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甘棠村

心怡

<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位于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地处省道S325边2公里,据永明县志载,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上甘棠设置谢沐县治,属苍梧郡,历经700余年,至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自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周氏族人在此定居立宅,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村名、村址一直不变,是周氏族人聚族而居的村庄。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史学界喻为“千年古村”。在漫长的岁月里,周氏一族从这里走出了载于族谱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儒学为宗,耕读传家,上甘棠绵延的文脉和周氏严谨的家风,使这一大族在僻远的湘南小镇长盛不衰。而这一族人经年累月苦心经营的村落代代相承、纵横有序。</p><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全村现有居民453户近2000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p><p class="ql-block">该村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之一。</p><p class="ql-block">2023.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博物馆为湖南省首家村级博物馆,以“永明有甘棠——走进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为展览名称。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山环水抱,聚族而居;第二单元为读书入仕,耕耘富家;第三单元为湘桂要道,千年古村。明代的文昌阁、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宋至元时期的月陂亭碑刻及铁铺、酒肆、豆腐坊等村内文物古迹被一一“搬”进博物馆内,通过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村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月陂亭不是亭,是由天然石壁构筑而成的弯月形状的“亭”。与潇贺古道和谢沐河道并行,石崖脚下自然凹陷形成一段百余米长的通道,能遮风挡雨,于是就开凿成了古道的一部分和行人旅途休憩的“凉亭”。</p><p class="ql-block">月陂亭现存摩崖石刻20余幅,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内容包括诗文唱和、写景状物、记事功德、劝谕警示等,很好地保存了乡间的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2002年,省文物专家组到此实地考察后称,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谱”“一个家族留下的专门反映这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月陂亭摩崖石刻群中,当属“忠孝廉节”四个榜书大字。这四个石刻大字,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每个字宽1.3米,高1.8米,字迹苍劲有力,因年代久远,忠孝两字被风雨浸蚀,半边清晰半边模糊,当地导游解释说是寓意“自古忠孝难两全”。陂亭摩崖石刻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的一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石刻家谱。</p> <p class="ql-block">上甘棠村南面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名曰“步瀛桥”,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历经元、明、清修缮,千百年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桥长27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净高5米。</p><p class="ql-block">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石拱桥是湖南省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古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