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3年4月2日<br><br><br>尧庙<br>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br>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br></h3> <h3>大门匾额上上“尧庙”二字是原国家总理朱镕基的题字。<br><br><br>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br>坛庙建筑是传统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农业文明为开端的历史特征。</h3> <h3>临汾,古称平阳,也因此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br><br>《尚书》中记载:尧都平阳,划定九州,初建中国,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动农耕,兴办教育。<br><br>《尚书·尧典》记载了尧的治世之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尧戒”、“纳谏”、“禅让”,被华夏子孙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br>孔子称赞:“惟天为大,惟尧则之”,<br>司马迁称赞:“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br>“尧天舜日”被后人喻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br></h3> <h3>撰写过“岳阳楼记”的北宋范仲淹,还曾去过山西临汾尧庙,写了一篇“谒帝尧庙”的古诗:<br>千古如天日,<br>巍巍与善功。<br>禹终平洚水,<br>舜亦致薰风。<br>江海生灵外,<br>乾坤揖让中。<br>乡人不知此,<br>箫鼓谢年丰。<br><br></h3> <h3>先秦《击壤歌》,中国歌曲之祖。《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原文:<br>日出而作,<br>日入而息,<br>凿井而饮,<br>耕田而食。<br>帝力于我何有哉!<br><br>充分说明了帝尧时期,奠定了历时四千年的农耕文明之基。<br></h3> <h3><br><br>蟠龙盘(复制品)<br><br>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距今约四千年以上。<br><br>被誉为“华夏第一龙”。</h3> <h3>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br><br></h3> <h3>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br><br></h3> <h3>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br></h3> <h3>“五凤楼”展示的“独联”。至今没有得到“上联”。</h3> <h3>尧井台。</h3> <h3>尧井台<br>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br></h3> <h3><br>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h3> <h3>庙内苍劲的古柏,大都植于晋代,都有千年的树龄,十分罕见。</h3> <h3>尧井台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h3> <h3>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br><br>“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h3> <h3>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br><br>《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br><br>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体现了尧时代民主政治的初始状态。<br><br><br></h3> <h3>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br><br><br></h3> <h3>广运殿<br>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h3> <h3>蟠龙图雕<br><br>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形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盘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br></h3> <h3>寝宫<br>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平阳不久,去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蜡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br></h3> <h3>至此,晋陕旅游完成。<br><br>乘坐飞机到临汾,然后沿黄河北上。再从晋北大同南下,回到临汾。整个游程纵贯山西。基本将三晋大地“游了一遍”。颇有收获。也有遗憾,山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我们这次三晋游,也只是看了“九牛一毛”而已。期待再游三晋大地。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