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3月11日),我们一行离别南阳市来到内乡县,在该县我们游览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衙,并在歇息了一晚。昨晚吃饭时白主席提议回去的路线,去看看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水渠的渠首入水口,(南水北调东线在江苏镇江至山东威海,西线规划把喜马拉雅山的水引至新疆甘肃等省)去看看南水北调的源头丹江口水库,回家顺路经襄阳时去看看襄阳古城,米家祠,古隆中等,白主席的提议大家一致赞同称路线设计的好!</p><p class="ql-block">所以今天的美篇补充了昨日在内乡县参观古县衙的图文,加上今天游览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景区,丹江口水库景区,襄阳米家祠和夜游襄阳古城的内容,照片文字较多,按一,二,三排序发图。</p> <p class="ql-block">一,游览内乡县古县衙</p><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p><p class="ql-block">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p> <p class="ql-block">二,游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景区</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丹江口水库,渠首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丹江村),用水调度权属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被誉为"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约1432公里,调水量一期工程完成后年均为9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引水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32分,历时10年建设,号称世纪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正式开闸送水。</p> <p class="ql-block">三,游览丹江口水库(电站)景区</p><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1]、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p><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水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水库多年平均面积700多平方公里,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被誉为“亚洲天池”。</p><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5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保持优良。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开始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4个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量最高。丹江口大坝附近水质透明,水面宽阔,风平浪静,使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p> <p class="ql-block">大家高兴,比一比,看谁扔的远。</p><p class="ql-block">忘记了年龄,也不比身份,尽兴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参观襄阳米公祠</p><p class="ql-block">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p><p class="ql-block">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汉江之畔,原名米家庵,是纪念中国古代,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米公祠始建于元朝,扩建于明朝,是襄阳市境内标志性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明、清代古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五,夜逛襄阳古城看灯景</p><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襄阳城区)自东汉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p><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古城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襄阳古城共有六座城门,即震华门、临汉门、拱宸门、阳春门、西成门,文昌门。</p><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与昭明台、仲宣楼、鼓楼、襄阳护城河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中华腹地山水名城。襄阳明清古城墙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与国内其它古城镇携手成立“中国十大古城镇联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