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今年(2018年),是我父亲萧心正诞生101周年和逝世20周年。他的经历可以写一篇传奇小说或拍摄一部谍战片,其中许多故事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原以为这将永远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一颗火星燃起了我胸中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在年初的《新民晚报》上,我看到一篇金宇澄的《回望》上面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金老爹吗?!他是我父亲萧心正最亲密的同生共死的战友金大鹏[图片中金大鹏_(又名金若望和夫人姚云)]。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爭年代…</p> <p class="ql-block">(一)故乡_[江苏吴江县黎里镇]</p><p class="ql-block">游过镇江北固山的朋友,一定记得山壁上刻着一行大字:“天下第一江山”,这是南北朝南梁皇帝萧衍(梁武帝)的手书复模体。</p> <p class="ql-block">萧衍是汉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吴江建县是后梁时期(公元909年),吴江有个萧旬湖。说不定我萧家还是皇家一脉呢?!</p> <p class="ql-block">我家就在吴江黎里古镇。</p><p class="ql-block">我大伯伯萧明德有一诗《故乡》</p><p class="ql-block">[梨]花村[里]是我家,(黎里)</p><p class="ql-block">侬若闲时来吃茶,</p><p class="ql-block">清风桥边古老屋,</p><p class="ql-block">门前一枝山茶花。</p> <p class="ql-block">黎里镇梨花街石皮弄萧家故居,仔细看:小箭头所指超过一层屋顶的就是祖父手植的山茶花,可惜不在春季花期。</p> <p class="ql-block">大伯父萧明德手书《故乡》</p> <p class="ql-block">这株山茶花名“大红袍”,单瓣红色金蕊,超过一层屋檐,春天盛放时几百朵,一片红色云团,漂亮极了。</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的民宅,沿河而筑的廊棚,各式各样的石拱桥、平栏桥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黎里还有一位著名的三朝元老级人物__柳亚子先生,他组建的“南社”在辛亥革命时期有相当大的影响。连蒋介石、毛泽东都要恭恭敬敬地称他为先生。我家祖母陈太夫人去世时柳亚子先生还题诗悼念。</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故居</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先生的革命思想积励了一代吴江热血青年。</p> <p class="ql-block">(二)抗战之初</p><p class="ql-block">我家祖父萧伯龙和陈太夫人,祖上在黎里镇梨花街石皮弄有几间房,沿河清风桥边开了一家小茶馆,每天人头攒动,流量还真不小。</p> <p class="ql-block">萧家育有一女三男。</p><p class="ql-block">大女儿萧慕湘(我姑妈),嫁给了盛泽大户人家沈立群。</p><p class="ql-block">这是萧慕湘晚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伯萧明德抗战时投军随民国政府去了重庆,1939年转调长江上游古城四川江津军用机场任主任会计,军衔少校,伯母在江津卫生院任护士。在一次日机轰炸机场中还负了轻伤,幸好无事。(大伯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出任上海市总仓库储运科科长,掌握全市粮食供应命脉发了财。)父亲萧心正读了五年私塾,到小店做学徒工。叔叔萧耀庭长得身高马大,一表人才,当时正在念书。</p> <p class="ql-block">大伯父萧明德年青时肖像</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后)萧氏三兄弟的合影:左为大伯父萧明德,中为叔父萧耀庭,右为父亲萧心正。</p> <p class="ql-block">1937年“8.13”日寇进攻上海得手,对吴江进行轰炸和屠杀,激起了吴江人民的反抗斗爭意志。</p> <p class="ql-block">1938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作同任命盛泽人沈立群(我的姑父)为吴江县县长兼抗敌自卫团司令,组织敌后抗战。