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创新“1213”治理模式,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

仿山镇党建办

<p class="ql-block">  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十里铺村居民1165人,党员21人,后董村居民765人,党员32人,由于棚户区改造工作,两村统一拆迁安置于位于汉源路以南,人民路以东的新村中,仿山镇党委立足新村实际,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1213”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实现“服务在新村拓展,问题在新村解决,民心在新村凝聚”,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全面加强、治理能力全面提升。</p><p class="ql-block"> “1”是坚持党建引领下“一张网管理,一站式服务”理念。一张网管理:构建“科级干部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三级治理模式,统合新村各种资源,形成新村“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群众共建”的基层党建协调沟通互享机制,每月定期开展党群议事会,共商新村事宜,两年来累计为新村群众解决问题47件,化解矛盾冲突16起。一站式服务:依托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新村居民提供养老、医疗保险、就业咨询、失业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使得新村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等基本业务,为新村居民提供便利。</p><p class="ql-block"> “2”是充分发挥“两个党支部和两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十里铺村党支部和后董村党支部各成立了一支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双方合作,轮流组织打扫卫生、公益捐赠、疫情防控、慰问困难群众、举办健身活动、文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加强“三防”宣传,开展禁毒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调解居民矛盾纠纷。加强环境整治,创建文明城市,倡导绿色生活。两年来,新村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服务居民1700余人次,切实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和贴心人。</p><p class="ql-block"> “1”是“解决服务百姓群众‘最后一百米’问题。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一室多用、一专多能、一岗多责”要求,设置工作场地(人大工作站、政协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法律援助中心等);统筹社会资源设立服务场所(便民服务大厅、心理健康咨询室、中医理疗室、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面向新村党员群众、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开展就业培训、法治讲座和文娱活动等。新村依托十里铺卫生室,开展送健康上门服务,组建“医护人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提供义诊服务咨询、疾病康复指导、中医理疗体验项目,帮助居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新村党支部送关爱上门,开展“党建+人文关怀”探访慰问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为民办实事,重点为行动不便高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理民生事务,开展暖心服务,协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帮办代办民生事项,切实解决“最后一百米”问题。</p><p class="ql-block"> “3”是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法治方面,搭建法律援助所、人民调解中心,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全面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德治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最美儿媳、美丽小屋等活动,深入挖掘模范人物,倡导树立先进典型。自治方面,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接待制度,坚持每月一次联合接待,落实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协调解决人民群众的头痛事、烦心事,两年来共化解矛盾冲突7件。</p><p class="ql-block"> 如今,新村环境舒适宜人、文化娱乐丰富多彩,精细化的便民服务让居民对新村工作的满意度逐渐提高,新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明显提升,新村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下一步,仿山镇将继续完善“1213”治理模式,融合社会资源,汇聚群众力量,助力基层服务,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p>

新村

服务

党员

基层

治理

群众

居民

党建

开展

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