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篇 《孔子传》(6) |孔老师尴尬了,看他如何防御

肪姐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总会时不时带着一颗觉察的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心理,看看当一个人处境不利时,是如何防御自己不受伤害的。读《孔子传》也不例外,从两则故事里,我也看到了孔老师的防御,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科普一下心理防御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心理防御又叫自我防御,其机制是动物的本能性,是人的心理潜意识的反应。如,当别人抬手打你时你会不自觉地用手挡;当危险来临时你会本能地逃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防御是人无意识选择的生存模式,是人本能的反应,也是本我的部分,反映的是自我对本我的压抑。无论心理活动还是行为,其动机都是保护自己,让自己避免体验不愉快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御有哪些种类呢?根据防御性质,可分为自骗型、逃避型、攻击型、代偿型、建设型和其他防御类型,如,情感隔离、理智化、固着、利他等。以下情景中使用的防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犯错误的时候,千方百计找理由(合理化),为逃避惩罚总推脱责任,无意识地把错误推给别人(替代),本能不自觉地否认是自己的错误(否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有好的事情发生时,你会感觉是自己的努力和出色,是自己的功劳(投射)。当自己不开心苦闷的时候,本能地掩饰,把苦闷压在心底,默默孤独地忍受怕别人知道(压抑)。当碰到有眼缘好感的,会与其亲近,并移情相随(移情)。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孔老师在两次遭遇子路的面质时,他用了哪些防御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感谢美友阿虎拍的美照《山茱萸》</span></p> <p class="ql-block">故事一:乱臣贼子公山弗扰曾召唤孔子去做官。“子欲往。”但弟子子路想不通。他对老师说,“你天天的满嘴仁义忠孝,君君臣臣,怎么一听叛贼要给你个官当,原来你教我们的那些全扔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路一句牢骚,让孔子感到比较难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今天确实一时被心中的欲念(太想当官)给蒙蔽住了,一听有人召自己,真是高兴,欠衡量喜形于色,以至于在弟子面前都丧失了往日的矜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得意忘形呢,被子路一句话如同凉水泼头一般,一下子给孔老师浇醒了。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做出的事儿大家都看着呢,现在怎么收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要是说,“对不起各位同学,为师错了,不该被小利蒙蔽,不该有这样的举动,为师向大家承认错误。“ 他能这么说吗?不能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不顾脸面承认错误,这倒不难,难的是以后你怎样再教育大家。老师有这么一个心口不一的先例,以后再教育学生们什么仁义道德,这底气就不足了。学生们要是跟你较劲,日后拿出你这么个糗事一说。一定让你哑口无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知道,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自身洁净,才能在讲台之上有底气来教学。所以孔老师这个时候很难承认自己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孔老师是怎样自圆其说呢?他这样说,“来召我的人难道是白召的吗?要是有人用我的话,我将再建一个东周,兴起周朝的文武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附原文】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感谢美友阿虎拍的美照《山茱萸》</b></p> <p class="ql-block">故事2: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游列国,孔老师为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国家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可惜呀,仍然没有哪个国家肯用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这个时候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碧玺,向孔老师发来的邀请函。当时年近花甲的孔老师和得到公山弗扰的召唤反应一个样子——子欲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子路又想不通了,他当时就说,“从前呢,我曾听老师您告诉我们,亲自做坏事的人的那里,君子是不去的。而如今呢?碧玺盘踞中牟叛乱。召您,您却要去。这算怎么回事呀?您这不是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子路这次的话,有点重了,伤了孔老师一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也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就直接反驳说,“不,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你难道不知道,有种坚硬的东西是怎么磨也不会磨薄的,有种白色东西是怎么染也不会染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这时把自己比成金刚石了。那意思是,你怎么能够担心我呢?你别忘了我是谁,我是一般的意志薄弱之人吗?我完全可以做到深入敌人,出淤泥而不染,弄不好我还能把他们给统治过来。还是那句话,我在那里再建一个周朝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的气还没撒完呢,你看,他继续说,“那不然你让我怎么着?你让我怎么着?我难道是一个刨瓜吗?一个葫芦吗?哪能只挂在哪里?而不识路不吃饭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附原文】: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老师的防御你看明白了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