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杨沫》老鬼</p><p class="ql-block">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看到杨沫的名字,一下子想到《青春之歌》,再看到老鬼的名字,又有如此的反应:啊,老鬼是杨沫的儿子?”</p><p class="ql-block">久没关注,别人的往事确实如烟了,我都不确定自己读没读过《青春之歌》了。</p><p class="ql-block"> 老鬼在《前记》里提到,说真话难,说父母的真话就更难。一个真实的杨沫,比虚假的杨沫能更久远地活在人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对这句话颇不以为然,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虚假的呢?真假又怎么能凭一本传记来判定呢?</p><p class="ql-block"> 疑问很快被好奇心击破,书友说,老鬼真敢写。我就好奇,究竟老鬼是如何写自己的母亲的。</p><p class="ql-block"> 一切从杨沫的家庭说起。杨家三姐妹,杨沫杨成亮白杨,都长得很漂亮,二妹14岁嫁给律师做姨太太,20岁就没了。三妹白杨,13岁就闯电影圈,杨沫17岁和张中行在一起。杨家三姐妹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却因为父母的不顾不问,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早早就被迫自立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杨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是杨沫喜欢搜集烈士的传记、遗书、各种资料,如《湖南革命烈士传》、《江西革命烈士传》、《荣哀录》、《河北革命烈士史料》等等。一位老鬼笔下“多愁善感,富有小资味儿的女性”,参加革命,虽有不怕死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她对死极端敏感,因而对身边每一个战友牺牲都给了她超强刺激,撕裂着她柔弱的神经。”P48</p><p class="ql-block"> 除了死亡的刺激,还有病痛的折磨,黑热病、神经功能争,1949年查出宫外孕,割除了子宫、盲肠、右卵巢都割掉了。</p><p class="ql-block"> “她的肝、胃、子宫、关节、眼睛、神经……都有问题,还有一些没搞清楚的病。”P57</p><p class="ql-block"> “在人身上切个口子,然后把经过药物泡制的牛脾脏埋在人体内,再缝上。母亲忍痛做了几次,效果却不如意。”</p><p class="ql-block"> “她还打过胎盘,注射过罗瓦尔精以及FCC等等药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生病总失眠,睡不好觉,她痛苦。由于才三十多岁就大把大把掉头发而痛苦,由于肝痛,怀疑自己得了肝癌而痛苦,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P61</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颠沛流离,身体被病痛折磨,长年累月的各种运动……早就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杨沫。发生在她身上的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姐妹关系,甚至是同事邻居关系,都无法处理好,不能体面地相处,子女受伤很深,老鬼在母亲去世十年之后,写了这本《母亲杨沫》,虽然据老鬼说,母亲晚年想写一部卢梭式的回忆录,可毕竟杨沫没有动笔,亦没有留言让子女写。老鬼写《血色黄昏》的时候,杨沫是极力反对的,她会让儿子写《母亲杨沫》这样的书吗?尽管老鬼基本上是在用文字向命运讲和,也是在用文字给母亲解释,但读着这书,我读到的却是作为杨沫的子女,是很苦的,我们无法替杨沫共情,只有她的儿子,尝试着抚平母亲的伤口,像是在提醒读者,我母亲这样对我,是有她的理由的。可是老鬼自己也明白,同样是那个时代,疼爱子女的父母,多着呢,这本应是做人的天性,虎毒不食子。</p><p class="ql-block">也许时间真能洗去伤疤,放下才能自在。读《母亲杨沫》,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一般人也做不到杨沫夫妇那样的决绝,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要举报。只是老鬼原谅了,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呢?</p><p class="ql-block">其实,杨沫的情感故事,早已经被大小媒体写透了,《母亲杨沫》这本书现在才读,也有点迟了,因为老鬼在2011年又出版了《我的母亲杨沫》 ,如果要读老鬼的书,《我的母亲杨沫》更合适,《血色黄昏》也可一读。我倒不觉得老鬼写的尺度有多大,母子之间的“互相伤害”最痛时刻早已过去,《母亲杨沫》最后也写到,母亲第三次婚姻很幸福,母亲也慢慢的学会如何去爱家人,故事到底也是有了个不错的结局。</p><p class="ql-block">老鬼只不过是按照他的理解,写了他觉得是真实的母亲罢了。杨沫在九泉之下是看不到的,不存在难不难过的可能,他们母子之间最难过的,是母亲没有在孩子需要母爱的时候,给予爱,我们所理解的母性,她身上没有。</p><p class="ql-block">另外,杨沫的故事,老鬼不写,别人也可能会写,掩饰没用,那不如自己写,儿子写母亲写到这个程度了,别人也不好继续写下去了。</p><p class="ql-block">读《母亲杨沫》让我数度叹气,《青春之歌》的情节早就忘光,如果不是老鬼,我对白杨的印象更深些,杨沫的这个小妹,身世更可怜。</p><p class="ql-block">杨氏姐妹,从战乱中生存下来,却要反目,确实让人伤心,我看杨沫年轻的时候,因为热爱革命,遇到了那么多的死亡事件,她收集各种烈士资料,她自己百病缠身,经历了三次婚姻,还有一些婚外的情感纠纷,确实,不平凡的经历会让女人变得坚强,可是坚强到极致,不就是冷酷无情吗?</p><p class="ql-block">我手上这本《母亲杨沫》,有疑似老鬼的签名,好奇在网上对比了老鬼的笔迹,也神似,那就当真吧,我会好好的保存这本书。</p><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杨沫,笑得真可爱,她也不能预想到自己后来会有那么强悍不可思议的一生,我只同情她那可怜的女儿小胖,因为她含冤而死无人能为她出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