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太清宫|世界最大老子像

博物影苑

前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听说崂山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子像,还能看到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穿墙处,本期我们探访崂山太清宫——</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和避暑游览胜地——</b></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黄海之滨,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仙山,荣获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崂山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核心游览区主要包括流清、巨峰、<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清</b>、华严、仰口、九水、华楼七个游览区;</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崂山十二景分别是太清水月</b>、巨峰旭照、龙潭喷雨等。</p> 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 <p class="ql-block">  太清景区位于崂山景区的东南部,风景区面积为3平方公里,保护地带面积为17.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景区特点是:道教胜地、古树名木、名人刻石、天然海石、飞瀑流泉、江南植物及独有的宋代寺庙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太清景区方圆百里内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在最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之说,而太清宫是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p> 崂山太清宫 <b><font color="#ed2308">【 崂山太清宫 】 </font></b><br> 又称下清宫、俗称下宫,坐落崂山南麓的老君峰下,南临黄海碧波万顷,背依奇峰山峦叠嶂,左为桃园峰,右为重阳峰,背依老君峰,无严冬酷暑,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多样,故有北国小江南、神仙洞府之称。<div> 山之奇伟,海之壮阔,树之茂盛,为这座千年道教名观平添了几分神奇仙气。 </div> 崂山道士天下闻名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游览崂山之后,留下了两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道士》和《香玉》。如今在太清宫中仍可找到小说中的原型。 其中崂山道士穿墙的传说,更给太清宫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b><font color="#ed2308">  【 前世今生 】</font></b><br> 太清宫为崂山道教和全真道随山派祖庭,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著名道教人物丘处机、张三丰都曾来此修道。<div> 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每朝每代都对其进行过修葺。现存的154间殿堂均为明代遗存,至今仍保留着典型的宋代建筑遗风,在国内道教建筑中极为罕见。</div> <font color="#333333">  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崂山</font><div><font color="#333333">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在此处始建三官庵。<br>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道士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后在此创立崂山太清宫。</font><div><font color="#333333"> 金泰和八年(1208年),全真道掌教邱处机在崂山太清宫谈玄传道,从此崂山道教和太清宫名扬天下。</font></div></div> <b><font color="#ed2308">  【 建筑格局 】</font></b><div> 整个道观占地3万平方米,殿堂、房舍154间,建筑面积2 500平方米。以三大殿为主体,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div><div> 主要由忠义祠、元辰阁、元君阁、祖师殿、钟鼓楼、东华帝君殿、西王母殿等建筑构成。另有逢仙桥、关岳祠、神水泉、老子露天神像、蒲松龄雕像、康有为题诗刻石、穿墙影壁等知名景点。</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 石牌坊 】</b></p><p class="ql-block"> 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面阔15米,高9米半,为白色崂山花岗岩雕筑。 </p><p class="ql-block"> 牌坊正面阴刻镏金“崂山太清宫”大字,由全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背面阴刻镏金“阁苑圣德” 四字,由时任道长刘怀远题书。 </p> <p class="ql-block">  牌坊上纹饰图案寓意深刻:鹤鹿同春、事事如意、有财富俸禄。12生肖,道家称12地支,再配以10天干及阴阳五行,又构成了60花甲子又称60太岁,</p><p class="ql-block"> 牌坊四根冲天柱上的四条龙代表四季,牌匾中间正反24条龙代表24节气。而整个石牌坊从底到顶贯穿有101条龙,形态各异,代表着崂山太清宫是百里挑一的风水宝地。</p> 整座石牌坊造型别致,雕刻精湛,庄重大气,雄伟壮观,成为崂山太清宫的代表性标识。石雕堪称艺术佳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道法自然”照壁</b></p><p class="ql-block"> 在太清宫的正门对面,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合晨钟暮鼓之说,以警示众道士勤修苦练,不可虚度光阴。</p> <b><font color="#ed2308">太清宫的第一道门是山门,大门匾额写着“崂山太清宫”</font></b><div>两侧分别立有一对石狮子——<br></div> ——山门内两侧供奉着道教的四大护法天师:三眼灵光马灵耀、黑虎玄坛赵公明、威灵瘟元帅温琼、南宋名将岳飞 验票进入宽敞的院落。通道两旁是钟楼、鼓楼—— 屋顶上的五脊六兽金光灿灿—— 再往前走,看到有两座雄伟的建筑,分别是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君阁供奉碧霞元君,消灾降福之神。 元辰阁正中供奉的是斗姆元君,是道教神祇。 <b><font color="#ed2308">太清宫的第二道门是仪门——</font></b><div> 中间的门是皇帝专用御道,平时不开,游客走两侧偏门,左文右武。