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和“臭老九”两个词的由来

紫山兰水吴家粦

王八蛋 <p class="ql-block">  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谐音讹传来的,探寻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是“忘八端”的谐音。</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忘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竞被以讹传讹变成“忘八蛋”了。至于其中“八端”的典故就很少有人知道了。</p> 臭老九 <p class="ql-block">  “臭老九”这个词在元朝就已经出现,是历史形成的民间说法。元朝是蒙古人的政权,蒙古人是马背上上的民族,他们对教育不像中原这么重视。建立王朝后,就取消科举考试。元朝对于职业的贵贱分为十等,依次是一官(政府官员)、二吏(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疗工作者)、六工(工程技术人员)、七猎(|猎户)八民(平民百姓)、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儒”即儒生、读书人,位居平民之下,比乞丐强点。从这以后才开始有臭老九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知识分子受到如此轻视,跟当时元朝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和统治集团的重武轻文思想有关的。</p> <p class="ql-block">  虽然知识分子都是值得尊敬的,但从元朝起包括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都不怎么高。这是因为知识分子自视清高,又夜郎自大,且“手无缚鸡之力。无论对家庭和社会没做什么贡献,因此在古代对文人就有一种贬义的词汇叫百无一用的穷书生。然而在现在社会情况已经完全改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