦大里的一棵榕树,树枝间,有鸟儿不时轻快飞过,伴随着阵阵啁啾。我静立于榕树下,在炎炎夏日里,顿觉清凉了许多,顺手拿着手机拍下了这棵榕树。
记忆里,少年时期好像学过一篇和榕树有关的课文,回家查阅,才知道原是巴金先生所著的《鸟的天堂》,文中,那棵大榕树便是鸟的天堂。我想,在没有空调的时代,炎炎夏日里,大榕树下恐怕便是老厦门人的天堂了。赶海归来,闲暇之余,在独木成林的榕树下纳凉闲聊应该是极惬意的时光。 厦大的榕树和小憩的游客。 厦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榕树。 南普陀寺的树,有着让我震撼的根。 南普陀寺,树根和巨石的较量。 不断向上的树根,彰显生命的顽强。 求生之路。 曾厝安附近海岸,这些树明显偏向一侧生长,应该是长期被海风肆虐的结果。
这是想说明退一步海阔天空么? 鼓浪屿的树,带着特有的商业味道。 菽庄花园的假山和树木,显示出花园主人的财富和奢华。 鸡蛋花
又称蛋黄花,她一棵棵,一丛丛,散落在街边,公园,寺庙……远观,毫不起眼,更不招摇;近看,花一朵或一丛,有着让人心醉的美,也有极芳香的味道,树叶很大。行走在炎热的厦门街头,和鸡蛋花的偶遇,能给我带来一丝惬意和惊喜。
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故而被广泛种植,又称为“庙树”或“塔树”。
鸡蛋花姐妹。 鸡蛋花远亲。 三角梅
又名“光叶子花”“三角花”等。
初见三角梅,是在武汉。两年前,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沿路摆着一排植于花盆中的三角梅,每年7-9月稀疏的开着几朵玫红或鲜红色的花,煞是好看。当时还不知其名,朋友告诉我那是三角梅。后因小区出入车辆太多,摆放三角梅的地方被改造成出入小区的人行道。偶尔,在江滩公园也可以见到几株开放的三角梅,却没有太多感受。
来到厦门,街道旁,公园里,校园中,甚至山岩缝隙……几乎满眼都是盛开的三角梅,花色鲜红夺目,花型较大,每3片苞片相聚成一朵小三角形的花。
或许是因气温和湿度更适合,跟武汉比起来,厦门的三角梅开得更繁茂,更动人,更有活力!她就这么毫无保留的尽情绽放, 让人联想到青春岁月的激情燃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厦门把她定为市花的原因之一。
厦门的三角梅多而美,但,在我看来,最令人难忘的是鼓浪屿的三角梅。
海边定植了几株,在蓝天白云下,阵阵浪花旁,不时有游客与三角梅相伴留影。游客,三角梅,碧蓝海水,大小船只,对岸建筑……无不构成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面,给游客留下美好的瞬间,留下久远的回忆!
鼓浪屿各式历史悠久的建筑群,风格迥异,历尽沧桑,岛上有很多三角梅,山上,路旁,院内……而我觉得最美的是别墅或庄园的院墙上伸出或下垂的一丛丛盛开的三角梅。
那日凌晨五点前往日光岩,打着电筒登上山顶,只为传说中的日出。天公不作美,错过了期待已久的日出。下山时,却看到了美丽的三角梅和舒婷的诗《日光岩下的三角梅》,也算是失落后的慰籍吧。 刻在日光岩景区门口的舒婷的诗《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让我想起《致橡树》! 或许,是因曾跟园林绿化工作有过几次小交集,每到一陌生城市,花草树木也是我较关注的事物之一。花草树木和城市美景、美食小吃、风土人情一样,构成每座城市的映象之一。于是,今天,便拾笔随记了。
记住厦门,因爱的人,因美的景,还有那美的树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