</div><div> 篇额正面书“崂山太清宫”、背面书“洞天福地”——</div> 门上还有多幅有关道教的画 精美的铜香炉—— <b><font color="#ed2308">【 三官殿 】</font></b><br> 三官殿是三清宫中最大的建筑群,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 <b><font color="#ed2308">天、地、水三官即祖先尧、舜、禹</font></b><div> 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誉为“地官”。大禹呢继承了父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水官”。</div> 七真殿中供奉着“全真七子”,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 丘处机等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祖师殿中供奉着为道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张三丰、张廉夫和王重阳的神像。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终南山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br>  后来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都曾修道崂山。王重阳带领全真七子在崂山地区开宗立派,兴观布道,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崂山太清宫之古树篇 <b><font color="#ed2308">太清宫古木多达百株——</font></b><br> 道观内松柏参天,虬枝交错,在崂山古树中首屈一指。据统计,现存汉柏、唐榆、宋银杏、元山茶等珍稀古树名木114株,树龄在2100年以上的2株。 <b><font color="#ed2308">“绛雪”山茶花—— </font></b><br> 三官殿前,有两棵高达8米多的白茶花和红耐冬,相传是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亲手移植于此,树龄已超过500多年。 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据说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的“绛雪”,就是这棵耐冬树的化身。如今,树前立石勒“绛雪”二字,以供观赏。 <b><font color="#ed2308">  700多年古银杏树——</font></b><div> 银杏树是非常珍贵的木材和观赏树种,适合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因太清宫地处“小江南”,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土质优良,经由崂山水灌溉,故而枝繁叶茂。</div><div> 据统计太清宫内百年古银杏有21棵,其中1000年以上的5棵,700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8棵。</div> <b><font color="#ed2308">古银杏树龄1100余年,相传为宋初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 </font></b> 据《崂山太清宫志》记载,两树“春先荣,秋晚凋,较之别树相差数十日”。 <b><font color="#ed2308">银杏树龄1100余年,相传为宋初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 </font></b><div> 刘若拙手植两株均为雄性,树龄1100余年,西侧树高24米,胸径1.13米,冠幅13米;东侧树高25米,胸径1.58米,冠幅17米。</div> <b><font color="#ed2308">700多年的古侧拍——</font></b>高15米,冠幅达10米; <b><font color="#ed2308">汉 柏——</font></b><div><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据说是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font color="#333333">终南山道士张廉夫在崂山初创太清宫三官庵时,亲手种下的圆柏,</font>高约25米,树围5.25米,需要3至5人才能环抱。</div><div><div> </div></div> <b><font color="#ed2308">“汉柏凌霄”</font></b><div> 据说是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崂山太清宫开山始祖张廉夫在崂山初创太清宫三官庵时,亲手种下的圆柏,历经2100余年的风霜。 </div><div> 这棵位于三皇殿内的圆柏主干上分别生出两株攀援植物凌霄和盐肤木,形成一株三属的自然奇观,一年四季都长青永绿,富有生机。 堪称一绝,被命为“汉柏凌霄”。</div> 而存活至今的两棵汉代圆柏也成了现在青岛最长寿的古树。 上清宫院内一株紫薇,树龄已有240余年,一株桂花,树龄也在200年以上。 <div><b><font color="#ed2308">  “龙头榆”古榆树——</font></b></div><div> 树龄 1000多年,为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的,故称“唐榆”;又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 </div> 唐榆树高18.2米,胸径1.3米,树龄已有1100余年,居全国古榆之冠。 绿石龟——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院外一旁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横亘在三宫殿的院墙之上,石头上面雕刻着“逢仙桥”,传说是名道刘若拙遇见神仙踏雪无痕的地方。</p> <b><font color="#ed2308">  《孔子问礼于老子》雕塑——</font></b><div><font color="#333333"> </font>书案上数卷竹简,书案两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两位文化巨人孔子与老子正从容指谈,老子古貌神闲,孔子虚怀仁秀。</div><div> 公元前538年,孔子问道于老子,涉及礼、仁、道、乐等知识。孔子告诉其弟子: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老聃,真吾师也!</div> <b><font color="#ed2308">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雕塑——</font></b> <b><font color="#ed2308">  关岳祠供奉着岳飞与关羽——</font></b><div> 位于三清殿的西侧,传说是当年蒲松龄住所。他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b><font color="#ed2308">  蒲松龄书亭——</font></b><div> 飞檐、红柱、木结构的小亭,传说是蒲松龄创作《崂山道士》的地方,传说当年蒲松龄月夜独坐亭中凝思,忽见对面墙上有人一闪而过,像是穿墙而去,原来却是送茶道士的影子。蒲松龄由此受到启发,写了《崂山道士》。</div> 亭西侧的白粉墙,即蒲松龄笔下的“道士穿墙壁”。据传说便是崂山道士穿墙而过的地方,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b><font color="#ed2308">  蒲松龄先生——</font></b><div> 原在崂山太清宫旁建有蒲松龄写书亭,后坍塌。近年来在“关岳祠”旁恢复了蒲松龄写书亭。</div><div> “神水泉”三个字为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亲笔手迹。