</p> <p class="ql-block">用現在的话来说:沈立群是个比较开明的国民党官员,他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拒绝日寇的诱降,发动部队打击鬼子兵。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的县政府里许多亲眷如侄子沈文潮,侄女婿俞志清,小舅子萧心正,远亲沈月箴等都是共产党员,新四军领导邓子恢派遣丁秉成等“武抗”人员进入政工队,广交朋友,宣传抗日,立图把国民党游击部队改造成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图为严墓(铜罗)雷墩荡,日军入侵后国民党吴江县政府(别称“游击政府”)迁到此地。]</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严墓周围,既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地方的杂牌军,又有日本侵略军和汪伪和平军,情况十分复杂。严墓的中共党员与抗日青年在日伪夹击中进行斗争,一度成为吴江县抗日活动的基点,成为中共地下党隐蔽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听到来我家上海安远路899弄70号暂住治病的吴江原抗日游击队成员吴仲弢(音:涛)伯伯回忆:</p> <p class="ql-block">抗日游击队缴获了一挺崭新的机关枪,正待试枪。大个子号称“猛张飞”的战士埋伏在雷墩荡的芦苇丛中,等前来巡逻的鬼子汽艇进入射程,端起机枪“突突突”就是一梭子,当场撂倒了两三个鬼子。再开枪时,机枪突然卡壳了。本以为武士道精神小鬼子一定会乘机冲上来,谁知鬼子也怕死:对方有机枪,是大部队,打枪的不要,撤退的干活!我方游击队也紧张的“姚明”_要命!</p><p class="ql-block">这真是:关键时刻枪卡壳,敌我双方都紧张,鬼子居然也怕死,留作故事笑今朝。</p><p class="ql-block">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p> <p class="ql-block">(三)从黎里走出的中共特科三杰__金大鹏、沈月箴和我父亲萧心正</p><p class="ql-block">1939年,吴江严墓聚集了一批风华正茂的“武抗”成员,他们中有金大鹏(黎里人)沈月箴(平望人,黎里是她第二故乡)萧心正(黎里人)等爱国热血青年。当年的历史照片上:左为金大鹏,中为萧心正,右为沈月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当年武抗成员1939年的合影底片,金大鹏、萧心正、沈月箴(读音珍字)是我父亲历经风雨保存下来,八十余年仍然清淅,精神不灭!</p><p class="ql-block">金大鹏_文武双全,口若悬河,过目不忘。</p><p class="ql-block">沈月箴_被柳亚子先生誉为吴江“花木兰”,历史学家李亚农有诗赞她:”绰约风姿绵绣才,当年秋瑾似重来,征人何幸沙场里,得见奇葩烂漫开。"</p><p class="ql-block">萧心正_性格较内向,文笔较好,抗日刊物“义旗”“敌忾”等的许多宣传文章等都出自他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大鹏一次带领4名游击队员,潜入大汉奸叶冠吾家中,当胸叭叭就是两枪,一举击毙了祸害民众的汉奸大恶霸,极大的震摄了敌伪人员,鼓舞了抗日民众的士气。</p><p class="ql-block">50年后,吴江党史办的展览会上标题醒目的《巧诛汉奸叶冠吾》_图中间参观者为萧心正。</p> <p class="ql-block">吴江党史办展示的我党在抗日期间的发展:中共中央特科系统与中共浙西特委系统。</p> <p class="ql-block">吴江县近现代爱国历史人物革命事件展览</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非影视剧中的离奇夸大的)传奇美女特工__沈月箴!</p> <p class="ql-block">沈月箴的故事更多了,非常了不起。这里仅讲3~4个:</p> <p class="ql-block">1941年皖南事变后,沈月箴转移至新四军淮南根据地,成为华中情报部部长潘汉年的秘书,秘密来往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传递情报文件,护送领导干部出入敌占区,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有一次,潘汉年(见照片)下达中央指示:</p> <p class="ql-block">沈月箴用放大镜读抄微缩胶卷的六大文件送达延安。</p> <p class="ql-block">为小K(潘汉年)搞到通过沦陷区的“良民证”。这是暗藏伏笔的一枚棋子。我父亲萧心正也有一功。</p> <p class="ql-block">(四)萧心正严墓脱险记</p><p class="ql-block">1940年末,蒋介石反共浪潮又起,在吴江的反共势力以游击县政府里有共党分子活动为名,扣留了萧心正,正待审问,县长沈立群得知形势危急,立马赶到,以顾祝同长官来压住对方,保出萧心正(小舅子)。