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话河南省市县地名1</p><p class="ql-block">秋雨</p><p class="ql-block">地名多与水系、山系、历史、民俗等相关,甚至能够反映该地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变化,其几曾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十分珍贵,可以给后来者一借鉴,召示着未来前进、发展、生存、繁衍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一、河南省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早年的大河流经新乡北部,河南省版图位于大河之南,故称河南。河南省号称中原,中原一词本意是天下至中的原野,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的中心,也被称作中国、中土、中夏。今天所说的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西北部、江苏省北部等广大的一片区域。</p> <p class="ql-block">中原一词来源于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将古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岛岛,豫州岛岛位于九州岛岛的中心位置,因而被称为中原。今日河南省当年的济源、焦作、鹤壁、安阳、新乡古黄河以西属于冀州岛岛,新乡古黄河以东、濮阳属于兖州岛岛,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大部、平顶山、许昌、周口、漯河、南阳、驻马店、信仰淮北部分等黄淮之间属于豫州岛岛,淮南属于扬州岛岛。</p><p class="ql-block">九州岛岛最早并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当时还没有国的概念,且各区域被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环绕,而露出水面的九大片高地或者山丘区域便被称为岛岛,那时的九州岛岛只是一个单纯的地域概念。随着华夏的繁衍发展和社会进步,九州岛岛具有了族属指称作用的民族概念,出现了华夏和九州联合使用的名词,代指华夏族治下的九州,其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如今被引申为中国的代称,借指天下、四海、华夏、中国等。</p> <p class="ql-block">华夏自从有了九州岛岛,随着地球变化,水系和地理也在不断变化,各地的地名也便丰富起来。地名命名的原则是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九州岛岛之后,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到秦嬴政,华夏实现了大一统。</p><p class="ql-block">河南省的行政历史源自洛阳。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元年灭东周,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公元前205年,汉王二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西汉时期,行政区划中正式出现了河南这一地理名词。</p><p class="ql-block">2000多年以来,河南郡、河南尹、河南府一直特指以洛阳为中心的古豫州西北部,包括偃师、孟津、巩义、荥阳、郑州、中牟、新郑、新密、原阳、汝阳、伊川、汝州等。三国曹魏时期,增多了登封、禹州、嵩县。西晋时期,河南尹改回河南郡,在河南郡东部新置荥阳郡。荥阳郡包括荥阳、郑州、中牟、新郑、新密、原阳。河南郡向西扩展,包扩了新安和宜阳。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河南尹西部新置渑池郡。</p><p class="ql-block">隋朝统一天下,改河南尹为河南郡,辖偃师、孟津、巩义、登封、伊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陕县等地。汝州、汝阳改属襄城郡,郡置由襄城迁到汝州。唐朝将河南郡改为河南府,管辖比隋朝的河南郡多出了禹州、新密、洛宁、济源、温县、孟州。五代十国时期,增设陕州、孟州。</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河南府以洛阳为中心,辖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金代河南府辖区缩小,辖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代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以后河南代指范围不再限于河洛地区,辖区扩展了灵宝、陕县、洛宁。明代河南府进一步扩大,又增加了卢氏、栾川、嵩县、伊川大部。清代从河南府分出陕州,陕州包括陕县、灵宝、卢氏,以及栾川部分地区。清代晚期至民国,才有了近似现在的河南省。</p><p class="ql-block">二、河南省市县名多与山水有关</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境内分四大水系流域,分别是:海河流域,有漳河和卫河两大支流,外加一条共产主义渠,还有马颊河、徒骇河;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有伊洛河、沁河,其次还有宏农涧、漭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淮河流域,主要支流有淮南支流、洪汝河、沙颍河、豫东平原涡河和惠济河等;长江流域,支流主要有唐白河和丹江。</p><p class="ql-block">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河南属于黄河流域,其实黄河从河南省流过,随着河床抬高,黄河流域在河南境内的面积不断变小。如今黄河以南的河南境内,除了三门峡、洛阳属于黄河流域,南阳大部属于长江流域,其余都属于淮河流域。郑州的雨水流进了贾鲁河、金水河和熊耳河,经中牟、扶沟进入周口,然后流入淮河,所以属于淮河流域。黄河以北的河南境内,除了济源,焦作一部分,其余连同南太行东麓的雨水,通过各支流都汇入了卫河,卫河北去进入海河,所以属海河流域。</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因水得名,或与水与关系的市县有:安阳、汤阴、内黄、滑县、鹤壁、浚县、淇县、濮阳、清丰、范县、济源、新乡、沁阳、温县、卫辉、延津、封丘、三门峡、渑池、洛阳、洛宁、汝阳、平顶山、禹州、汝州,郏县、宝丰、襄城、叶县、孟津、荥阳、郑州、开封、许昌、襄城、漯河、舞阳、临颍、通许、上蔡、柘城、睢县、周口、淮阳、商水、西华、郸城、南阳、淅川、西峡、内乡、新野、唐河、遂平、汝南、平舆、正阳、新蔡、泌阳、桐柏、淮滨、淮阳、潢川。说明先民多是依水而居。</p> <p class="ql-block">渑池、荥阳、孟津、汤阴、内黄、滑县、浚县、卫辉(汲县)、延津、封丘、孟州、温县、台前,把这些名子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古黄河的走向和流经地,也就是古黄河的河道。渑池与黄河水系的渑池湖泊有关,荥阳与黄河水系的荥泽湖泊有关,沁阳与黄河水系的沁河有关,伊川、洛阳、洛宁与伊洛河有关,浚县与古老黄河的旧河道浚川(黎川)有关。荥泽与蒲田泽是年连在一起,当年陈胜吴广北上还得向东进入安徽,后汉时期关云长千里寻兄出许昌到郑州需要绕道洛阳,许昌与郑州之间隔着茫茫湖水。</p><p class="ql-block">永城、开封、郑州、洛阳、新乡、浚县、内黄与大运河有关,将这些地名连起来可见隋唐西线大运河的身影。安阳、鹤壁、淇县、浚县、清丰与卫河水系有关,汤阴与汤水有关,濮阳与濮水有关,范县与范水有关。</p><p class="ql-block">封丘、济源与济河有关。温县与济河水系的泉水有关。</p><p class="ql-block">桐柏、淮滨、淮阳与淮河有关,柘城与柘沟有关,睢县与睢水有关,郑州、周口与贾鲁河有关,周口是多条河流交汇之处,西华与鸿沟有关,郸城与洺河有关,商水与溵水河有关,当年周口境内有众多河流,泌阳与泌河有关。汝阳、平顶山、汝州、许昌、禹州、襄城、临颍、周口、汝南与颍河、汝河有关。漯河、周口与沙河有关,舞阳与舞水有关。遂平、汝南、平舆、正阳、新蔡与南汝河有关,汝阳、汝州、郏县、宝丰、襄城、叶县与北汝河有关。通许、上蔡与蔡河有关。</p><p class="ql-block">南阳、淅川与汉水有关,淅川与丹水有关,淅川、西峡、内乡与淅川有关,唐河除与唐河有关,还与滱水有关。</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主要山脉有:豫西北边界的太行山;豫西的秦岭东部山地,主要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小秦岭、崤山和嵩山构成,高峰老鸦岔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最高山峰;豫南的桐柏山和大别山,桐柏山脉山势较低,海拔约400~800米,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组成。西南为南阳盆地,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自西向东逐渐开阔,呈喇叭形,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俱全。</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因山得名的有:林州、武陟、卢氏、栾川、伊川、登封、密县、中牟、平顶山、鲁山、桐柏、确山、光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