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化 国之瑰宝》——上海知青杂志卷首语系列之二十一、二十二合集

吴桂森(园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知青文化 国之瑰宝》:上海知青杂志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集截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美篇插曲:田野静悄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知青文化 国之瑰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二十一、二十二期合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4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我们躬逢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今日中国站在新的位势,时代需要我们以大格局去谋划,以大智慧去破题。</b></p><p class="ql-block"><b> 《论语》有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谈及的是文与质的中庸均衡,是中国文化中一条渊源古远的重要哲理。如果引申开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文质彬彬,然后中国。</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眼前气象万千,历史气脉贯通,文化能量聚合,我们走进了知青时代。</b></p><p class="ql-block"><b> 大时代呼唤大文化。</b></p><p class="ql-block"><b> 文化不是化妆品,文化是一个民族骨髓里的东西。文化的坍塌远比肉体的毁灭更可怕。个人如此,国家亦然。</b></p> <p class="ql-block"><b> 历史的延续需要文化的传承。回眸历史,一个国家纵然再强大,如没有文化传承,也只能留下废墟。</b></p><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不是只能供人凭吊的废墟,不必发思古之幽情。知青文化是心灵的草原敖包,人们从这里走过时,都把自己的希望和祝福放在它的身旁。那是一种引领,一种理想,一种召唤,一种心灵的慰籍。</b></p><p class="ql-block"><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文化之根,根在诸野,根在民间。</b></p> <p class="ql-block"><b>  当下还有什么文化比广阔天地中摸爬滚打过的知青文化更有底气,更接地气,更具元气,更富血气,更加大气?</b></p><p class="ql-block"><b> 敦煌学已在国外,知青学也在国外?中国当代文化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今日中国文化发展路在何方?中国真实的软实力又在何处?</b></p><p class="ql-block"><b> 去过早春的山野,方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境地。走进广阔天地,始知知青文化的云水襟怀。</b></p> <p class="ql-block"><b>  文化化人,润物无声,知青文化,静水深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知青文化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道于心,是一代人在历史的孤寂中深深感悟所引发而勃发。不论国人是否理解知青的孤寂,是否愿意和知青对话,事实上,知青文化正是当下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是今日中国之声。</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毅然决然固守着中华文化的血肉长城,知青文化滋润今日中国。</b></p><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是一座正在开采的人类文化富矿,其具有的价值怎么说都不为过。</b></p><p class="ql-block"><b> 至今还不能忘怀苏联文学作品《海鸥》中所描述的丹柯故事:在夜雾笼罩的森林中,为了让迷路中惊慌失措的人们相信自己,丹柯毅然撕开胸膛,捧出自己的心照亮黑暗中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是否一定要经历太多的抛弃,我们才懂得不言放弃:是否还需太多的磨难,我们才能理解“知青文化”对于今日中国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国人对知青文化的认同过程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b> 虽然有人对于知青文化还不乏指责,心存芥蒂,难释前嫌,但是知青文化浩浩荡荡,不可阻遏。</b></p><p class="ql-block"><b>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在碰撞在砥砺,其间经历的困惑、惊喜、自省、自信折射出一个伟大民族再生之路的传奇经历。以其先觉、先行推动中国文化向前发展,推波助澜,不断成长壮大。</b></p><p class="ql-block"><b> 一代知青——人不论左、中、右,地不分红、黄、黑,海纳百川,包容并蓄。于是知青文化走向广阔天地,于是知青文化天地广阔。</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知青文化逐渐进入主流社会,舒枝展叶,开花结果,其为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开拓了新的空间,其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靠基础。</b></p><p class="ql-block"><b> 毋庸置疑,今日中国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全面推动知青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尊重和理解。</b></p><p class="ql-block"><b> 能否创造出属于知青时代的新文化,这是考量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维度,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重要文化使命。小桥流水,大江东去,国人自会揣摩;晨钟暮鼓,金戈铁马,社会亦有权衡;瓦釜雷鸣,金声玉振,历史当可辨别。</b></p><p class="ql-block"><b> 泱泱中国,千古风骚,知青时代,文脉相承。国人终究会凝神倾听一代知青的心路历程。国人终究会为知青文化所积淀的历史情怀而感动而行动。</b></p> <p class="ql-block"><b>  今日中国文化立国,协和万邦。知青文化在滋润着一代知青心灵的同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丰富着中国多元文化的色彩。</b></p><p class="ql-block"><b> 知青背负着丰实的文化行囊,以其自觉的文化担当成为当下民族复兴的先行者,从容不迫,心存高远,豪气干云,已进入知青时代,欣慰着,前行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