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源一一竹海

月亮

<p class="ql-block">太湖之源一一竹海</p><p class="ql-block">文/月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苏浙交界地区,主要源流有苕溪和荆溪两大水系。荆溪水系中最近的便是湖㳇奇塘山,所以当地人称奇塘山是太湖第一源。</p> <p class="ql-block">奇塘山树木绿荫遮天,翠竹万竿摇舞,自古风景如画。相传第一个来开发的是无极僧人。据明代宜兴人沈敇《荆溪外记·卷十四》记载,无极僧人本湖州人,出生时遭遇元兵掠村,父亲被害母亲被掠,得村民收养成长。他少年时曾跪神发誓许愿:“能见母亲,愿奉佛神。”后经十年跋山涉水,终于在河间府乐寿县找到母亲。其后母子南归,无极在广德出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极在母亲故后到杭州云游,一日梦白衣神人嘱语:“震泽之西有玉峰,寂照潺潺万竹葱。”猛然省悟,遂致力募资修寺。元至正四年,他先在奇塘山口建会海寺,后又入山建奇塘庵。至正十七年,无极圆寂,其徒佑源祈愿无极圆寂升天佛光永照,改奇塘庵为寂照寺,并在寺后建五层石质无极塔。岁月悠悠至民国,寂照寺仅存遗址。</p> <p class="ql-block">奇塘山第一个来定居的大约是杨馗一。明嘉庆年间,常州人杨馗一肩挑箩筐,举家来到寂照寺寻求安身之处。在寂照寺僧人帮助下,他锯木修屋,垦荒育竹,终于创下一方事业,传下一脉后裔。因感无极禅师猛省修寺,福泽后人,其居遂名为省庄。杨馗一故后,子孙将其墓葬于寂照寺西千余米处。</p> <p class="ql-block">寂照寺前,有一潭,小如砚,翠竹倒映,云天如画,犹如一面镜子,人称云画砚潭。20世纪70年代初,省庄村民为了砚潭上下游的农林生产,开始筑坝修建水库。经三年施工,终于建成了省庄水库。水库集水面积3.2平方公里,坝高12米,库容14.3万立方米,并有防水涵洞和放水塔各一座。</p> <p class="ql-block">20世纪末,宜兴市人民政府凭借这里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乘着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大形势,决定开发竹海旅游。首期工程经一年建设,即于1999年9月开放迎客。2002年,市政府又投入三千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建成了门楼、景观亭、竹文化园、2000米景区道路、1000米盘山栈道、供电设施等,同时改称省庄水库为镜湖,扩大水面积,增建30米宽瀑布、观瀑阁、戏水池、湖心亭、石蒜园等。整个景区山清水秀竹茂林丰,游程5000余米,面积3.6平方公里。登高四望,竹浪翻滚。主品种毛竹外,还有苦竹、水竹、墨竹等三十多个品种。形成我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被称为“华东第一竹海”。</p> <p class="ql-block">竹海不仅有奇竹、奇水、奇树、奇石、奇洞、奇花等,更有人文景观如太湖第一源、竹海烟云、镜湖泛舟、索桥凌波、翡翠长廊、悬空栈道,观光缆车等。入口广场,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设计的“竹韵”,气势磅礴。门楼“宜兴竹海”匾额,为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吴冠中所题。巨石镌刻“竹保平安”,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墨宝。竹文化园内,有熊竹图和东坡咏竹铜雕。竹文化长廊,有历代赞竹诗词。镜湖中,还有十五亿年前的活化石、淡水水母的珍宝桃花水母。每年秋季,会有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p> <p class="ql-block">寂照寺是2000年重建的,但它一旁的13棵丹桂、一株银杏和一株婆娑树,据传是佑源禅师亲手栽的。丹桂大径合围,年年飘香。银杏径围6米,高达40米,冠覆400平方米。树杈中还有一株寄生朴树,高达15米,堪称一绝。婆娑树径围2米,高30米,冠覆100平方米,称为月中树。婆娑树原产于印度,能在这里,更是一奇。银杏和婆娑,目前均已列入无锡古树名录。</p> <p class="ql-block">500多米的悬空栈道,连接两个山冲,途中有观海、听涛两个休息廊和情侣崖景观。清风亭因清风洞得名,清风洞是石灰岩溶洞,有大小六个厅,相传为无极禅师坐禅之处。1500米攀爬踏阶上山,最高处是海拔逾600米的玉女峰。峰上有眺越亭,登亭放眼,可东观太湖烟波、南看浙江民居、西眺安徽群峰,是地道的鸡鸣闻三省之地。游客到此,心旷神怡,宛如凌空欲仙。上下落差400米,全长1500米的缆车,更让人有如履虚空的感觉。2004年,竹海景区创建成了江苏省森林公园,同时被评为宜兴市十佳景点和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2006年,竹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