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无悔读中专

宾路原创诗文

<p class="ql-block">  考试选拔人才历来是统治阶级选人用人的关键途径和重要制度。上至古时科举制度,下至如今的市、省、国统考,如今的公务员考试是最热门的,现在要入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必须凡进必考,考编则是宇宙的尽头,可见考编的难度不只是一般大了。自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后,为国家输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合格建设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正规又难考的当属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进入了八十年代,有了几年的高考考务经验,考试逐步正规起来了。60、70后人数也值我国人口高峰期,那个年代改变人的命运基本有两条途径:一是高考后报读大、中专技校,毕业后国家就包分配。干部的由人事局分配,工人的由劳动局分配,一经分配,就有工作,就有金或铁饭碗,不愁生活;二是当兵后提干或转业当工人,由劳动局分配,也谋得一份正式工作。这改变命运的两大途径,好多青年会选择第一条途径,因为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影响较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八十年代高考录取率不足3%的情况下,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头上感觉戴有光环,令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剧增,单凭高考选才已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中考后报读中专、中师、技校就应运而生了。</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中专,学制四年;中师和技校学制三年。中专和中师毕业后为干部,技校毕业后为工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中考,首先有县一级的统考,成绩太差的不能参加中考。只有全县几十名前的才能考上中专,属于全县中考学生的金字塔顶部分,比率也只有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中考,分两条线录取:一条是中专和中师,属于第一批次录取,中专先录,接着才录中师;二条是重点高中,包括市属和县属重点高中,属第二批次,余下的即由普通高中录取了。而只有是职工家庭有米簿的子女,才有资格考技校,农村户口的子女就没有报考技校的资格了,技校报考另设考试的。在当时而言,好多成绩优秀的农家子弟都想报读中专或中师,如能成功,一来工作快,二来减轻家庭负担。如继续读高中,读书支出增多,也未必一定能考上高一级学校深造。</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能考上中专的,也是一件轰动全公社(如今改为乡镇,当时的公社以后一般都一分为三,即一个公社分成三个乡镇)的事情。学校放榜,村里舞狮,家里摆酒,可谓风光无限,父母欣慰一一终于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国家干部,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的农民生活,孩子以后工作不愁并没那么辛苦,孩子成家将会容易多了,孩子将会有出息了。</p> <p class="ql-block">  中专四年,基本上前两年补高中的语、数、英、物、化、政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专业基础课,后两年就重点学专业知识了。所以从知识水平和受教程度来说,八十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大专水平,而在录取率和文凭稀有度来说,相当于现在的985了。从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后,全国大学平均录取率已达50%,从以前大学精英教育发展为今天的大众化教育,更加凸现了当时大中专文凭的稀有度,与如今的公务员国考真有一比。但不管怎么说,那时的中专生接受能力很强,自学能力也不差,工作能力也不弱,为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有的能分配留在省城,单位较好,有的即被分到国企、央企或市、县、镇级企事业单位,有少数能进公务员队伍。总体被分配的单位都不错,僧少粥多,物以稀为贵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如果读高中,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不一定全部能上985或211,也会有个别因智力发育、个人因素、家庭条件等会名落孙山。但他们的聪明能干、勤学苦练、追求上进等品格早早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四载求学今远去,千秋功名尘与土。毕业三、四十年的中专生,有的女同志已退休,而大多数会逐渐退休了。他们为国家,为单位,为家庭倾注了全部心血。而如今,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逐渐老去,应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生无悔读中专,来世仍做读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