</div><div> </div> <b><font color="#ed2308">神水泉——</font></b><div> 崂山特产矿泉水,尤其神水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被誉为崂山第一名泉。</div><div> 历史记载,蒲松龄曾旅居太清宫,与道士汲古井清冽之水,煮崂山醇香之茶,迎着松风,听着海涛,闲话古今,灵感启发,从而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div> <b><font color="#ed2308">【 三清殿 】</font></b><br> 是太清宫第二大主殿,为长方形院落建筑群,由一个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主殿属砖石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正殿供奉三清神像,东偏殿供道教全真派最初的创立始祖东华帝君,西偏殿供奉西王母。 供奉道教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b><font color="#ed2308">【 王母殿 】</font></b><div> 供奉西王母、太阴星君、九天玄女神位。西王母为道教地位最高之女神,为阴气之精,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之气。太阴星君,即月神。九天玄女,西王母的使者,俗称九天娘娘、玄女,司兵,主兵杀之职,轩辕黄帝之师,授黄帝兵符印剑,是道教信仰中的战神与美神,为正义之神。</div> <b><font color="#ed2308">【 东华殿 】</font></b><div> 供奉东华帝君、太阳帝君、南极长生大帝神位。东华帝君,即东王公,为阳气之精,与西王母分管阴阳二气。太阳帝君,即为太阳神。南极长生大帝,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即为南极仙翁,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道教认为东华主福、南极主寿。</div> <b><font color="#ed2308">  【 三皇殿 】</font></b><br> 始建于唐代,道士李哲玄根据九宫八卦的方位将三皇殿建于“开门”位置,奠定了崂山道教庙宇园林建筑的基础,为长方形院落建筑群,并排列有两座殿堂,主殿是三皇殿,副殿是救苦殿; 三皇殿中供奉的是“天皇”、“地皇”、“人皇”三位神仙,分别代表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氏族领袖枣伏羲、神农、轩辕。 <b><font color="#ed2308">【 救苦殿】</font></b><div> 传说救苦天尊专门济世救苦,拯救世人脱离苦海,帮助世人解脱困境。</div> <p class="ql-block">  门外两侧的石墙上,各镶嵌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道教全真道龙门派开山始祖丘处机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全文。</p> <p class="ql-block">  三皇殿两侧,供奉有民间医学家枣扁鹊、张仲景、华佗、皇莆谧、孙思邈、王惟一、钱一、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的神位,意在纪念其广施普济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康有为《崂山》石刻——</b></p><p class="ql-block"> 诗与跋皆为康有为亲笔所书,颇有价值的刻石之一。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康两次专程来崂山太清宫游览。1923年,其寓居青岛福山支路5号“天游园”,直到1927年病逝。</p> 太清宫后部是塔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千年盛典方丈升座暨传戒典礼图片——</b></p> <b><font color="#ed2308">弘道院——有道乐表演</font></b> <b><font color="#ed2308">讲经堂——</font></b> <b><font color="#ed2308">聚贤堂——</font></b> <font color="#ed2308"><b>墨香斋——</b></font> 道教文化无处不在—— <b><font color="#ed2308">老 子——</font></b><div> 姓李名耳,字聃(dān),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被追认为唐朝李姓始祖,被列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div><div> 老子以博学而闻名,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千古传诵,享誉海内外。 </div> 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雕像就在崂山太清宫的后山上—— 拾级而上,登上108层阶梯,步步高升—— <p class="ql-block">  老子圣像高36.9米,象征着三、六、九三个数字所代表的道教修行的三个境界,底座28米,由339块锡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总用铜约15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现已成为崂山南线旅游的标志景观。</p> <p class="ql-block">  该像根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老子像制作而成,其俯瞰太清宫,面朝大海,左手食指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开天辟地,唯道独尊”,又意一阴一阳謂之道。</p> <p class="ql-block"> 老子像底座镌刻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p> <p class="ql-block">  老子雕塑的底座下还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厅,牌匾上写着:幽通深玄——</p> 老子的坐骑是牛,他脚下的石牛,就是以崂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 环绕四周,蓝天白云,苍松翠柏,空气清新——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今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真道祖师邱处机曾经称赞崂山:“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崖。海阔天高无浊秽,云深地僻转清嘉”。 <p class="ql-block">  崂山祈福</p><p class="ql-block">瑶池日落山峰奇,老子乾坤耸天立。</p><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祈福祉,天人合一归太极。</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走到海边,回望太清宫,远远的再望奇峰翠柏掩映下的老子像,品味道家“天人合一”、“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p><p class="ql-block"> 感谢太清宫,这里不仅有美景愉悦身心,更让我们放松自我,洗净灵魂,重新开始下一段精彩的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