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新长春园(夏苑)续

曹珏

长春园是清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之后,在其东侧兴建的一座准备退位后宴居的园林,面积达一千亩,是一个中西合璧、堪称完美的园林。横店新长春园仿制的中式建筑群不多,只有海岳开襟、狮子林、法慧寺和含经堂四个。 浙江横店精心仿造的新长春园(夏苑)是横店圆明新园内最风情浪漫的园区,除西洋楼外,长春园遗址中的中式景点集中在园区的东北方向。 中式园林东面,有八组外国的精美特色建筑,新圆明园 “是一座集中西方优秀造园艺术,融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于一体的辉煌壮丽的文化乐园。” 这八个体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外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是1860年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1900年第二次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所属国。看到复建的圆明园,就不要忘记这几个国家。国人要铭史记遗恨,聚力扬国威。 法国歌剧院<div><br></div> 德国凯旋门<br> 俄罗斯东正教教堂<br> 奥地利基督教教堂<br> 意大利贵族府邸(景区客服提供)<br> 英国贵族庄园<br> 日本寺庙<br> 北京长春园狮子林是乾隆游苏州后,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7年)仿照苏州同名景添建的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园内假山崎岖,建筑精巧玲珑,有16景。景观充分汲取了倪瓒《狮子林图》的意境,广堆假山,奇峰异石相间其中,假山之上建有亭台楼阁,既有皇家园林的气魄,其又不乏苏州园林的灵秀。 圆明园遗址公园长春园的狮子林遗址 长春园罹劫后,狮子林已片瓦无存,湖石、石刻多已失散,1994年经局部清整,部分题名及诗刻石现已复位。另有道光御笔烟岚诗刻石,今存圆明园展览馆。 横店新长春园狮子林全景。近处左起:长春桥、假山、琴清斋、漾月桥、漾月亭(后面建筑是国外建筑:日本寺庙、英国庄园和奥地利教堂) 漾月亭的亭名由乾隆御书,意为赏月的佳地。漾月亭南有台阶深入水中,当年皇帝来狮子林直接乘船由此上岸。 琴清斋是乾隆帝曾潜心读书的地方。“琴清”是指出自于大自然的“山水清音”,在皇家园林中,把自然比作乐声的景点还有如圆明园内的夹镜鸣琴等。 狮子林尤以叠石著称,为乾隆当年特召苏州山石高手堆塑而成<br> 园内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br> 狮子林还有楼堂亭轩十余座、百余间<br> 清淑斋名虽为“斋”,实际是一座敞厅。“清淑”有清秀美丽的意思,乾隆皇帝经常在这里欣赏美景。 狮子林西部是一组小院,由敬修斋、丛芳榭等建筑与迴廊组成<br> 丛芳榭曾是乾隆后妃愉贵妃的寝宫。愉贵妃生下的皇五子永琪深得乾隆喜爱,封他为和硕荣亲王,寄托了厚爱和期望,可惜,永琪二十六岁便离开人世。 清閟阁是狮子林的正殿,殿名取自于元代画家倪瓒的一座藏书楼。倪瓒诗书画三绝,在明清数百年画坛中有很大影响。乾隆造了这座“清閟阁”作为自己在狮子林里面的寝居之所,并在阁内收藏了倪瓒的一些画作, 清閟阁后面有个面积不大的探真书屋,是皇帝探求真理的一方“小天地”。<br> 乾隆七十岁时曾写诗表明一个人的学识与书屋的大小无关。紫禁城养心殿中的长春书屋面积不足四平米;著名的乾隆三希堂也只有八平米。 水榭有游廊与大殿相连通<br>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烧毁三山五园时,海岳开襟一景因在湖中免遭焚毁,外国军队撤离时,驻守西郊的本地土著的各旗营蜂拥闯进圆明园,聚众大拆圆明园宫殿、砍伐树木。海岳开襟彻底毁于战乱。只一个月时间,整个圆明园内的树木及原来残存之建筑荡然无存。长春园毁于白旗大小营,其拆园最烈者为厢白旗小营与精捷营的八大恶棍首领。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岳开襟还有石栏残迹。以后又多次遭到劫掠,只剩遗址。 海岳开襟遗址 北京长春园中的海岳开襟,是清帝登高望远佳处。台基为圆形,直径近百米,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正楼为四出轩式的三层楼阁,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外侧对称布置配殿、牌坊、方亭和圆廊,是一处辉煌端庄的建筑景观。 海岳开襟和圆明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为题材,以湖中心的一个孤岛象征瀛海仙山,来此就仿佛来到仙境。传说,一年秋天,乾隆坐着龙舟来到长春园湖中小岛游玩,一阵清风吹开了他的衣襟,顿觉通身凉爽,乘兴吟了首《海岳开襟歌》,此岛就叫“海岳开襟”<br> 仿制的海岳开襟。只是因作为大型演出的背景需要,台基改为方形,建筑按原样复制<br> 海岳开襟的侧面<br> 晚上,海岳开襟就成了大型实景演出《火烧圆明园》的背景<br> 火烧圆明园<br> 观看演出的观众看台,只可惜疫情后演出取消了<br> 清末上海壁恒图书公司出版的明信片,图案是长春园的法慧寺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法慧寺琉璃塔遗址<br> 法慧寺,建成于乾隆十二年,是一处寺庙园林。中路有三座五开间的殿宇,两侧有转角楼相连,是清帝在长春园内重要的理心拜佛之处。 新长春园中的法慧寺,主要建筑有福佑大千、法光无量、光明性海、转角楼等建筑,供奉着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等众多佛像。 含经堂,初建于乾隆十二年,是长春园内规模最大、地位十分重要的一组寝宫型建筑风景群,四围山水环抱,面积约七公顷,是供皇帝读书、赋诗、赏画、休闲的多功能场所。 2007年,由山东菏泽花农桑希山捐献的20万株、200多个品种的大田牡丹,移植进含经堂,使4月下旬的含经堂成了牡丹花海。 横店新长春园中的含经堂分为左、中、右三路,中路为含经堂、淳化轩等主体建筑;东路是看戏殿和戏台;西路为藏书楼。 含经堂这座重檐、黄瓦的七间大殿,殿堂仿故宫宁寿宫而建,是乾隆最喜爱的寝居之地,元宵灯节后就住在这里,并在此接见民族首领,宴请外国来使。 东西次间分别是皇帝的书画室和休息室。勤政之余,乾隆就是在这座宽敞大殿写诗绘画,修身养性,先后写下了40余首御制诗,超过园内的任何一个景点。<br> 淳化轩功能与故宫的乐寿堂很相似,也是一座寝宫。由于当年《淳化阁帖》珍藏于此,其翻刻版镶嵌在两边的回廊上,淳化轩也因此得名。 1994年整修圆明园遗址公园长春园山形水系时,从该景区西侧河池中清出多幅乾隆《重刻淳化阁帖》石帖版残件,现在圆明园展览馆展出 新长春园按照当年皇帝休息之处陈设,可在此欣赏各类清代掐丝珐琅精品。<br> 位于含经堂东路的看戏殿和戏台<br> 含经堂广场上原建有皇帝“筵宴外藩”的蒙古包,现在,新长春园因地制宜增建了这座如意馆。里面还有一幅描绘横店四十年发展史的卷轴。 得全阁,在圆明园浩劫中被毁坏。主要也是供皇帝皇后欣赏景色、休息、品茶的地方。得全阁由乾隆皇帝赐名,寓意是得到全部的意思。 新长春园(夏苑)里还有众多牌楼,无不彰显园林的富丽堂皇,气势恢弘。<br> 新长春园复制的中式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建筑的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此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