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阅读是一种快乐,一份思考,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更是一肩责任,一路提升。为进一步健全“名师引领、全员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4月19日上午杜海明名师工作室成员教师相聚在椰博小学图书馆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此次读书分享活动在工作室主持人杜海明老师温婉清雅的话语中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杜海明老师分享《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她告诉我们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经典的课例,每节案例都配有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读者能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在华老师的课上,我能深刻感受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乐趣之中。没错,好的数学课必须是让学生感兴趣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在这短暂的40分钟内聚精会神地听讲,那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另外,我还可以明显感受到:华老师在课上尊重所有的同学,尊重孩子们的劳动,鼓励坚持己见的,表扬及时改正的,重要的是他很有耐心,等得起,让孩子的思考有暴露和转变的过程。读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p> <p class="ql-block"> 王俊芳老师通过阅读了《有效评课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明白了没有专业的高度和批判的眼光,就事论事的、一团和气的评课,是无效评课。评课要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避免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的做法,这样对学术研究及教育教学的发展来说相当无益。而执教者要有闻过则喜的心胸,要善于吸收他人的观点与意见,才能保持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美好状态。教学是无止境的,批评是教学研究的灵魂,课堂教学研讨需要学术批评。评课的黄金法则——优点要说够,缺点要说透,策略要给妙。教育教学研讨是基于探寻教育教学真理的对话,只有在对话中我们才能明晰自己认识的误区,激活自己的思维状态,砥砺思想,提升智慧与理性。我们的教学经验需要用理论思维来提升、来点化,使之更具有深刻性,辐射力。</p> <p class="ql-block"> 符延根老师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这本书展现了吴老师和她的教育团队智慧的结晶,是对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书中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段,并对这些教学片段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对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p> <p class="ql-block"> 黎作才老师通过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认识到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要引发教师们参与,要互动评课,要从多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此外,教师还要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需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书中,吴老师的评课主要关注了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二是注重与教师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的引领,评课要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吴小漫老师读了《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感觉到自己就在华老师的课堂中,享受着被华老师用新知浇灌着的样子,很陶醉很入迷。华老师的数学课堂,有独特的色彩和亮光,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认识长方体时是从1张纸是长方形,50张100张纸重叠起来就是长方体,从现实出发从平面到立体,引导学生深入区别长方形和长方体。在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特点时:华老师当堂切苹果演示实践,首先,切一刀得面——切两刀得棱——再三刀切得长方体,这样以演示动作的慢镜头清晰地展示面、棱、顶点。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课转化得很具体化,华老师的课新颖、充满艺术性,且有趣,学生学得有数学味道,又让学生对长方体及特征的认识提到更高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易云玉老师细读了《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这本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学,他所说的“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如何化错?它包括:错是错,温暖的“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 蔡雅敏老师在《做成功的班主任》这本书中发现严厉可以提高班级的纪律,但也确实走不到学生的心里去!像是镇痛针,看起来疗效快,但实际只是将问题掩埋起来的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教师要清晰定位,课堂上的身份一定是教师,课后的身份可以是知心姐姐,但绝不是同龄人!另外提前制定好游戏规则非常重要,坚守底线!以“规则”管理,而非以“关系”管理班级!</p> <p class="ql-block"> 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大家以“共学、共研、共享、共进”的原则,一起多读书、读好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本次读书分享活动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互进的目的,同时也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智慧。</p><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希望大家与书相伴,向美而行!</p> <p class="ql-block">编辑:黎作才</p><p class="ql-block">审核:杜海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