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 声声入耳

宝玉(16279579)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隆重而来的年,眼下,离我们已经是渐行渐远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爆竹声声除旧岁,虎去兔来迎新春。今年春节,我们的神州大地上变化极大。元旦前,新冠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人们当然是自由自在了许多。同时,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对烟火爆竹的管控也有所放松,本地政府开了个口子:除夕、初一以及元宵节,可以在限定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对于违反规定者,情节轻微的,有关部门也只是给予劝阻,不再进行处罚。有些民间人士,则据此演译和诠释道:确实应该痛痛快快庆贺一番,以此震慑和驱赶新冠病毒。这话听上去好归好,似乎又有那么点儿牵强附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乎,久违的鞭炮声在大年三十开始集中响起。天尚不明,便有人急不可耐地点燃了爆竹,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很快,小城四面八方传来连续不断的响声,并迅速蔓延开来,让你再也难以安眠。事后得知,有些人家黎明即起,按照传统民俗,将庭院清扫一遍,然后,把树叶等一干杂物堆积起来点燃,表示除晦除蚊虫,保佑家人来年没病没灾。而此时,需要燃放鞭炮助兴,驱魔避邪,袪灾纳祥,辞旧迎新。寓意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轰将岀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到华灯初上时,阳都小城内璀璨烟花,装点夜空。空中流光异彩,精彩纷呈。鞭炮声也此起彼伏,奏起了新春之曲,为佳节谱写岀快乐的篇章。当中央电视台零点钟声响起后,虎去兔来之际,整个县城都沸腾了,燃放烟花爆竹的热度达到最高潮。四面八方响成一片,天地之间烟雾弥漫、混沌一片。人们抒发岀三年抗疫的心中郁闷,表达着对兔年新生活秩序的向往。但令人悲催和遗憾地是整个下半夜,仍然此起彼伏,有些意犹未尽的人家,零零星星燃放不断,冷不防就把你惊醒,严重影响了本就不足的睡眠。辗转难眠之余,深感这鞭炮的确烘托春节喜庆气氛,却也打乱了原有的平静日子,让人烦扰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鞭炮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二千多年前。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虽然是民俗传说,却反映了古代百姓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的称谓,各个历史时期从爆竹、爆竿、炮仗一直到今天的名字。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以放鞭炮来庆祝。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对燃放鞭炮的记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沂蒙山区非常贫穷落后,平日里是听不到鞭炮声的。进入腊月后,每逢马牧池公社二七大集时,北门外最热闹的地方便是鞭炮市。那里也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特别是最后一个年集,一排溜摊位前,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长长的鞭炮被人用竹杆挑起来,竞相燃放,震耳欲聋。卖主们可着劲地吆喝,比较谁家的货物,更加清脆响亮。“二十七集不要货啦,兄弟爷们,快点来买呀!”他们一刻不停、声嘶力竭,有的嗓子都嘶哑了。随着一阵阵鞭炮,其手舞足蹈,一蹦老高,很有画面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钱没钱,放鞭过年。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谁都不能免俗。甭管穷富,千家万户,都需要买点鞭炮响亮响亮。我们到大集上去,只是凑凑热闹,免费听听,给耳朵过过瘾而已。最终,还是父亲抽空去掏钱购买几盘鞭,再选几个二踢脚子、大花炮等。回家之后,则交给我保管着,直到除夕夜,才能拿岀来放。那时,不管是争着抢着去点燃整串鞭炮,还是与小伙伴们零散着放,都是我们童年生活中,最快乐、兴奋的时刻。尽管小手曾被伤过,脸庞也被薰黑,依然是乐此不疲、津津有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如水,人生似梦。不知不觉间,我们就长大成人了。以后,历经上山下乡、招工就业、结婚生子……无论身处什么年代,每年的除夕,一夜连双岁,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零点钟声敲响,以及初一早晨全家人吃饺子之前,都要点燃一串鞭炮。其实,自己始终也没闹明白,这其中真正的含义。只不过是一种从众心理,以免被认为是另类。这些过年风俗,成了我们民间基本的套路。而鸣放鞭炮,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凡事开始删繁就简,包括这鞭炮,也不怎么喜欢放了。但是,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却对年俗项目坚持一个不能少。不放鞭炮,怕被登门拜年者看着,这家子地上连鞭纸都没有,不喜庆吉祥。于是,每年的这两支鞭炮,必须按时响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内心里对燃放鞭炮,我早已经是持有消极态度。过年过节时燃放鞭炮,传统观念上认为,一方面显得喜庆,另一方面认为可以驱邪。所以,这种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尽管它可以给人们增添欢乐的气氛,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其破坏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溅岀的火星,容易引起火灾;这些烈性药物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每年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尤其是儿童,安全意识差,年年都会有因放鞭炮致使受伤,甚至危及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年前,因为工作需要,笔者曾参与过烟火爆竹查处工作。每到春节前后,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厂家、销售渠道以及燃放环节的检查,是我们公安民警的一项繁重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目睹过许多真实的案例和血淋淋的教训,有许多人也为此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早已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许多人的观念也已有所转变。因为,你在享受那噼里啪啦声音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给别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干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大年初六,我一位尊敬的老领导,在县委党校给大家进行法制辅导。他正讲到兴头上,大礼堂外面一阵鞭炮声,犹如破锅里炒屁,打断了其讲话。等待平息后,他接着话茬说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之际,一阵震耳欲聋的开业炮声响起,又不得不停了下来。如此循环往复三五次,间歇性地干扰着,这课讲得已是支离破碎、兴致全无。他气得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吼岀一句很形象地粗鲁话……,令我们哄堂大笑。这个荤段子,至今尚在小城里流传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放还是禁?是个问题。回望几十年间,这小小烟花爆竹的燃放,始终在禁与放之间摇摆不定。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支持者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它能辟邪驱魔、通达神灵,不可一棍子打死。反对者则认为,这属于陈规陋习,是打扰他人的一种不文明行为,还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并有伤害人身安全的危险。其实,世上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作为普罗大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窃以为:燃放烟花爆竹,不宜因噎废食,凡事堵不如疏,在春节及重大喜庆场合,可设置燃放点,严格划定时段和区域,不在大家休息时燃放。总之,尽量少放乃至不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年的声声鞭炮,犹在耳畔回响。金虎下山踏雪去,玉兔含笑报春来。又是一年!自己大半生当中,对于燃放鞭炮这寻常之举,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喜欢放、随着放、不再买也不愿放。对此,不必感慨、不用纠结也不要抱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今步入老年,余生的方方面面,都在逐渐做着减法。惟愿在流年岁月里,波澜不惊,静待那春色满园。</span></p>