</p><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反共势力越发猖狂,戴笠指挥的忠义救国军到处搜捕共产党员,一日突然袭击联络点,要捉拿萧心正,沈文潮等三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捕。我父亲在严墓街上购物得到朋友冒死报警立刻“滑脚”,跑至黎里老家躲避,逃过一劫!而另二位地下共产党员一名积极分子被捕不肯吐露萧心正的消息被敌特活埋于桑树林中,至今未能找到遗骸。此故事被写成《萧心正严墓脱险记》,成为吴江党史教育资料之一,但也在文革中造反派追揭“叛徒”的证据,萧心正吃尽了精神和肉体上的苦头…</p><p class="ql-block">县长沈立群试图救出三人,也被反共敌特扣留软禁,后因他大哥沈鹏为全国知名絲绸大王,根基深厚,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民国上海市政府总务科长,代理财政局长、江苏省民政厅长、西南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政务处长等。解放前随张群(台湾的外交部长)一起去了台湾,任蒋介石总统府参议兼档案室主任(这是后话)。军统负责人冷欣害怕事情闹大,将沈立群放出。</p><p class="ql-block">父亲萧心正也撤到上海,由上海地下党社会部吴成方领导继续斗爭。</p><p class="ql-block">沈文潮、虞仞千、袁璋革命烈士三死换一生,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图为忠义救国军(剧照):1939年2月,军统局将特务武装上海别动队扩编为“忠义救国军”。在江苏太湖周围,与敌伪军勾结,共同对付共产党新四军。</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军统局将忠义救国军改为交通警察总队。</p> <p class="ql-block">盛泽名人__沈鹏(1883~1982)字之万,沈立群的大哥。他在台北过九十大寿时,蒋经国还题“寿”字祝贺。</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地下党俞志清烈士(沈立群的侄女婿),区长兼游击大队长被敌顽从背后偷袭中枪身亡,时年26岁。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妻沈文静颁发“烈士证明书”。</p><p class="ql-block">这一段历史时期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抗日青年被日寇、敌顽所杀。被称作“严墓惨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烈士遗霜沈文静,其夫俞志清烈士牺牲时年仅26岁。</p> <p class="ql-block">(五)中共特工网</p><p class="ql-block">中共与国民党的斗爭,不仅是军事上的决斗,还有一大部分是谍战上的胜利。用现代的话语来戏说:周恩来是编织这张谍网的超级总指挥,早期特科领导人陈云陈庚“六只耳朵”耳听八方,伍(5)豪(号)密码无法破译,十面埋伏深藏卧底,大小“特务”不计其数:吴江有“民主人士”王绍鳌,汪精卫身边随从秘书、日语翻译汪锦元,蒋介石身边的少将高参段伯宇以及高级会议的女速记员沈安娜,打入76号的女谍关露,淮海战役中的国军军长韩练成,胡宗南的参谋长熊向晖,敌特务机关的"龙潭三杰”钱壮飞、胡底、李克农,还有白崇禧身边的秘书谢和赓,傅作义的女儿傅冬梅,以及台湾岛上的吴石中将高参等等大“特务”,</p><p class="ql-block">像我父亲是在情报网末端的小“特务”。</p><p class="ql-block">[萧心正在1940年2月受“八办”领导搞情报,1941年9月~1942年2月打入日本特务机关_滿州株式会社调查室上海办事处任电讯工作,1942年6月~1944年12月在中共华中局情报局任情报工作并打入国民党江苏省第三区党务专员办事处,1945年9月~1945年10月打入忠义救国军淞沪区第四分区指挥部情报室任付主任,收集整理情报。]__摘至萧心正同志追悼会悼词。</p> <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看到这里,连我自己都感到奇怪?先前忠义救国军要捉要杀萧心正,怎么一会儿又要自己送上门去!这里一定有问题?其实多亏了科学不发达,没有电子档案,没有网上追逃,没有“陈希同”_成系统的纸质档案,填写履历表时亲属中有两名国民党官员,再塞些钱财,一混就混了进去,就成了三重间谍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萧心正打入日顽情报部门用合法公开的身份搜集各方电讯情报,悄悄地用蝇头小字记录在卡片上(图中是解放后父亲书写的蝇头小字,在一枚1角的钱币大小的地方能写十几个小字。)交给单线联系的地下党领导人,先是吴成方,后是刘人寿。