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摒弃“骄娇” 砥砺奋斗——安阳市文泰小学研学活动

观海

<p class="ql-block"><b>  连绵两天的春雨过后,迎来了安阳市文泰小学研学的日子,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要去接受红旗渠精神地洗礼。这意义非凡的举措刷新了文泰小学的历史,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一天:2023年4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 晨光熹微中,师生们、教官们齐聚国旗台前,士气高昂、整装待发!</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天青雾散,瑞彩彰天。好一派明媚的气象!开营仪式中,可亲可敬的李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吹响了出征的号角---</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激动、兴奋溢于言表。大巴车上欢歌笑语,胸中充满无限憧憬……</b></p> <p class="ql-block"><b>  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它的出现,结束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的苦难历史。</b></p><p class="ql-block"><b> 红旗渠的修建,挑战着人类的极限,它的神秘与不可思议,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他们无不怀着对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的无限敬仰。</b></p><p class="ql-block"><b> 文泰小学的孩子们来了,他们的心像长了翅膀一样,恨不得穿越时空,走进锤石凿壁的繁忙现场。</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b></p><p class="ql-block"><b>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的每个人。“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成为当代每个接班人的共同心声。</b></p> <p class="ql-block"><b>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工程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30万勤劳勇敢智慧的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铲、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b></p><p class="ql-block"><b> 孩子们看着眼前这些简陋的工具,感觉很难和“人工天河”红旗渠联系起来,他们摩拳擦掌,也去体验了推车、凿山石,亲身感受林县人民当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更加深刻领悟到红旗渠精神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  好可爱的小小少年,在红旗渠纪念馆,认真倾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红旗渠的故事,并用心记录自己的感受,眼前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无不震撼着他们纯真幼小的心灵。红旗渠精神在心中悄悄萌芽。</b></p> <p class="ql-block"><b>  早上六点到校,等再回到校园,钟表上的指针已指向十九点三十分。风尘仆仆的孩子们,眼神似乎更明亮,心中更有方向感,脚步也更坚定。再次印证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句话的精髓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的精神丰碑!</b></p><p class="ql-block"><b> 这张张照片,向世人昭示着一个史诗般地存在。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观光者,都从中汲取了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b></p><p class="ql-block"><b> 文泰小学的孩子们,也会时刻牢记习爷爷对他们的殷殷嘱托: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好好读书!长大一定要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b></p><p class="ql-block"><b> 红旗渠精神永在!</b></p> <p class="ql-block"><b>编辑:张丽英</b></p><p class="ql-block"><b>照片:各班班主任</b></p><p class="ql-block"><b>审核:王菊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