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漫步南太行—— 万仙山·郭亮村·绝壁长廊

凯悦

<h3>  万仙山风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年均温比山下低6度。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曼妙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一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quot;省级风景名胜区&quot;,2005年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 AAAA 级景区,2010年被中国登山协会评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攀岩公园。</h3> <h3>  2023年4月22日随平凡开心团队来到万仙山景区,适逢全国大降温,昨夜降下中雪,早晨起雨时大时小并夹杂着米粒大的冰雹,景区温度几乎到了冰点。被雨水打湿的红岩颜色格外鲜艳,降温和降雨使得景区雾气腾腾,万仙山越发如同仙境一样。</h3> <h3>  翠谷丹屏</h3> <h3>  从红岩大峡谷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绝壁上的郭亮洞天窗。</h3> <h3>  郭亮村因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郭亮领导农民军与王莽王朝抗争驻扎于此而得名,它坐落在万仙山绝壁悬崖之上的山坳中,历代仅有会逃站天梯与山下沟通,山高路险,几乎与世隔绝。1972-1977年间,郭亮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硬是在丹崖绝壁上用血汗和生命开凿出一条1300多米的悬空隧道﹣﹣绝壁长廊,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靠天梯进出的历史。</h3> <h3>  1977年以来,浩然的太行风光,优雅的山乡风韵和古朴的民风习俗吸引了中国电影、电视界的目光,已有40余部影视剧在郭亮景区拍摄,八成以上的郭亮村民在影视中当过群众演员,故被誉为&quot;中华影视村&quot;。</h3> <h3>  崖上人家</h3> <h3>  郭亮村下的红岩大峡谷,由距今10-14亿年的中元古代晚期海相碎屑沉积岩构成。村四周的群峰,由距今5.38-5.43亿年的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岩及砂泥质岩岩石构成,距今0.65-2亿年中国华北陆块发生的地壳运动﹣-&quot;燕山运动&quot;,南太行山隆起并产生宽缓褶皱,6500万年以后的&quot;喜马拉雅运动&quot;使太行山在不断隆升中产生裂隙并遭受侵蚀,逐渐形成峰从横空、层峦叠嶂、丹崖千仞、云蒸霞蔚的如画景观。</h3> <h3>  绝壁长廊又称郭亮洞,被称为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条公路之一,号称&quot;太行隧道之父&quot;。在绝壁长廊未修建之前,郭亮村的几十户人家通向外界的路只是一条最宽处约1.2米,最窄处仅容两只脚的天梯小道。村里贫困落后,百姓生活艰辛,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任村支书的申明信立志要开凿一条属于郭亮人自己的路。于是,从村里挑选了13条硬汉组成了&quot;十三壮士队&quot;,于1972年二月初二开始动工,腰系大绳,凌空作业,&quot;铜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quot;,之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没有现代大型机械,没有测绘工具的情况下,郭亮人将民间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浴血奋战五年零两个月,终于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通途。当初为了清渣、通风、透光而在长廊外侧开凿的35个天窗,现已成为游客欣赏风景的窗口。后人感叹郭亮人修洞的艰辛,又佩服太行人民的智慧,又把郭亮洞誉为&quot;世界第九大奇迹&quot;。</h3> <h3>  当年除渣用的35个天窗,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从这些天窗可以观赏翠谷丹屏的美丽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