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积懒成笨”与晚婚少育之弊

禄芝依美

<p class="ql-block"><b>浅析“积懒成笨”与晚婚少育之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读到一位任教二十余年班主任老师的精彩文章,文章中总结了他亲自教过的孩子的成长轨迹,其中重点总结了那些成绩一直很差的孩子的症结,并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成语:<b>积懒成笨</b>!</p><p class="ql-block">他并强调:所有的孩子都不笨,就是贪玩好耍、拖延懒惰成性所致。</p><p class="ql-block">他曾经使出各种办法想改变一些懒惰孩子的习惯,但是由于家庭(父母不在身边)自由散漫宽松的氛围,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敷衍懒惰的习性,且伴随进入了后半一生……</p><p class="ql-block"><b>古语云:人之习性分两半,一半是智慧,另一半是懒惰。</b></p><p class="ql-block">我一时想到了教育部门强调把教鞭还给老师,让老师再严厉一些管教……</p><p class="ql-block">我又想起了白岩松的一席话:中国许多持有空文凭、高学历、没文化的“白面闲人”,他们常常吃饱了撑的难受,建议他们每个星期饿上一两餐,等饿得空腹了、难受了再去吃…这些妙方都在提示我们:“没有吃苦,先去吃苦,没经饥饿,先去饿饭”……</p><p class="ql-block">我更想起了我们那些六零后、七零后,小时候我们谁没有饿过肚子?谁没有挨过父母掌掴?我们长到六、七岁时,谁没帮家里干所有的(除了重担)家务农活?那时候,大多数家庭兄弟姊妹多,粮食食品匮乏,吃口多了,人自然贱(俭)了,家管也严了……</p><p class="ql-block">再回头看看我们八末九零后、零零后,由于计划生育家家都是一两个小孩,有谁吃过苦、饿过饭?有谁挨过父母的严管严教?</p><p class="ql-block"><b>由于九十年起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父母外出务工,绝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留给长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受这种隔代教育的影响(许多细节未细心到位),他(她)们基本形成了轻松、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主观意识,缺少对长辈的尊重,完全没有敬畏之心,更缺乏责任意识。直到长大后很难在某项工作或技术方面集中思想(精力)实破,但却可以把电玩游戏打的出神入化。</b></p><p class="ql-block"><b>直到现在成年二三十岁你才发现,玩疯耍疯打份工,月月都是两手空。至于成家立业,这个,呵呵呵呵,他(她)们笑笑过后半片语:还没想好!</b></p><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八末九零后、零零后也有一些懂事的,有责任心的孩子,这类人只占约两三成,七八成的绝大多数傻瓜会让六七零后父母操碎心、伤透恼……</p><p class="ql-block">这种社会乱象,很值得六、七零后父母慎重反思:教育缺位遗留的后遗症,绝不可遗传到下下一代!</p><p class="ql-block"><b>我们简单追溯“缺少责任担当”这个词背后的病根隐患是:懒惰!</b></p><p class="ql-block">形成懒惰的原因就像前面班主任老师说的:“是小时候自由散漫”慢慢形成的。因为亲爹亲妈不在身边,没有人树立“崇高威严”的束缚,爷爷奶奶被他(她)们敷衍惯了,骂几句或轻扇耳光哈哈油腻而过,表面上看,好象是没怎么“宠爱”,但是实际上是一种“隐形”的宠爱。</p><p class="ql-block"><b>由于男多女少,八末九零后还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没找好对象的,在不急不躁“无所谓”中渐渐变老;</b></p><p class="ql-block"><b>结好婚的、成了对的在推迟生娃,或者生了娃的说生活压力大不想生二胎……</b></p><p class="ql-block">“压力大”是真理由么?非也!</p><p class="ql-block">“懒与惰”才是真理由!</p><p class="ql-block">只不过,没有一个惰青能悟道自己身上有懒意。</p><p class="ql-block">其实,人苟活一生,分“费心与费力”两种劳动方式,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皆是如此。既不费力也不费心的人,与植物无二,是不存在的。</p><p class="ql-block"><b>所有的惰青都有这样的歪念:“不想那么早结婚成家,想多玩耍几年…”</b></p><p class="ql-block"><b>所有的年轻夫妇都有这样的懒意:“不想多生太累,难负担,少生轻松…”</b></p><p class="ql-block"><b>这才是症结:不生少生,好玩好耍!</b></p><p class="ql-block"><b>依赖长辈或躺平啃老觉得理所当然,自立自强对他(她)们几乎不要奢望。</b></p><p class="ql-block">这一代人归根结底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没有家庭责任担当意识(更谈不上社会责任),潜意识里就是自私自利追求好玩好耍,至于国家人口由十四亿变成几亿,这似乎都不关他(她)们的事。</p><p class="ql-block">据调查,中国八十年起始出现的“丁克家族”几乎都是名望富裕家庭,他(她)们生不起养不起孩子吗?非也!</p><p class="ql-block">令人讽刺的是:那些“吃青春饭”好玩好耍的丁克家庭到了五、六十岁缺乏亲情寄托最终全都悔之晚矣,丁克族们由于没有粉丝追崇慢慢消失了,却留给后世一句警言:千万不要学他(她)们断子绝孙!</p><p class="ql-block"><b>孔子曰:"慎终追远。" </b></p><p class="ql-block"><b>"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b></p><p class="ql-block">当代一些青年,手高眼低,对中华传统文化“家族传承”从无涉猎。要让他(她)们明白:<b>人兴则家兴,家兴则国兴。</b></p><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兴与亡”都在“勤与懒”的蜕变中所产生。勤,不一定是蛮干死做,勤思比勤奋更重要,身懒脑子也懒——不思进取,最终形成惰与笨,笨则衰落!</p><p class="ql-block">懒惰还会带来许多无形的后遗症,例如:生活不如意,穷困窘迫,破罐子破摔,甚或绝命自尽……这类人从不反思自己过错,却把怨气推给社会或怪罪自己命运不济。</p><p class="ql-block">因此,懒惰意识,祸国害己殃民。未来之策,必须大力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才能扭转不良的意识形态观念。<b>要让生活、生育成为一种自然快乐的美好憧憬,要让他(她)们明白:只有人丁兴旺,家国才能永续希望。否则,后继无人,生如蝼蚁,生有何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本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期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xafkc7" target="_blank">七律两首:广州之恋,此心安处是吾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ix057a" target="_blank">七律两首,悲喜交加乃从容</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6t1tmt" target="_blank">讽刺趣味诗:水调歌头•贼</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vr4yfq" target="_blank">临江仙两首,让您感悟生活妙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d372nd" target="_blank">七律•唐宋八大家</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一碗清汤,润泽中华明天(汤中明),姓氏汤,字号如佛,笔名中明,愚忠傻真,苟活五十几载,籍贯湖南永州,现居广州。自由撰稿人, 先后在媒体刊物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嗜墨涂鸦,崇幽兰而芬清香,存风骨而弃傲气,力求雅兴妙趣,余生将躬身耕学,用心缀点每一笔平凡之美。</p>

懒惰

她们

好耍

九零

孩子

父母

自由散漫

积懒成

两首

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