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表里河山”的省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的地理特征是该省的外围有黄河流过,而境内又有不少山脉,因而它具有“表里河山”的美称,意指“外面有河、里面有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山西流过,在吉县附近形成了世界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该瀑布落差可达30米,水雾澎湃,气势磅礴;距壶口十几公里的河津段又有气壮山河的“龙门三激浪”;此外还有阳泉的娘子关飞瀑、宁武天池、运城盐池、阳城蟒河等,这些都构成了“表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山西境内有五岳之一的恒山、佛教圣地五台山以及天龙山、灵空山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风景名山,这些山不仅是华北地区的“屋脊”,也构成了山西的“里山”。</p> <p class="ql-block">2.古戏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山西戏曲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因而,作为中国戏曲发展重要标志的戏台自然也就很多,据统计,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戏台有2886座,其分布几乎遍布山西各个地区,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戏台有6座。据戏曲史学家研究,元代是中国戏曲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山西省南部,村村有庙,有庙就必有戏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临汾市魏村牛王庙的元代戏台更是全国驰名。它建于129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元代的戏台大多采用乐楼形式,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古戏台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3.石窟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是石窟艺术的宝库,石窟寺和摩崖石刻遍及全省达46处之多,其中著名的有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羊头山石窟和龙山石窟等。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是我国著名三大石窟之一。它依山而建,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佛像、菩萨、飞天等造像5.1万余尊。石窟凿于北魏,从开凿到完工历时近50年,参加开凿的工匠达4万多人。石窟中石雕众多,大的高达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厘米,形态神采都很动人,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天龙山腰东西两峰,共21窟。各窟开凿年代历经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为最多。石窟中雕像体态生动,姿式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是石刻艺术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头山石窟位于高平县城东北18公里的羊头山。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共有石窟40余洞,充分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是我国罕见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朝初年,现存石窟8龛,分别刻有虚皇、三清、七真等道教诸神像40余尊。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迥然不同,是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珍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