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伯祖父种的苦瓜</p><p class="ql-block"> 赵 奔</p><p class="ql-block">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中,双眼瞅着各种新鲜蔬菜,爱宅在家里的我在买菜这方面拿不定主意。就在这时,我游离的目光被一筐苦瓜吸引住了,筐里的苦瓜绿油油的鲜嫩嫩的,个头都差不多。看着一筐筐苦瓜,我不禁想起了我的伯祖父。</p><p class="ql-block">伯祖父是个有学问的人,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写的手稿始终坚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在稿里”。前几年,伯祖父因为曾祖母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无法自理,他便独自从城里搬到乡下。尽管此时的伯祖父已到耳顺之年,但孝心始终不变,把照顾我曾祖母的生活当成最大的事。 </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妈经常给我包各种馅料的饺子,妈知道我爱吃,一包就是半天。每当吃完饺子后,我妈总会再多包一盘。当滚烫的水把饺子煮熟后,妈就会对我说:“奔子,来,将这盘饺子给你伯祖父端过去。”</p><p class="ql-block">“好哇,让伯祖父尝尝我妈的手艺。”年幼的我骄傲地说着。</p><p class="ql-block">刚出锅的饺子冒着热气,我双手捧着,快步走向伯祖父家。我家和伯祖父家隔着一条大街,一条小巷,距离并不远。走到伯祖父家门口,老旧的木门充满了年代感。推开门,影壁墙前种着一排青翠又浓密的竹子,一眼望去,小小的院子却蕴藏着古风气息。一棵粗又壮的枣树将本就不大的院子遮得严严实实,几缕阳光勉强透过巨大的屏障。繁茂的爬山虎将窗户包裹起来。小院里种着各种蔬菜,尤其那绿油油的苦瓜,挂在伯祖父亲手做的支架上,显得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正当我陶醉在这般美景中时,伯祖父带着一个老花镜,从屋里走出来,高大的身材映入我的双眼,浓重的文人气息包裹着我!我将手里的饺子递给伯祖父。伯祖父接过饺子,招呼我进屋。</p><p class="ql-block">屋里有两把老旧的太师椅,还有一张年代久远的八仙桌,浓浓的年代感使我印象深刻。伯祖父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你为什么叫赵奔?这是谁起的?”还经常将我和我妹的名字搞混,一个简单的“驰”字,伯祖父一定要读成“马也。”原本两个字的名字被硬生生读成了三个字。我耐心地回答伯祖父口中所谓的问题,当时年幼的我难免有点小骄傲,我想着伯祖父的记性还没有我好嘞!</p><p class="ql-block">伯祖父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品尝着,中间偶尔停一下,像是在回忆着什么。我问伯祖父:“我妈的手艺是不是很好?”</p><p class="ql-block">“不错,很美味,手艺真的很好。”伯祖父回答道。</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我朦胧无知,长大后听说我伯祖父写了一本名为《两根丝瓜》的书。我挑了几篇阅读,从中得知,曾祖母年轻时,生活条件不好,但曾祖母总会给小时候的伯祖父做各种吃食,尤其冬瓜汤,伯祖父甚是喜欢。自从曾祖母的年纪大了以后,生活无法自理,伯祖父就再也没有吃过曾祖母做的饭了,那刻骨铭心的回忆,也只有伯祖父会懂吧!</p><p class="ql-block">而每当我要回家时,伯祖父总是在院子里摘几个新鲜的苦瓜给我,因为我也爱吃苦瓜,虽说味道很苦,但吃起来总是很香。</p><p class="ql-block">那曾经充满年代感的老房子,已经盖成了钢筋混泥土的新屋,院子里铺上了一层厚重的大理石地板,没变的就是那棵大枣树,它和从前一样,每年都挂满红枣。可是,自从曾祖母不在了之后,伯祖父也就回到了城里,回村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从隔三差五到只有春节才会回来。原来种苦瓜的小菜园也荒芜了。</p><p class="ql-block">前两天切苦瓜,我特意保留了几颗苦瓜籽,后来,种在我家院里的一块空地上。这段时间,幼苗越来越大,想着秋天差不多就长成了。我想等到伯祖父过节回来时,我手捧几根新鲜的苦瓜,快步穿过熟悉的大街,走进熟悉的小巷,望着有些陌生的大铁门,再次走进那亲切的小院……</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鸡泽县范村人,高一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