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的寻秦之旅

冬日暖阳(董)

<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过后,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渴望,急不可耐地找寻心中的诗和远方。2023年4月中旬,我和两位好友带着从众的心理来到广西桂林,因为好友没有去过灵渠,我特别喜欢灵渠的小众和古韵,极力推荐,所以又一次去了灵渠。</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灵渠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然后,进入灵渠景区。</p> <p class="ql-block">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1988年,灵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1月,“灵渠”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开疆扩土,令30万秦军赴广西地区与南越人作战。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大秦“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可见灵渠有多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灵渠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1、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使得大批粮草可以经水路运往岭南,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p><p class="ql-block"> 2、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p> <p class="ql-block">  灵渠全长36.4千米,由南渠、北渠、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水涵、堰坝、秦堤、陡门和桥梁等子工程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景区内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翠竹掩映,运河水清澈透明,树影倒立水中,美得令人窒息,古桥斑驳,一眼千年。游人很少,漫步在水街,感觉特别放松,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相传为了修筑灵渠,秦始皇先后派三个将军前来督修。张、刘两个将军因逾期未能修好被杀 ,而李将军总结他们的经验后终于修好,但他不愿独占功劳而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三人合葬在灵渠河畔,明朝皇帝敕封他们三人为“镇国将军”,这座坟墓就被称为“三将军墓”。对为中华民族作出过贡献的人,我们向来怀有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桂林的大众街头小吃——米粉,发源地在兴安。据说,当年秦军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来自北方,喜爱面食,而南越之地只盛产大米,为了吃到家乡的味道,他们将米磨成粉,做成面条状,桂林米粉就这样诞生了。现在兴安县每年举办桂林米粉节。</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生因战事,绩在止戈,通南北水网,促文化融通,兴商旅贸易,养农田作物,渠水所到之处,福泽一方。经过历代的维护和修缮,如今的灵渠依旧具备通航功能,继续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文化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仍然在不断延续和拓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