</p> <p class="ql-block">刘人寿是潘汉年情报系统上海站的负责人,他搜集的德国法西斯即将进攻苏联的重要情报电告延安,与重庆另一地下党阎宝航情报系统和中共延安破译小组三方共同证实德国即将进攻苏联,毛泽东十万火急 致电斯大林,使苏联提前一天作出防备措施,减低了损失。斯大林致电中共表示感谢!淮海战役的第一份国民党军队布防图情报是由潜伏国民党高层的中共特工吴仲禧截获,交给潘汉年。潘将情报转交刘人寿,由刘发往延安党中央。这份国民党绝密情报,后被称为《徐州剿总情报》的密电,对人民解放军淮海前线指挥部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色特工,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图为刘人寿晚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时而西装革屐出没咖啡厅,时而长衫马掛茶馆店吃茶。表面风流潇洒,内心十分紧张,一个不小心,脑袋就要掉啦!</p> <p class="ql-block">家中二楼窗口,放着一盆花:放在左边,平安无事;放在右边,就有危险!一次姑妈有事去苏州三天,把钥匙交给“走做”__现在叫钟点工,她来打扫时把花盆移到了右边,这下闯祸啦!父亲回家时远远望见危险信号,拔脚就走,今天孵浑堂(浴室),明天住客店。等姑妈回沪一看,将花盆搬回原处,父亲才敢进门,闹了个大乌龙事件,吓得不轻。这是父亲讲给儿女听地下斗爭时的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金大鹏在严墓惨案后也撤至上海,在潘汉年系统另一条战线工作,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游刃有余地溶入报社记者群中,暗中从事地下党情报工作,因苏联国际间谍“左尔格”事件(通过日本反战人士中西功、尾奇秀实打入日本军界高层,窃取战略情报,有关日军到底是南下,还是北上。牵涉到斯大林调兵从西伯利亚回欧洲打德国?!)被日方破获,牵出苏、日、中一大串情报人员,1942年7月,金大鹏与同住一处“堂兄”郑文道一起被捕,押送途中郑文道(与日本反战人士单线接头),为掩护战友,突然跳车自杀!救活后在医院里跳楼再次自杀身亡!壮烈!![这段史话被载入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第二战场》的史实里。]</p> <p class="ql-block">上图:金大鹏</p><p class="ql-block">金大鹏被捕后一直装糊涂,不承认有间谍活动,后被关在南市监狱,经常受我姑妈接济,送些钱物和食品,才不至饿死。2000年后我在整理父亲资料时发现一叠金大鹏从监牢里寄出的信件,(图中信签上:湘姐是我姑妈,萧耀庭是我叔)信里有这么一段话:有人问我为什么进监牢?我回答:因为穷,家里没饭吃!現在好了,一日三餐有人管饭吃…这多幽默呀,革命的乐观主义。</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金大鹏再获自由。</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托人把这些信件转交金家,在金宇澄的《回望》中也有展现。</p> <p class="ql-block">1944年7月,在淮南新四军根据地的沈月箴因患肺结病加重,回上海治疗。8月,潘汉年调到上海,沈即在潘手下工作。抗战胜利后,沈月箴因身体太差,脱离了原岗位。</p> <p class="ql-block">沈月箴爱好旧体诗词和弹词,解放后曾与评弹大师杨振雄合作,(笔名费一苇),编写出《长生殿》、《武松》、《西厢记》等长、中、短篇弹词。</p><p class="ql-block">其中《武松》是杨现编现演的,“星儿俏,月儿皎,良夜迢迢;透瓶香,出门倒,心底火烧;挺胸膛,提棍棒,怕什么虎豹…”这样优美的唱词都是由沈月箴当天急就章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长生殿》于1992年获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p> <p class="ql-block">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失)鞋,狼终于来了!一天,父亲被日本宪兵队抓捕,他自己也丈二和尚_摸不着头脑?党一再教育地下党员,如被捕无论如何不能叛变,不能泄露组织和同志,不能泄露党的机密,考验的时候到了。过堂时才知道日本人要抓的是军统中的一个反共头子,机会来了。萧心正先是佯装什么却不知,上了刑法挨了鞭子来个打熬不过交代出另一个知道军统头目行踪的人。没有牵出任何共产党的线索,就这样被判有反日行动的一般成员关进了提兰桥监狱,直到日本1945年无条件投降才被放出。这体現了父亲临危不惧,机智化解灾难,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p> <p class="ql-block">(6)临近上海解放的日子</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起,萧心正任上海的中纺十七棉的厂长室秘书,晚上在阁楼上打开短波频道的电子管收音机(俗称无线电)抄收延安电台的电文,里面有什么内容,他也不知道!