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代河南教育的源头,是河南高等师范学堂,成立于1905年,经历历史的变迁成为双一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重要源头之一。</p><p class="ql-block"> 晚清到民国初期,国家经历艰难变革,为早日走向富强,洋务自强运动成为潮流,特别是民国初期要想有大作为,必须是新式学堂毕业才能从政,许多晚清秀才、举人进入新式学堂学习!</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的爷爷马思骏秀才出身,1915年进入河南高等师范学堂学习,后于1920年进入仕途,1924年任陕西督府副官兼驻陕州办公处主任、陕西省驻豫办公处处长、水利委员、赈灾委员、洛阳参议长、洛阳县志校阅等职。</p> <p class="ql-block"> “省立一师”是河南历史上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该校始于1905年创建的河南师范学堂。1907年改名为河南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河南优级师范学堂与河南第二师范(1907年创建)合并组建河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改名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3年又更名为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是河南省传播新思想和开展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发生前后,一些思想进步的高校毕业生陆续到“省立一师”任教,如带头在课堂上讲授白话文的国文教员嵇文甫(又名嵇明,1918年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共早期党员、英文教员冯品毅(1923年初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毕业)等等。</p><p class="ql-block"> 1923年年初,23岁的冯品毅来到开封。到开封后,他便以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英语教员的合法身份,积极在青年中开展革命活动,播撒革命火种,培养党的力量。1923年2月25日,冯品毅经过宣传、教育、秘密在学生中发展了杨庆祯等9名团员,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社会主义青年团,冯品毅任书记,杨庆桢、王德兴为干事,受团中央领导,此后开封成为河南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p><p class="ql-block"> 在团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团支部积极投入到激烈的现实革命斗争中。1923年3月26日,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发起组织收回旅顺、大连的反帝爱国游行。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团支部积极参与以“勿忘国耻”“对日绝交”等为主要内容的反帝爱国宣传。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随即罢课声援,揭开了河南人民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热潮序幕,有力推动了开封的反帝爱国斗争。</p><p class="ql-block"> 虽然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已经消失,但在9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年学生作为主力,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救亡图存”的主人翁精神和探索创新的奋斗力量,他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前仆后继,矢志不渝,用理想、奋斗、智慧和激情,谱写出了一曲曲激昂雄浑的青春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