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

一丛菡萏

<p class="ql-block">  2000年,意气风发的刑警安欣(张译饰)与倍受欺负的鱼贩子高启强(张颂文饰)相识,而后随着高启强逐渐偏离正途,安欣意识到在京海市社会发展的背后正是以高家兄弟为首的黑恶势力暗流汹涌,两人分道扬镳并展开了长达20年的正邪较量。2021年,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央督导组雷霆出击,安欣协同专案组彻查强盛集团犯罪团伙及其背后的保护伞,最终京海市得以拨云见日清风正气。这是热度高达9.0《狂飙》的剧情介绍。</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剧迷,只要热播的电视剧,几乎都没错过,今年热播的《狂飙》当然也不例外。一般的好剧看完后我一定会找来原剧读读,这还不算,最后总想说点自己的看法。现在我就是在追完剧看完原著然后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的。</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狂飙》自播出以来,真的是好评如潮:有的说情节扣人心弦,有的说人物个性鲜明,有的说惩恶扬善的主题宣扬了一种正能量……要我说,该剧虽能用扫恶除黑这样剧情赚得了观众的眼球,但太“粗犷”了,不仅搞得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还有点为写剧情而写剧情,不能做到行云流水般。</p> <p class="ql-block">  先说说该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真的不够丰满。就说主人公高启强吧,开头部分叙述得还不错,搞得我跟别人推荐时还说,《狂飙》中主人公有血有肉,是一个好得让人心软坏得让人切齿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  可能剧作者开始是这样定位的,但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如高启强为了嫁祸蒋天,竟然请香港老板暗杀他的养子高晓晨,还要置他于死地。理由是恨他,是高晓晨导致他的爱妻死亡。就这一个情节,就足以颠覆好得让人心软的形象。你看,剧情中他是多爱孩儿他妈妈,爱屋及乌呀,何况前面那么多笔墨叙写他们父子深情,怎么一下子就那么面目狰狞呢!不合常理也太扭曲人性了,虎毒还不食子呢。这完全在刮去了他骨子里那点温情,从而让他变得十恶不赦。这样的设置观众难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  原剧中他骗贩毒的弟弟高启盛回城,然后带着警察去抓他导致其死亡的情节,编剧不是改成高启盛为了哥哥的前途投案自首然后毁掉李响来为哥哥启悦赵市长吗,这个情节改得多好。再坏的人也有温情的一面,编剧为什么不把这个杀子的情节删去,这真的太损高启强的形象了。虽然剧情中也有不少写到他好男人的一面,如对陈书婷的情感,不仅痴,还始终如一,对弟弟妹妹真的做到了长兄如父。但杀子情节的安排就让那些好黯然失色,由此双重人物形象也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也有损高启强的形象,就是他办养老院和幼儿园目的那样功利。我开始看到已经恶贯满盈的他在养老院那儿帮着黄老莳花弄草,我的心又为之柔软,还为之给他投去温情的一瞥,感觉他心底还残存一点温情,还想着他建养老院是不是在弥补他早年逝去双亲的遗憾。可是,剧情竟然告知观众,那是他为拥有更高权势下的一盘棋,包括他的幼儿园。嗨!编剧干嘛要这样诋毁人性,你就不能让他就那样回馈社会。</p><p class="ql-block"> 我想,编剧把我说的那几个情节一改,高启强的形象就会更加有血有肉,人物形象自然就更加丰满,绝对不会影响他狂飙。</p>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剧情结构安排。开始省工作组进入京海市扫黑除恶,一下子就吓死了政协副主席龚开疆,这么大的领导被吓死,真的是开篇就很吊胃口,但剧作者不能为了追根溯源一下子就借安欣之口回忆二十六集。该剧统共只有三十九集,回忆的部分就占据三分之二,也不是说这种倒叙不好,这是悬疑剧惯常的用法,只是二十七集之后又回到二十年后工作组具体调查案情,然后又在现实中进行十二集,这样搞得很突兀,中间连一个过渡都没有。这就像我们上楼梯,一级一级上蛮好,突然中间坏掉了一级台阶,我们行者只有使劲跨。我要是编剧,我会把前面安欣回忆的部分以调查组调查为线一点点渗入,这样跟后面部分不仅接洽自然,还让剧情不至于看起来那样臃肿。纵观整个剧情结构安排,它就像我碰到的一个上身长而腿特别短女人,身材比例严重失调。</p> <p class="ql-block">  该剧不仅整个剧架结构安排不合理,它的前后照应也非常不到位。譬如黄瑶,最后那个检举她养父的壮举看起来就非常突兀,虽然有那么一个她偷听到陈书婷跟高启强的对话小剪头,但也不能弥补前后照应欠缺的漏洞。其实,前面剧情中有不少黄瑶的剧段,前面连一个不恭不驯细微的眼神都没有过,最后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复仇小魔呢?我是一个最注重看细节的剧迷,那样的细节绝对不会错过的,真的没有。</p> <p class="ql-block">  还有小五,最后突然出现在安欣身后,那眼神中的柔情写满“我在等你”,前面哪儿铺垫过,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难道就因为安欣身上的坚持、正义,就要安排多个女人爱他。当然,自古美女爱英雄,也不是不可以,但好歹你在前面搞点铺垫呀,弄到最后,孟钰回北京了,高启兰也走了,然后怕英雄情感落寞,就安排个小五,牵不牵强呀。</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安欣白头的事。这是多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但编剧一下跳过,二十六集到二十七集,安欣由一个健硕的小伙一下子就成为一个满头白发且满目疮痍的大叔。是,编剧可能想给观众留下一点想像的空间,但要是在二十六集后写到李响的死加上孟钰赌气嫁人让安欣一夜白头不是更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的情节就该行云流水般慢慢向前推进,它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人们不想费神费力去想像,去推理。那样的话,还不如到影院看大片。</p><p class="ql-block">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拙见,不知道能不能与观者达成共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