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历史之吻》:《上海知青》杂志第三十七期截图 美篇下载图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美篇插曲:金色的胡杨</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历史之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2021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天道循环,世界亦在循环。中国身在其中,亦要在循环中做自己的事情,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也要讲好知青的故事,不这样,我们又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毛泽东时代,红军故事讲得很好。当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知青故事讲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精神谱系,舒枝展叶,知青精神亦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b></p><p class="ql-block"><b> 知青跨世纪,有红黄黑三色土的厚重底蕴,有白桦林、胡杨林、绿胶林、红树林般的成长历程……窃以为,今日中国文化如果剥离了知青文化,是不会有大的出息的。看看今日文化之现状,在一波接一波的热闹,一阵又一阵的喧哗中,知有多少“皇帝的新衣”,假以时日,还能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抗战老兵颁发勋章;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志愿军老战士颁发勋章;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知青勋章成为珍藏,这是民族之荣,这是历史之吻,知青慨然受之。</b></p> <p class="ql-block"><b> 黑龙江的大马哈鱼洄流那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它们在河流里长大,顺流出海环游一圈后又洄游到出生地,顶着激流冲越险滩,洄溯上游的浅滩处产卵,结束生命,新的一代又开始了新的轮回……知青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一轮,竭尽全力,又回到起点——如此艰难、如此坚强、如此坚持。这是一代知青对历史的承诺,对民族的誓约,对世界的告白。</b></p> <p class="ql-block"><b> 一个历史的非常事件决定了今日中国的走向,这里有其因果逻辑。经历社会千年未有之巨变的一代知青,可谓一生沧桑,其命?其运?其势?</b></p><p class="ql-block"><b> 命不可违,运属多乖,势正当时!</b></p><p class="ql-block"><b> 当年红军如此,今日知青亦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时代考卷,知青答卷,民族阅卷,历史终将开卷。</b></p><p class="ql-block"><b> 作为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知青精神是在广阔天地中淬炼而成,它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知青故事,传播响亮的知青声音:“要为人民做点实事”这是一代知青的初心,又有谁能说: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的知青故事不是中国故事?</b></p><p class="ql-block"><b> 没有相欠,何来相见。没有历史的愧疚,何来一代知青的浴火再生。</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从历史的灰烬中转世而来,灵魂载翱载翔,是为一种崇高的使命而来,又将为其光荣离去。他们无法推卸,他们逆来顺受,他们忍辱负重。</b></p><p class="ql-block"><b> 判断一个群体所做出的历史功绩,不能够根据当时所未能提供给今天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前辈提供了多少新的东西。</b></p> <p class="ql-block"> <b>一代知青为推动社会进步还能迸发多少力量,我们无法考量,但其是民族前进的力量是无容置疑的。</b></p><p class="ql-block"><b> 去过嘉峪关金塔胡杨林,“不知云霞何人裁,金色胡杨知青栽,灿烂辉煌天地间,生命不败三千载。”那是知青的胡杨林,那是知青生命的风景线。知青文化以其新概念、新事物、新体验、新表述……正在向社会讲述更生动、更美丽的知青故事。</b></p> <p class="ql-block"> <b>一代知青向苍天作揖,向大地化缘,经风雨,见世面,毕其一生将其精神文化贡献于民族,他们获得了历史认可的毕业证书。知青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因其文化的独立性倾向而重铸了今日的民族精神。</b></p> <p class="ql-block"> <b>我耳边回想起年轻时唱过的《毕业歌》,那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刘晓航先生永垂不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