原来潘汉年情报系统由刘人寿领导,收、发报员都没有密码本,谁也不知道内容,由专门的密码员译出电文,这样,即使电讯人员被捕,也不可能泄密。《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白同志就在刘人寿手下任发报员(单线联系),连刘人寿自己也收听延安短波电台,这是为什么?因为短波电台功率小,通过电离层时衰减很厉害,声音时大时小,有时轻得甚至听不见,所以必须使用耳机收听,如果用喇叭,声音小时听不见,音量大时响得不得了,岂不刮塞(出乱子)。所以多一人不同时段收听,才不会漏掉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特务为了破获中共隐蔽电台,引进了美国电波测向车,以及采取在我电台发报时区域停电的方法,缩小搜索范围,最后逮捕了李白。那天,刘人寿在需发报前先与李白预先打电话通知,但接电话的不是李白,暗语也不对,刘就知道出事了。后通过内线知道李白被捕了。我党当时也不知道敌方采用何种手段来侦测。为避免再损失不多的谍报人员,刘人寿紧急通知萧心正暂停收听延安电台活动,采用交通员递送情报,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使用宝贵的备用电台。刘人寿接潘汉年指示,紧急撤离上海到香港。</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夕,萧心正单身留在中纺十七棉厂内组织工人护厂斗爭,并参加策反国民党残余部队起义工作。</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20天,上海浦东戚家庙,李白、秦鸿钧、张困斋被称为“电台三烈士”与其他革命战士共</p><p class="ql-block">11人,为上海解放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刘人寿从香港返回上海工作。</p><p class="ql-block">1952年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后调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p> <p class="ql-block">《智擒太湖匪首胡伯龙》</p><p class="ql-block">吴江日报一一余志强一一2012年2月3日</p><p class="ql-block">[剪辑]1949年11月某晚,一人闪进盛泽镇沈家老宅,沈文彬认出是太湖匪首胡伯龙的亲信,那人说:“我家司令被追得紧,准备从上海经舟山到台湾去,因你家沈鹏是国民党大官,到台湾可有个靠山,所以请你一起去台湾。三天后到上海码头碰头。”…沈文彬惊魂未定,怎么办?他想起有一堂弟沈文达是中共地下党,解放后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沈文达岳父張承宗是上海市副市长,请他们抓住这股顽匪,为民除害。</p> <p class="ql-block">沈文彬乘轮船到达上海十六铺码头,一土匪招来黄包车,来到石门二路沈文达家。</p> <p class="ql-block">不巧,沈文达出差去了。不一会,匪首胡伯龙也来了,商量起怎么去舟山等问题。胡伯龙给了个联系电话,走了。这时堂哥沈文起回来了,问明情况后说:“这事情好办,堂叔沈立群有个小舅子叫萧耀庭,是地下党萧心正之弟,与上海公安局水上分局局长金大鹏很熟,找到他们定能解决。”</p> <p class="ql-block">在静安寺的一家咖啡馆里,金大鹏与两名便衣公安,沈文起、沈文彬和萧耀庭。六人一起商量如何抓捕匪首胡伯龙,最后金说:我们前几次要抓胡都让他跑了,这次多亏了沈文彬。约胡明天下午3点在外滩公园见面,我们设伏擒他!</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5日下午3点,外滩公园门口,沈文彬发出信号,一群便衣警察一举抓获太湖匪首胡伯龙,之后将残余土匪一网打尽,沈文彬为国家除恶立功!</p> <p class="ql-block">至今我还保存着70年前父亲使用过的革命文物一一美制双耳机,我的少年时代读到《我们爱科学》里介绍的给耳机磁铁充磁的方法修复了耳机,通过它连接自装的矿石收音机收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社会主义好”的歌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老父亲萧心正给孙辈讲述当年地下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集完》</p> <p class="ql-block">时隔五年,再次修订成美篇,增加了一些图片,修正了一部分差错,给自己留些念想,给萧家留部分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