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成城本名成自生,1950年生。苏州市甘肃商会文化艺术顾问;甘肃省张掖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书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书法美术家协会主席、甘肃省张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高研班优秀学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h5> 不久前,笔者专程拜访了我省著名书法篆刻家、张掖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甘州区书法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成城先生时,得其赐赠以中国篆刻弘扬奥运精神、开当今艺苑先河之大著《奥运印谱》,真是如获至宝,品读再三,爱不释手。 成城,本名成自生,1950年生,现居甘肃甘州。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自幼对诗文、书法、篆刻艺术就非常喜爱。因他勤学上进,志向弥高,每日临池耕石,习练不辍,再加上有王维德、郑铁林、赵正、李刚田等省内外名师亲授,书艺刻技进步很快。1982年以来,书法、篆刻作品先后14次入选国家级、省级、河西五地市、张掖地区(市)展出并获奖,并作为张掖唯一的篆刻作者入选《甘肃省书法作品集》,其成就被收入地方史志,填补了张掖在历史上没有篆刻记载的空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因之,他也获得“甘州篆刻第一刀”、“成一刀”等不少赞誉。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张掖市纺织总厂厂级领导岗位上被调入了甘州区文联工作。调入区文联工作后,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对书法篆刻艺术,身心更加投入,习练倍加勤谨,以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认真态度、刻苦追求、博闻强识,以及虚怀若谷、乐学好问、如饥似渴、为学忘我的精神,遍览历代印谱,博取百家之长,全面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专心致志地研究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努力做到学中蕴变,鉴中参悟,化古为今,化人为己,师古不泥古,厚前不薄今,推陈而出新,并且成绩斐然,令业界翘楚刮目相看。他赐赠我的那本惊艳艺苑的开山之作《奥运印谱》,就是他在甘州区文联工作期间完成的。 此印谱刀法老辣多样,印风古朴凝重,印制精美大气,共收入作品50多方,皆附边款,印形涉战国古玺、秦汉印陶、宋元官押、明清篆刻之式,尽取甲骨、金文、小篆、简牍之法入印,可喜而精彩的亮点是将奥运会历届主席刻成人物肖像印、把申办城市中英文名称、申办国申办时间及口号等奥运会丰富的内容,悉数集于方寸之间,展示了他“以中国篆刻艺术方式传达世界奥运精神之创新之举”。此书的出版,深得印界好评。这进一步奠定了其在甘肃印坛令人仰慕的艺术地位。 成城先生今年已是古稀有二之人了,但他仍然身板硬朗、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反应敏捷、精神矍铄。更令人高兴的是,成城先生尚能大块吃肉,满杯饮酒,猜拳行令,声如洪钟,当年雄风犹在。这对一位古稀之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也!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不骄傲,不自满,不懈怠,退而不休,初心不改,刀耕不辍,仍然如饥似渴地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埋头于黑白世界,其敬业之精神,实在令人感佩之至。 2010年退休后,他充分合理利用时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遍览遗迹,广泛采集红西路军史料,寻访专家核实内容,历时八载,数易其稿,终于完成又一惊艳印坛的大著《红西路军印谱》,此印谱收录有关红西路军事迹的各种印款近650枚,均是作者匠心之作。成城先生怀着对红西路军无比崇敬的心情,以广博的学识、扎实的书法功底、精湛的篆刻刀法,将红西路军40多位英雄人物的肖像、100多个战斗遗址、100多名革命烈士的姓名和简介等等勒石成印,用独具魅力的篆刻艺术方式为红西路军树碑立传。细品之,具有一种撼人魂魄的艺术感染力。成城先生此举,其情高洁,其行高尚,其品高贵,令人感佩。真心祝愿成先生此大著早日问世! 再说说成城先生的《醒石斋印存》。此印存计40余本,多为自己手工制作而成,虽装帧朴实,亦是先生所治印花之集成。其里收印拓及诸多发表、参展作品的奖证,计10000余枚(件),真实地记录了成先生50多年艺海之航的成长轨迹,也是印坛难得的珍贵史料。<br> 总之,成城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用功甚勤、造诣颇深,且在书法篆刻领域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下附其书法篆刻作品若干,请方家赏析。<br> 最后,赋诗一首赠成城先生,也以此作结吧。诗曰:<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辍操刀半世雄,甘州妙手早成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行高尚情豪迈,喜见印坛老将风。</div> <h5>作者简介:陶琦,字东篱,号南山,别署甘泉居士。甘肃张掖白塔人。本科学历,曾任教师。现供职于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甘州区政协十届、十一届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辞赋学会、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甘州诗词》主编。两次被省楹联学会授予“甘肃省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