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牧场之国》教后记——见缝插针,仿写培能

薛凤娟

<p class="ql-block">  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牧场之国》,记忆犹新。其中几处地方的随机仿写很成功,值得记录。</p> 仿 写 段 落 <p class="ql-block">  开课伊始,我直接写出课题,请孩子们说说“牧场之国”指哪里,因为提前预习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荷兰”。于是,顺理成章的,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引导孩子知道,开头是总起段,以“是……也是……”的句式,把荷兰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但落脚点却是“牧场之国”。这样的开头方式,简明扼要,直指重点,值得借鉴。我便以此句式进行了仿写练习,随机举了个例子:我的妈妈,是“医生”“厨师”,也是“老师”。若写“我的妈妈”,重点应落在“老师”上。妈妈每天是如何像老师一样,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孩子们恍然大悟。</p> 仿 写 全 篇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欣赏这里的风光图。当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异国风情图时,孩子们满眼放光,赞叹不已。我顺势问道:“荷兰的风光美吗?”“美!”他们大声答道。”“是啊,‘牧场之国’美极了!作家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吗?”我问。“能!”孩子们自信满满地回答。很快,几分钟浏览过后,他们便概括出了四幅图画的名字:奶牛吃草图、骏马飞驰图、家畜赏景图、夜色沉寂图。</p> <p class="ql-block">  顺着孩子们的思路,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边品读边想象,明确了文中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及这种反复手法运用的好处,然后,我以“美丽的酒泉”为例,请孩子们先说说酒泉的哪些图画比较美,先取几个名字。孩子们说到了“春风拂柳图”“夏日校园图”“秋季瓜果图”“冬日瑞雪图”,每一幅图画即兴说了一段话,开头或结尾反复吟咏,都有一句“这就是美丽的酒泉”,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仿写不一定要“写”出来,对多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会说就会写”。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善于“见缝插针”,变“仿写”为“仿说”,帮助学生随堂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此坚持,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水平自会不断提高!</p>

仿写

牧场

孩子

荷兰

图画

学生

美丽

酒泉

之国

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